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南先生对“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解释将“尽心尽力”与“以礼约束”结合在一起。孔子曾说“事君能致其身”,不论朋友或同事,有求于你,你既已答应帮忙完成,便要尽心尽力、言而有信,否则便不要轻易答应。既然答应了,讲做人的道理,就要有信。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可以表面上愿意帮忙,做出很恭敬的样子,背地里却丝毫不放在心上。
对自己的职务应该绝对诚敬而不厌倦,从政则一切尽心尽力,为国家、集体、职务尽心尽力而忘记了自己。
纵观历代王朝,凡国治皆因执政者勤于政,诸葛亮“鞠躬尽瘁”,使小国寡民且处于三国互相并吞时代的蜀国治民安,敢与大国抗衡,魏人不敢西窥。在国事上,诸葛亮真正做到了“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五出祁山时,诸葛亮鉴于前几次出祁山所导致的久战兵疲,采纳了长史杨仪的建议,把兵力分为两班,轮番出击。第一批兵力率先出征,过了一百天再由第二批兵力替回,第二批兵力出征一百天后,再由经过休整的第一批兵力替回,如此循环轮换,保证了军队士气的持久。为使轮番出击的战术得以顺利实施,诸葛亮明令规定“违限者按军法处治”。
兵出祁山后,后方粮草屡催不到,营中乏粮。诸葛亮攻下卤城后施计抢割陇上麦,以充军粮。然后,又在卤城外设伏兵击败魏军的偷袭。司马懿发檄文征调雍、凉二州的二十万人马前来助战。此时,蜀兵轮换期已到,后方汉中的兵马已出川口,送来公文,只待会兵交换,诸葛亮传令前线军兵返回后方,征战百日的士兵们个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正在这时,孙礼引领的雍、凉人马二十万已经来到,与郭淮会合,去袭剑阁,企图截断蜀兵归路。司马懿亲自引兵攻打卤城。蜀兵听后都很惊恐,形势危急。杨仪建议诸葛亮变通一下,先留下旧兵退敌,待新兵来到再换班。诸葛亮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随即传令归兵当日起程。众军得知,万分感激,异口同声大呼:“丞相如此施恩于众,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诸葛亮对众人说:“尔等该还家,岂可复留于此?”军兵们却执意要出战,不愿回家。诸葛亮下令人马出城列阵,西凉兵马长途远征,人困马乏,刚要安营,蜀兵齐出,人人奋勇,将锐兵骁,杀得魏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尽心尽力,言而有信,对自己的职务也要诚敬而不厌倦,全力以赴而不要有丝毫的懈怠。博学于文,以礼约束,便可以无愧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