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
《圣经》也有一句话:“只做一个女人的丈夫,好好管理自己的家和儿女。”
无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多大,但在这里提到“父亲”,都有一个重点:那就是管理儿女,教导儿女。
父亲应该承担起最重要的教养儿女的责任,包括给儿女定规则、执行规则、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对儿女学业等各方面的决定、引导和鼓励。父亲是最佳的角色。这会树立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是孩子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在5岁以前,特别需要母亲。但5岁以后,会开始更看重父亲的话,更期待父亲的参与和教导。父亲说一句,可能在孩子心中,顶母亲唠叨几十句。
在一项摸底调研中,父亲直到初中仍是孩子心中崇拜的榜样。
作为父亲,一定要珍惜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要让这个地位一直空着。
越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会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和享受管理与引导的乐趣,甚至会帮助自己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因为连孩子的问题都能解决,更何况其他问题呢?
而且,当父亲更多承担起教养儿女的责任,当妈妈的就会更轻松,不会过于焦虑,不会那么容易暴躁唠叨,也会更尊重父亲,使整个家庭处于良性循环。
有的父亲可能觉得工作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关心孩子的成长,可是连奥巴马在当总统时,都能够坚持每天晚上和家人一起吃饭,我们有什么做不到呢?
奥巴马说:“晚餐时间一个小时左右,我把注意力从我的工作转移到他们身上,我会问他们一些问题,我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聆听他们对世界的看法,那一个小时让我重新充满能量,对未来充满希望。”
李嘉诚的一句话如雷贯耳:“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胜利,也补充不了教导子女失败的缺憾。”
父亲真正参与到孩子成长中,用心教导子女,是最好的选择。
02
令人遗憾的是,愿意花更多心思教导孩子的父亲,太少了,以至于“丧偶式育儿”的现象很普遍。
很多管孩子、教导孩子的重任,都扛在母亲的肩头,甚至学习育儿知识的,也多是母亲。
即便如此,也不用灰心,母亲同样能够助力父亲改变,能够让自己的家庭告别“丧偶式育儿”的状态。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组合词:“责权利”,责任、权利、利益。
责、权、利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用在育儿中也一样。
当妈妈的,都希望爸爸能够负起主动带孩子的责任。最有效的方法是,给爸爸更多的权利。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咱们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关于孩子的事情,都是妈妈说了算,报什么兴趣班、穿什么、去哪玩、怎么教,都是妈妈说了算,妈妈做决定。爸爸是无权参与的。
所以很多家庭的口头禅是:“问孩子他妈。”
爸爸自己也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家里也都是他的妈妈说了算,所以他也会从小觉得,带孩子、管孩子、负责孩子,就该是妈妈说了算。
但一切都不晚,如果从现在开始,妈妈能够给爸爸足够的权利,爸爸会越来越主动对孩子的事情负责,主动管孩子带孩子。
很多妈妈说:“他根本不管,我才管的,要是都不管,孩子怎么办。他不管,当然是我说了算。”
其实,爸爸在对孩子的事情提出看法时,就是在管孩子和参与,但很多时候,因为妈妈自己的意愿很强,也总觉得爸爸不会管,爸爸不懂,爸爸又不学育儿,所以根本就不愿意听爸爸的。这就导致了爸爸越来越不愿参与,因为觉得妈妈和孩子根本都不需要自己。
妈妈如果想要爸爸多参与到育儿中来,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把权利多交到爸爸的手中,关于孩子的大小事,都不再自己一个人做决定,而是先问孩子的爸爸,凡事先跟孩子的爸爸商量,并且以孩子的爸爸决定为主,不管你心里多觉得爸爸是错的,都要让爸爸做决定。这不是对孩子不负责,恰恰是对孩子最好的负责。因为孩子不仅需要妈妈,更迫切地需要爸爸。
03
权利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爸爸在管孩子的事上越有决定权,爸爸越会乐意参与,也不由自主地参与。而且他因为有这个责任,也会越来越慎重做各项决定,会选择对孩子更好的方式。所以,如果刚开始的时候,爸爸做得不好的地方,爸爸决定错了的时候,也不要指责爸爸,不要说:你看你,根本就不会带孩子,根本就是错的,不如我来。那么结果,就有可能是爸爸越来越不愿参与。
但是如果相反,爸爸做错了,也不说什么。爸爸自己就会反思,就会改进,这样的他才会像你所希望的那样主动去学习,去成长。你也会发现,也会由衷地觉得,爸爸真的很棒,爸爸的决定其实真的很棒。
这是一个不会很久的过程。从今天就开始,试着问爸爸:“今天我们带孩子去哪里玩呀?”“要不要给孩子买这件衣服?要不要给孩子买这个玩具?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包括让孩子睡觉的时间,等等,所有的全部,全都先问爸爸。
你会发现,最后你真的太轻松了,也不会再是焦虑烦躁的妈妈,爸爸会越来越主动参与孩子的事情,而且你也不用担心做了错误的决定而后悔自责,因为需要负责的是爸爸。
即便爸爸在外地上班,也不影响让爸爸负责。这期间关于孩子的事,都可以跟他讲,也都先问问他。他的参与度就会越来越高,主动会想什么对孩子最好。
妈妈不要自己把所有的责任担着,不要舍不得放权。
责权利的利,也就是说好处。对爸爸来说,妈妈和孩子能给的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他内心最深的需要是什么?其实并不是什么都不做,那样爸爸内心的感觉其实是无所适从的。而是妈妈和孩子发自内心的称赞和认可,是妈妈和孩子的崇拜,是妈妈的笑脸、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只要多给爸爸这样的好处,多引导孩子给爸爸这样的好处,爸爸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育儿中。
不管爸爸对孩子做了什么事,即便是妈妈提出来做的,不情不愿做的,也要多多夸奖爸爸。爸爸下次就会很乐意地去做。开始习惯一个口头禅:“你对孩子太好了,你真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多在孩子面前讲爸爸的好处,让孩子觉得,爸爸真的太好了。妈妈和孩子的夸奖,能使爸爸像永动机一样,浑身充满劲。
用埋怨、指责、要求的方式,期待爸爸参与育儿过程,实践证明,这条路行不通。
但若给爸爸所有的权利,并且不断夸奖他,就能让他从以前经历的妈妈说了算、妈妈带孩子的老模式中出来,成长为一个特别负责、特别有担当、特别主动的好爸爸。
父亲,记住自己的角色。母亲,助力父亲的角色。
这样的家庭,母亲更快乐温柔,父亲更主动担当,孩子更健康成长。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