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父母的懂得,是孩子助跑的养分 允许孩子哭,比让孩子笑更重要(1 / 1)

01

前些天遇见令人心疼的一幕:

4岁左右的小女孩,手中的线没有抓牢,气球飞走了,大哭起来。

妈妈瞬间呵斥道:“叫你抓紧抓紧,你不听!现在哭有什么用?”

孩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落。

妈妈说:“别哭了!飞都飞走了,有什么好哭的?”

“叫你别哭了,没听见吗?你再哭我就不喜欢你了!”

这下,孩子彻底哇哇大哭起来,要去拉妈妈。

妈妈眼里冒着火,吼道:“你还哭?不管你了!”把孩子的手一甩,就往前走。

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一阵揪心的同时,想起一位妈妈的话:

“一叫孩子起床就哭,不给他看电视也哭,每天上幼儿园都哭,太让人头痛了!”

不愿看见孩子哭,是许多父母内心真实的写照。

02

德国教育专家麦克说:我们不喜欢看到孩子难过哭泣,不仅是哭泣让我们觉得麻烦,而且也怀疑自己的价值。

我们认为,孩子不哭闹,我们才更像成功的父母。一旦孩子大哭,我们会感到无措和失败。

而在大庭广众面前,孩子哭闹,更会使我们感到非常难堪,怕别人觉得我们没管好教好。

越害怕,越不允许,我们的做法越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孩子任性、霸道,越来越难管

好友说,孩子寒假去姥姥家待过一段时间后,脾气变得特别大,什么都要按他的想法来,不然就哭闹不止。

一切原因都出在姥姥太怕孩子哭了。

姥姥带孩子去亲戚家做客,孩子吵着要买零食。姥姥说:“乖,就要吃饭了,先不吃。”孩子秒哭:“不嘛!不嘛!我就要现在吃!”

姥姥马上哄说:“好好好,我们买。”

叫孩子不玩了,孩子又哭起来,姥姥又立即改口:“不哭不哭,再玩一会儿。”

为了不让孩子哭,就顺着孩子,会使孩子习惯用哭闹要挟家长,变得任性、霸道,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难管。

孩子变得自卑、胆怯,与父母关系疏远

小区新搬来了一家人,3岁的小女孩妞妞,我们从未见过她哭。

妞妞妈妈传授经验:“我们妞妞刚满2岁后脾气也怪,也爱哭,但现在她知道哭没用。”

让妞妞睡觉,妞妞还想玩,躺在地上哭。妈妈啪啪两下打在屁股上:“说好了这时候睡觉,你不听话,还哭闹!看我不打你!”

该吃饭了,妞妞磨蹭着不动,继续看电视。妈妈一按遥控器,把电视关了。

瞬间,妞妞大哭大嚷:“我肯定不去吃饭!”

这还得了?妈妈把妞妞拉过来,摁在自己腿上,脱下裤子开始打:“再哭,你再哭!”一直打到妞妞不哭,认错了为止。

妞妞妈妈说:“现在孩子就动不动哭闹,非要按她的意思来。以后怎么办?孩子哭别惯着,就得打。即使不是发脾气,也不能哭。像摔倒了、没玩成玩具、东西掉了,有什么好哭的?!”

想到妞妞总是怯怯的眼神、胆小的样子,连和小朋友一起玩都不敢主动上前,我的心里特别难受。

用打骂的方式制止孩子的哭声,孩子似乎不那么脆弱了。可其实孩子的情绪只是被压抑了。

孩子没有真的变得乐观、不爱哭,只是越来越不敢表现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意愿,变得自卑、胆怯,总是隐藏自己,人际交往上会有很大障碍。孩子也越来越不会跟父母沟通,与父母的关系在内心非常疏离。将来若是遇到什么事,父母总是最后才知道。

03

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哭,就要正确面对孩子的哭声。

心理学解读,婴儿期的孩子哭闹都出于本能的需要。困了、饿了、不舒服等,孩子都会哭。

从2岁开始,孩子有了独立自主意识,一旦语言能力、控制身体的能力等限制了孩子内心想法的表达,孩子会急得大哭。

3岁以后的孩子,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也开始面对更多规则的约束以及和小伙伴的冲突等“不顺心的事”。

成人已经有了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面对这些懂得自我调节,孩子却不能。研究显示,一个人要到18~20岁才能拥有相对完善的情绪控制能力。

哭,只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是孩子发泄心中负面情绪的正常渠道。

很多时候,孩子刚开始哭是因为某件事,后来却容易因为父母的反应,害怕父母不喜欢自己而哭。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呢?

