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上无须再加尖(1 / 1)

一个人如果已经握有一把锋锐的利器,却仍然不满于现状,反而要在锋刃上再加一重锐利,俗谚所谓“矢上加尖”,那么连原有的锋刃恐怕都不能保全了。这就告诫我们,对于聪明才智、财富权势等,“都要知时知量,自保自持”。“如果已有聪慧而不知谦虚涵容,已有权势而不知隐遁退让,已有财富而不知适可而止”,最后将自取灭亡。

古语道:“创业难,守业更难。”千万不要犯“矢上加尖,锋刃不保”的错误。财富到了金玉满堂的程度,要透彻了解陶朱公三聚三散的哲学艺术。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越国被吴国灭掉时,他提出了降吴复国的计策,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当勾践复国之后,范蠡深知勾践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享乐,于是急流勇退。隐姓归野后的十九年间三次赚了千金之多,三聚三散,先后置千金之产五次。

财富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个人一生中所耗费的钱财是有限的,因此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陶朱公便散尽家财,正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才是真正的“保锋”的智慧。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一个人在既有的富贵之中,如果不懂得自保自持,持富而骄,便会自招恶果,后患无穷。想要长保“金玉满堂”的富贵光景,必须深知“揣而锐之”的不得当以及“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自取速亡的可畏。

对待财富如此,对待功名亦如此。

汉刘邦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诛杀了韩信。人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邦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他为萧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护卫。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唯召平表示担心,他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国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薪俸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封赏,拿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刘邦果然喜悦,疑虑顿减。

后来,英布谋反,刘邦御驾亲征,其间派遣使者数次问萧何在做什么。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财辅助军队征战,正如上次所做。”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余年;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为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解除疑心的。”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刘邦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刘邦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萧何两次不同的做法实则异曲同工,都是为了避免“矢上加尖”,惹来杀身之祸。此外,深谙此道的还有南宋名将韩世忠。

南宋初年,韩世忠与岳飞、张俊并称三大将,都是宋高宗赵构手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岳飞被赵构、秦桧陷害入狱,韩世忠知道岳飞的赤胆忠心和无辜,就从前线赶回来,想为囚禁在狱的岳飞鸣冤叫屈,便质问秦桧:“岳飞所犯何罪?”秦桧竟然以“莫须有”三字相对,韩世忠惊惧不已,知道昏君、奸相当道,忠良必遭陷害,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他就准备给自己寻找后路。

当时,抗金名将均将自己统领的军队冠以岳家军、张家军,宋帝疑忌,韩世忠就严禁部将打出韩氏旗号,并到处宣扬自己想买新淦县的官田作为子孙的产业。宋朝是一个相当重视封建道德的朝代,将领在前方打仗总是将自家私事挂在嘴上,实在是非公非忠,但宋高宗听后,却非常高兴,亲自下诏,将新淦县官田赏赐给他,并说:“爱卿遇敌必克,每有威名。现在听说爱卿想为子孙买些田产,朕就将它赏赐给你,以表彰你的忠心。就将这块田庄定名为‘旌忠’吧!”韩世忠以自污其身,避免功高震主,最终得以善终。

矢上加尖,犹如高处不胜寒,一着不慎,全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