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高先生一起,参加他十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聚会,一群人意外地被一个“超级奶爸”圈粉了。
爸爸们在一边叙旧,妈妈们带着孩子在另一边玩。
2岁的小女孩晨晨,和爸爸妈妈来得比较晚,有点认生。刚开始玩,就扯开嗓子大喊:“爸爸!”她爸爸瞬间就过来了,问:“宝贝,怎么了?”
知道女儿并没什么事,他便柔声说:“晨晨乖,和妈妈姐姐们玩着,有事叫爸爸。”
晨晨点头,一会儿又扯着嗓门大喊:“爸爸!”和同学们正聊得欢快的爸爸,腾地一下又起身,过来了。
晨晨要爸爸抱,指着门口,他说:“爸爸带你出去玩会儿吧。”就这样把一群老同学撇下了。
晨晨的妈妈说,孩子就跟“爸宝娃”似的,非要爸爸,一点都不亲她。
多少家庭,都是妈妈带孩子,更别说这种跟着爸爸参加的聚会了,这里竟有一个随时围着女儿转、随时能离开聊桌酒桌饭桌的“超级奶爸”!
想了十多年、终于一聚的同学情,也敌不过孩子喊一声“爸爸!”
哪个妈妈不想家中有这样的“超级奶爸”,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爸宝娃”呢?
也许,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爸爸,太少了。但至少有些事,可以请妈妈走开,让爸爸来做。
让爸爸抱孩子
高先生也是好爸爸,我们家总是他抱孩子。
孩子刚出生时,软软的、小小的,他不敢抱,我鼓励他:“你比我细心,肯定更会抱,而且你手掌大,抱着孩子多稳呀。”
很快,他就喜欢上了。半夜喂奶,总是他把孩子抱给我,喂完后他再抱着拍嗝。我夸他:“你好厉害,一拍嗝就出来了。”后来换作他嘱咐我怎么小心抱。
现在,有时他刚休假回家,1岁多的依依更想妈妈抱,我就对依依说:“宝贝,你现在很重了,妈妈抱着好累,爸爸抱你。”
也对高先生撒娇:“老公,还是你抱依依吧。”若遇出门,我穿着高跟鞋,他更体贴我走路不方便。很快,依依就不再挣扎,而是享受爸爸抱得高高稳稳的感觉。
在商场坐手扶电梯时,他则一手抱果果,一手抱依依,两个孩子紧紧搂着他,笑得咯咯的。打扮得美美的我,在一边看着他们,心里暖极了。
平时,妈妈独自带孩子、抱孩子的时间已经比爸爸多了,一家人在一起时,不妨把孩子给爸爸抱。
一位研究青少年问题多年的心理学老师讲:“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女儿早恋,就让她的爸爸多抱抱她。”他在调查中发现,90%早恋的少女恋爱,都是因为迷恋异性温暖的怀抱。
对儿子来说,爸爸的拥抱则可以给他安全感,让他获得更多的力量、鼓励和自信心。
爸爸带孩子享受运动和游戏
在我们小区,有个爸爸经常带着儿子和小朋友一起踢球,特别投入,好像自己也变成了小孩。
也会带着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个孩子当老鹰,他当母鸡,保护着小鸡们,他们的尖叫声、笑声,令人动容。
果果和依依最喜欢爬到高先生身上,坐着当摇摇车、滑滑梯,躺着坐飞机,高先生抱着她俩转圈圈、举高高,怎么都不愿停下来。
邻居孩子的爸爸,会带着孩子一起做创意手工,硬纸壳和纸箱做成很大的战舰,插上五星红旗,用废弃的电脑键盘做成电话号码牌,用易拉罐、几个旧玩具车的轮子,做一个真会跑的火车,被孩子妈妈夸赞是“无所不能的爸爸”。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爸爸带着孩子做运动和游戏,活动量更大,运动更激烈,游戏更精彩,也更具有创意和无限的可能性。
他们更会允许孩子挑战,不会总是说:“不要热到了,不要跑快了。”而是让孩子尽情玩耍、运动,随意打闹、嬉戏,释放出儿童天性,让孩子的身体和动手能力得到最好的锻炼。
妈妈可以多给爸爸一些这样的机会,多夸奖爸爸说:“你陪孩子打球的样子真帅。”“你这么聪明,带孩子做游戏,孩子也变得好会动脑筋。”爸爸会越来越享受和孩子的这种互动。
爸爸为孩子定规则
有天,外出吃饭,被邻桌小孩的哭声吸引了。
刚上桌,3岁多的孩子说要喝冷饮,爸爸妈妈没同意,说吃完饭再说。
孩子一听,哭闹起来,妈妈很生气:“说了现在不能吃就不能吃!哭什么哭?”
