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和你的“冤家”做搭档(1 / 1)

“不是冤家不聚头。”做事时如果是和一个“冤家”做搭档,是不是会阻碍到自己呢?其实不然,表面上看“冤家”处处和自己意见相左,实际上却好处多多。因为和“冤家”搭档可以使自己及时并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努力完善,向成功逼近。

和冤家对头做搭档,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当春回大地的时候,海洋里休眠了一季的动物们都开始苏醒。沙丁鱼们则开始向近岸作生殖洄游,因为这正是它们返回大海的最好时节。沙丁鱼也是海豚的美食。

在“迁徙”的过程中,由于沙丁鱼的数量庞大,它们非常自觉地排着整齐的队伍,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大部队,浩浩****,井然有序地向理想中的家园进发。而海豚则追随着它们,等到了适合的时机、适合的水域就会对其进行“捕杀”。

当壮观、密集的沙丁鱼群在海水“洋流”的作用下,进入深水海域时,蓄谋已久的海豚便会展开行动,它们会将其中的一部分沙丁鱼截断,使它们从大部队里分流出来。海豚们用自己特有的超声波“误导”迷路的沙丁鱼群,将它们控制住。虽然如此,它们要想在短时间内吃到可口的沙丁鱼,却相当费力和困难。

这是因为海豚由于生理构造特殊,它们不能长期待在水底,必须要每隔几分钟浮到水面呼吸一次。尽管海豚“捕猎队”配合得很好,能够团结一致,分工合作,轮流呼吸,轮流围追,可终究“一心不能二用”。在它们换气轮岗的时候,沙丁鱼不可能乖乖地任其宰割,而是更紧密地“抱”成一团,左冲右突、上蹿下游,试图冲出包围圈。这样的“战术”持续几十个来回后,海豚也精疲力竭,功亏一篑,到嘴的一顿大餐眼看着就要跑掉了。

就在海豚们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它们的死敌——鲨鱼不期而至。鲨鱼远远地嗅到海豚的气味,快速地朝它们的食物游来,准备进行一场生与死的搏杀。然而,当鲨鱼看到被海豚控制的沙丁鱼,如一个巨大的“鱼肉团”时,立刻自发地游到海底深处,也就是沙丁鱼群的下方,协助海豚合力“围剿”。瞬间,原本的冤家、死敌,精诚合作,目标一致:鲨鱼队“严守”沙丁鱼往下逃跑的路径,海豚队则分散在沙丁鱼上方水域的四周,进行包抄、夹击。沙丁鱼无路可逃,晕头转向,茫然无措地抱成一团,徒劳地左冲右突,掉进一张张“血盆大口”……

有位商界高手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或许,今天的两个对手,为了生存而相互争斗、厮杀,但也许明天,两方就会携手共进,结为联盟。这的确是聪明之举。

海湾战争之后,美军方提出了战争状态下士兵的“生存能力”比“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全新理念。于是一种被称之为“埃布拉姆式”的M1A2型坦克开始陆续装备美陆军,这种坦克的防护装甲目前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它可以抵抗时速超过四千五百公里,单位破坏力超过一万三千五百公斤的打击力量,而这种打击力量用美武器专家的话来说是“可以轻易地将一只球捧送上月球”。那么,M1A2型坦克这种品质优异的防护装甲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

乔治·巴顿将军是美国陆军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之一,他接受研制M1A2型坦克装甲的任务后,立即找来了一位“冤家”做搭档——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破坏力专家迈克·马茨工程师。两人各带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工作,所不同的是,巴顿带的研制小组,负责研制防护装甲;迈克·马茨带的则是破坏小组,专门负责摧毁巴顿已研制出来的防护装甲。

刚开始的时候,迈克·马茨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将巴顿开进试验场地的坦克炸个稀巴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顿一次次地更换材料,修改设计方案,终于有一天,迈克·马茨使尽浑身解数甚至直接将高爆炸药裹在防护装甲上引爆也未能奏效。于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在这种近乎疯狂的“破坏”与“反破坏”试验后诞生了,巴顿与迈克·马茨这两个技术上的“冤家”也因此而同时荣膺了紫心勋章。

巴顿将军事后说:“尽可能地找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于是我找了迈克·马茨做搭档,因为迈克·马茨是最棒的‘找问题专家’。”

不论是做大事业,还是小生意,听听反对的意见对自己来说并没有害处。应该庆幸自己能够和“冤家”合作,也许这样是一种珠联璧合的绝妙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