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关于用人之道也有他的心得。“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意思是说,一个人从小就学一样东西,长大之后,想施展所学,你却要他放弃自己所学,按照你的方法去做,结果会怎么样呢?再假定有一块上等玉石,即使价值万两黄金,也一定需要琢玉的工人依他的学识技术,把它雕琢好才可以。你现在寻找治国之才,却叫他放弃平生所学,唯你是从,岂不是等于让琢玉的人放弃他所学的技术,按你的方法来琢玉一样?这如何行得通?
南怀瑾先生总结孟子的说法其实就是用人不可学非所用,用非所长,而是要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拿破仑说过,最难的不是选拔人才,而在于选拔后怎样使用人才,使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因为发现人才,识别人才,选拔、推荐人才,都是为了善用人才。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刘邦择将,三人而已,这就是领导用人的奥妙所在。“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可谓人人皆知,但不见得人人都能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人的长处,才是一种真正的机会。”大凡高明的领导者无不深明此意:要以人的长处运用为机会,善于识察人的长处,并能用得恰到好处,这样就能不失时机地赢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正是中国管理者从古至今一直在学习汲取并不断实践的用人之道。
唐代陆贽说过:“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唐代韩愈在《送张道士序》中也说:“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用人也是如此。俗话说:“人无弃才。”关键在于知人善任。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知人善任是领导艺术,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
《贞观政要》记载着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术。李世民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材,明主无弃士。”李世民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评论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更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地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进谏,认为皇上的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徵;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洁,疾恶如仇,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来说,我也有一技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连连点头称是。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上,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林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人才如花,艳花大多不香,香花大多不艳,艳而香的花大多有刺。艳者取其艳,容其不香;香者取其香,容其不艳;艳且香者取其艳香,容其有刺。要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就要重视人才、知人善任,并且能够笼络人心,留住人才。对于有能力的人,要安排合适的岗位发挥他们的长处;对犯了错误的人,要悉心教育;对待有大功劳的人,要重奖,要提拔,以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苦无伯乐,乃千里马之大不幸。而遇一不能善用人才的领导,却是人才之大不幸。因为你也只能在泥沙遮不住珍珠光彩的信念中埋没一生,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嘲中抗争一生。对领导者来说,善于用人,则家和业兴国盛;埋没人才,则害人害己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