孩子哭得更大声了:“我就要现在吃!”
眼见着妈妈的火气更上来了,孩子爸爸对妈妈说:“我来。”
爸爸对孩子说:“等会吃完饭爸爸会让你吃冰激凌,但有个规则: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吃饭,等会就没有了。现在爸爸妈妈要吃饭,不跟你说话了。你想哭多久都可以,反正吃完饭才有冰激凌。”
孩子继续哭,爸爸没理他,叫妈妈和他一起吃饭,两人都不看孩子,自顾自聊着天。
结果两分钟后,孩子擦干了眼泪,自己爬上凳子,乖乖吃起饭来。
吃完饭后问爸爸:“爸爸,我现在可以吃冰激凌了吗?”
爸爸抱着他说:“可以!”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的成就,20%取决于自身后天的努力,80%取决于他的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有时一句肯定的话,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比妈妈的更大。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决定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将来事业是否有成,是否勇敢自信。
爸爸为孩子定规则,妈妈不必干预,也不用多说什么,更不用急着去执行规则,因为爸爸的话分量很重,爸爸也更不容易受情绪影响,更理性、坚定,这是管教孩子最好的态度。
让孩子有事找爸爸
“爸爸,我现在可以喝酸奶吗?”“爸爸,我能用这个吗?”高先生在家时,果果什么都找爸爸。
即使他不在家,果果也常说:“这个等我爸爸回来帮我。”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看见天文望远镜想玩,果果说:“等我爸爸回来教我们。”
她说:“我爸爸可厉害了。”在她心中,妈妈很多都不会呢。
她想扭开一个盖子,我说:“哎呀,这个好紧,妈妈不好扭,请爸爸扭开吧。”她就乐呵呵去找爸爸。
她弄魔方,半天弄不好,请我帮忙,我更是抓住机会说:“这个太难了,妈妈根本就不会,请我们家的英雄爸爸帮你。”
我也常在孩子面前对高先生说:“老公,这个我都不会,你教教我吧。”
他不在家时,这样的话也常见:“知道妈妈为什么会这个吗?因为爸爸教了我的。”“我又不会弄这个了,还是爸爸厉害,等爸爸回来帮我们吧。”
这些话如今也成了果果的口头禅。因为依赖和需要,她奶声奶气喊着“爸爸爸爸”,当爸爸的哪里忍心拒绝,总是乐意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回应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知道妈妈不是超人,不会影响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反而会让孩子有更好的认识:爸爸是家中的英雄,妈妈和我都尊重爸爸。
当爸爸凡事被孩子需要和仰视,被妈妈称赞和肯定,就会更燃起保护欲,主动疼爱孩子和妻子,带给家庭更多的惊喜。
爸爸教孩子有家庭观念
一位育儿作家说:小时候,别的孩子放学后就在楼下玩,只有她被爸爸叫着,回家和妈妈一起做晚饭。
她觉得不公平,问:“为什么别的孩子就可以玩,我却要在这里帮妈妈做饭?”
爸爸说:“别人家是别人家的生活,在我们家,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而且做饭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渐渐,她不再羡慕别的小孩,也很享受放学回家后,和爸爸一起,在厨房给妈妈打下手,择菜、洗菜,一家三口聊着天。
她感谢爸爸让她明白:家是最重要的场所,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家人就要互相扶持、关爱。
台湾亲子专家李长安是儿子心中真正的男人。
有一回,儿子的同学到他家做客,非常羡慕地说:“你爸爸超帅!好赞!”
儿子问:“你爸爸不帅吗?”
同学不屑地说:“我爸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看电视。”
李长安帮着妻子做饭、洗碗、收拾房间,系着围裙,在家务、孩子和妻子中团团转的男人,竟在男孩眼里“超Man”。
长大后,儿子给爸爸写了一封感谢信,说:“谢谢您,爸爸,让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男人。您是我的榜样。”
爸爸以家庭为重,乐于和妈妈一起做家务,带着孩子参与,不仅使一家人更有凝聚力,也让孩子有正确的家庭观,教会孩子更有责任心、有担当、会体恤人。
愿所有的家中,都有一个用心的爸爸,一个快乐的妈妈,和最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