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父母的格局,引导着孩子不跑偏 这样养孩子,比穷养更可怕(1 / 1)

前段时间,一条微博热搜看得人心里揪着难受:

妈妈催儿子上学,儿子不仅赖床不起,还嫌妈妈烦,用手推搡妈妈。

妈妈哭着报了警。

警察对孩子说:“她是你母亲,你不能对母亲动手。”

儿子回答:“是她先逼我动手的!”

隔着屏幕,深深感受到妈妈的无助与绝望。

网友评论说:“养了个白眼狼。”“报警是对的,否则不知道将来会做出什么事来。”

诗经有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辛苦劳累不算什么。最悲哀的,莫过于为孩子掏心掏肺,却把孩子养成狼心狗肺。

01

一家眼镜行里,妈妈给读高中的儿子配了崭新的眼镜。

等待期间,儿子埋着头专心玩手机游戏。

妈妈付了款,把回执单递给儿子。

没想到,儿子暴怒,对妈妈大打出手。理由竟是妈妈挡住了他的手机,影响了他打游戏!

联想到新闻中,13岁男孩杀死母亲后,漠然地说:“我又没杀别人,杀的是我自己的妈妈。”

心里不禁打着寒战:父母最爱的孩子,何时成了最冷漠的铁石心肠,最可怕的“定时炸弹”。

在医院,我遇见过一位60多岁的奶奶,推着婴儿车,等着给自己拍片。

问她怎么没有儿女陪她,又为何不把孩子放在家里。

老人瞬间落泪。

她说,告诉儿子自己最近腹部疼得厉害,想到医院检查一下。

谁知道,儿子竟然说她是装病,根本就是偷懒,不想带孩子。

她实在疼得厉害了,才无奈推着孩子来看病。

而平时,她身体再不舒服,到饭点了,小两口也绝不会动手做一顿饭,她腰再痛,也没人会拖一次地。

老人抹着眼泪说:“我比免费的保姆还不如。”

心酸至极。

古人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连羊羔和乌鸦都懂得的道理,许多孩子却不懂。面对父母,没有感恩与尊重,只有随意索取与伤害。

02

台湾亲子专家刘志雄有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中有一个7岁的男孩,一直在客厅大吵大嚷,在沙发上跳上跳下,总是突然使劲拍他一下。

一家人都视若无睹。

最令人震惊的是,男孩突然大喊:“我要尿尿!”

顿时家中一片忙乱,几个大人全往厕所冲,抢着去拿便盆。

爷爷胜利了,用双手把便盆举起来,喊着:“好孙孙,快尿快尿!”

就这样,男孩在大庭广众之下,在沙发上撒尿,还被夸尿得好。

他惊得目瞪口呆。

可以想象,男孩平时在生活中,一定是有求必应。

俗话说: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一味骄纵孩子,凡事顺着孩子。换来的,不会是孩子的出息与感恩,只会是无视父母的辛苦付出,把父母当作理所当然的取款机。只有父母的痛悔,与孩子被毁的未来。

卢梭曾在《爱弥尔》一书中一针见血指出: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这伤害一旦爆发,就会无底线地伤害父母。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另一种教育:北大生王猛十二年不回家,拉黑父母六年,发万字长文控诉父母。

学校举办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穿短裤,他的父母却逼着他穿长裤。

他在学校被同桌霸凌,想换同桌,得到的却是暴打和辱骂:“最卑贱的狗才需要什么公平。”

毕业后,他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他几乎有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父母看了心理报告,却指责是他太脆弱和心胸狭隘。

事后母亲接受采访,说看了信没什么感觉,只觉得是以前管他还不够严,才会出问题。

不知道王猛听了,会不会感受到更深的绝望。

上个月,一名7岁的男孩偷偷用手机给游戏充值,二十天花光父母的十五万元积蓄。

父亲是民工,母亲摆地摊,得辛苦积攒多少年才有这些钱啊!

可他丝毫不愧疚,反而说:“他们都是坏人,我是跟他们学的。”

父母平时忙,与他从不沟通,对他总是非打即骂。男孩说:“他们对我就没什么感情。”

资深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于飞说:

“父母对孩子简单粗暴的说教与打骂方式,会引起孩子内心的抵触,往往,长大后的‘不孝子’和‘白眼狼’就是这么来的。”

溺爱讨好,是让孩子的地位凌驾于父母之上;苛责打骂,则是父母远远凌驾在孩子之上。

两种方式,都造成了亲子关系的极度扭曲,使孩子的内心越来越硬如石头,对父母越来越冷漠疏远,甚至给父母带来难以承受的致命打击。

03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非爱行为。

就是以爱的名义进行强制性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事实上,无论是溺爱讨好,还是苛责打骂,都来自父母内心深处对孩子的控制之心。

养育专家海姆讲过一件事:

平时她总带孩子去同一家面馆吃面,常碰到另一对母子。

妈妈每次会点两碗牛肉面,把自己碗里的牛肉一块一块挑出来,放到孩子碗里。

有一天,妈妈依然挑了肉给孩子吃。

不想,孩子却忽然闹起脾气:“今天牛肉怎么这么少?你是不是把牛肉藏起来了?”

妈妈解释刚刚已经把肉都给他了。

孩子却不信,开始闹脾气,用筷子在妈妈碗里翻来翻去,甚至掀翻了妈妈的面,赌气不吃了。

妈妈听到孩子不吃,非常惶恐,赶紧哄道:“宝宝你不吃怎么行?正长身体呢!”赶紧又给孩子点了一份牛肉。

海姆说:“我们用帮助来掩盖控制,让孩子不懂得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所以,我们的给予,成了应该;不给予,成了罪过。”

一位英国心理学女博士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明星陶虹深知这一点。

有段时间,女儿每天都会忘记带作业。

她没有主动帮女儿记住,或直接给她装进书包。也没有呵斥孩子:“整天就知道玩!”

而是对女儿说:“做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要想想,要是再忘记带作业怎么办?”

女儿想了想说:“那就不能看电视。”

前三天,女儿还是忘带了。虽然妈妈没有批评自己,可是不能看电视真的太难受了啊!

第四天起,她再也没有忘记过带作业。

陶虹说:“我觉得不要低估了小孩的智商,也不要低估了她跟你灵魂的平等。”

这并非放任自如,而是用智慧的引导与正确的沟通,代替过分的溺爱与粗暴的对待。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又和父母互为表里。

父母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给孩子真正的爱与尊重,引导孩子为自己负责,孩子才会懂得爱与尊重父母。

04

海桑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你不是我的财富,不是的

如果你一定是财富

那你是时间的财富,是未来的财富

你如此宝贵,我怎能占为己有

…………

你我也只能是对方人生的某个部分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爱孩子,却放下控制与包办之心,不讨好,不苛责,是为人父母必须学会的功课。

愿每个孩子都拥有这样的爱,愿每个父母收获的都是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