孩子伤心时哭,接纳情绪,帮助表达

果果3岁多时,有次想和小区一个小女孩玩,小女孩却说:“讨厌你,不想和你玩。”扭头走开了。

果果瞬间哇哇大哭。

我走过去,抱着她说:“宝贝,朋友不和你玩,你感觉好伤心是吗?”

果果抽泣着说:“是的,我想和她玩。”

我点头:“妈妈小时候也想和好朋友玩,有时候好朋友不和妈妈玩,妈妈也很伤心。”

果果不哭了。

我接着说:“妈妈小时候也有几个好朋友,有时候这个好朋友不和我玩,有时候那个好朋友不和我玩,有时候又都和我玩,现在长大了,我们都会一起玩。”

此刻,她的情绪完全平复了,高兴起来。而第二天,再和小女孩遇见,小女孩主动找果果玩,两人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玩得特别开心。

《十分浩学》节目提道:“越压抑情绪,情绪就越严重。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当情绪得到了接纳和允许的时候,它就会有一个健康的方式去释放出来。”

对孩子说:“你可以哭,哭不是错。我也会和你一样。”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更早学会认识情绪和处理情绪。

孩子发脾气时哭,坚持原则,耐心等待

胡可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带两个儿子逛超市。

小鱼儿拿了一袋零食想拆开,胡可说:“不能打开,没有交钱的时候不能打开。”小鱼儿马上抓狂地尖叫,大哭大闹。

胡可微笑淡定地看着小鱼儿,说:“不用管他,让他叫。”

在持续一分多钟的哭闹声中,胡可没有生气,也没有说一句话。

直到小鱼儿不再哭闹,她走过去,蹲下来,温柔地说:“要到收银台付了钱才能打开。”

小鱼儿点点头,安静地跟着妈妈离开了超市。

胡可说:“小朋友在公共场合撒娇耍赖,是对家长一个极大的考验。可能很多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会觉得很丢人,因为所有人全都在看着,然后我们就没有了耐心,可能就不停地去拽他。其实你不要把它当成是丢人的一件事情,只当作是小朋友在那一刻情绪的一种宣泄,当他觉得哭闹没有用的时候,他自然会站起来。当他站起来时,他已经梳理了他的情绪,这个时候你们再去对话,我觉得会更有效。”

当孩子被父母拒绝时,无论哭闹多久,父母都无须吼叫打骂,只要温柔坚持,耐心等候。孩子就会越来越少哭闹。

孩子独自受挫时哭,悄然观察,放手成长

一次,我在厨房做饭,果果和2岁的妹妹依依在房间玩,突然一阵哭声传来,听起来像在争玩具。

我控制了想要立即冲过去的冲动。不到两分钟,哭声没了,又响起两姐妹的咯咯笑声,问题被她们自己解决了。

有天,依依一个人在玩颗粒积木,玩着玩着突然很烦躁地大哭起来,原来是连不上。

我在不远处默默观察。依依哭着弄了好一会儿后,竟然成功了,她开心地笑起来,此刻眼泪还挂在脸颊上。

我们很容易一听见孩子哭,就急匆匆地主动跑过去,或是说:“又怎么了?!”呵斥孩子不要哭,或是插手帮孩子解决问题。前者令孩子迷茫无措,后者错失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只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如盖子打不开,东西卡住了,纸坏了等,孩子受挫而哭,只是情绪自然地流露,并非需要父母帮忙。

父母听见孩子突然哭起来,却没有叫自己,不妨等一等,先在远处悄悄观察。

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挫折,都需要有这样不断学习独自解决问题的时刻。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书中说:

孩子哭如果让父母心里难受、烦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机会。孩子负面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因为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发泄。

成长的父母,最重要的标志是接纳、允许自己有情绪,继而也接纳、允许孩子有情绪。

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说:“其实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不必产生挫败和焦虑感,也不要太过担心,急于制止。

允许孩子哭,孩子才会真正乐观、快乐。

允许孩子哭,孩子才能认识规则,拥有自制力与抗挫力,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允许孩子哭,比让孩子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