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提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意思是说,只要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南怀瑾先生认为孟子在这里揭示了保护天然资源这个现代理念。
古时候,在我国江南某地有一个小官吏。一天,他奉命去京城送文件,他骑着一匹马匆匆上路了。傍晚,他歇宿在一个旅馆里。旅馆里有一口水井,井水冬暖夏凉,还有一丝淡淡的甘甜。小官吏喝着井水,感到旅途的辛劳减轻了不少。这口井为南来北往的人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这个小官吏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第二天早上离开旅馆时,他故意把马吃剩下的残草败根倒在了水井里。过了一个月左右,小官吏从京城办完事回来,又来到这家旅馆。他赶到这里时,天已经完全黑了,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小官吏感到又累又渴,他便从水井里打水喝。由于天黑看不清水桶里的水,小官吏又渴得厉害,喝起水来如同牛饮一样,结果喝进去一根草秆。草秆卡在小官吏的喉咙里,吞不下,又吐不出,不一会儿,小官吏就一命呜呼了。而这草秆正是他上一次的“杰作”。
古人为了吸取小官吏的教训,便告诫后人说:“千年井,不反唾。”这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弄脏水源的意思。看来,我国古人早就懂得了保护水资源、爱护自然环境的道理,甚至包括一心宣扬仁政的孟老夫子也在无意间触及了这个问题。
当天空不再蔚蓝,当大海不再平静,当空气不再清新,当鸟儿不再鸣唱,当山不再青,当水不再美,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便渐渐失去了它的生命,而作为这个星球的居民,总是以主人自居的人类,终将要吞咽自己种下的恶果。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人类继续破坏自然环境,破坏我们共同的家园,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人类在向自然大施**威时,总是不按规律,随意破坏,肆意践踏,自然必定要按照规律来惩罚人类,而这种惩罚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相应地增多。再加上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从而导致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据分析,在过去两百年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5%,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5摄氏度。估计到20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温度将上升1.5~4.5摄氏度,而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上升得更多。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级”,这里没有多少温室气体排放,因而不免首当其冲。素有“亚洲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它的冰川已经开始逐渐融化。冰川的加速消融,对当地人不仅仅意味着冰湖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更可怕的是激活古老的病毒。因为在冰川里有被冷冻千万年的各种微生物,许多微生物都是通过风的传播,留在了青藏高原的冰川里,同样,从逐渐融化的冰川里显露的微生物,也会通过风的流动传播和扩散;或者它会进入一条受伤的鱼体内,鱼游向下游,被一只鸟或其他动物捕食,病毒便会感染给别的种群,从而传播开来。另外,人类活动的增加,增加了病毒遗传变异的概率。这意味着,一些未知病毒正在等待被激活,并将对人类的免疫力造成威胁。而这一切都源于地球变暖。
人类真是无所不能,竟然能把沉睡千万年的微生物唤醒,然后再让它们作用在自己的身上。为了短期利益如此自毁前程,真是让人无话可说。记得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有一首诗,叫作《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诗中写道: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铺路……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小鸟消失,天空不语,大山不言,它们都在默默地思考,而这种沉默带给人的是更大的悲剧。
鸟儿可以沉默,森林可以沉默,天空可以沉默,山可以沉默,水可以沉默,但是,人类不能继续保持沉默了,是时候回馈自然,回馈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了。只要人类有决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一切就会充满希望。
为了在这个蔚蓝的星球上繁衍生息下去,请伸出你的手,让我们共同努力,还地球一个山清水秀,让我们尽情享受那失去已久的鸟语花香,那份清新与宁谧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弯弯腰,播撒一粒种子,让绿色覆盖在每一片土地上;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挑一担绿色的希望,播撒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将一方青山绿水,留给子孙。
“以生命的名义,我承诺爱惜天空、大地和生灵。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杜绝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今天,你承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