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1 / 1)

每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都会狠狠地教训孩子,为的是告诫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诚然,这是正确的教育理念。但是有的家长会要求孩子不出现一点错误,否则就会大发雷霆。要知道,即使是成年人,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肯改正,能改正,就是最大的收获。

错误是有教育意义的,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警告人们避免犯大的错误。通常,许多人在犯了错时,心里总是不知所措,盘算着是不是要把事实隐瞒。其实,犯错也是工作经验,勇于承认,更是鞭策自己的方法之一。当你不小心犯了某种大的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只要处理得当,你仍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像美国总统罗斯福这样伟大的人物,也从来不怕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他还在纽约警备团第18中队当队长的时候,就显出了这种高贵的品性。

曾经和他在同一个队里待过的一个中尉说:“当罗斯福带队练操的时候,他常常会在中途这样喊一声:‘停一下!’”

“他边喊,边从裤袋里拿出一本教练手册来,当着全队所有人的面,翻到某一页,找出他所要找的内容来,认真读一遍,然后对我们说:‘刚才我做错了一点,本来应当是这样做的。’像他这样极端诚恳的人实在不多。有时候,对他的这种行为我们常常忍不住笑出声来。”

在他当纽约市市长的时候,在一次更为严重的情形中,他也显示出了这种品格。经过他提议和努力的一个议案在国会通过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他就勇敢而主动地承认自己的失误。

“我感到很惭愧,”他当着国会议员的面承认说,“当我极力赞成这项议案的时候,我当初确实是有一点隐衷的,我不应当这样做。而我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是我的报答之心,部分是依从纽约人民的意愿。”

从这里我们看出,寻找托辞为自己开脱,并不是罗斯福的习惯。相反,他能直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尽量去纠正它。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杰出的外交官之一。

当富兰克林还是毛躁的年轻人时,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对他批评道:“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尖刻了,使得没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他指出了富兰克林刻薄、难以容人的个性。而后,富兰克林渐渐地改正了他的这一缺点,变得成熟、明智,一改以前傲慢、粗野的习性。

后来,富兰克林说:“我立下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自主。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觉得’或‘我想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这种方式使他渐渐成为事业的强者。

由此可见,错误是有教育意义的,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警告人们避免大的错误。那些不肯承认自己做过错事的人,就失掉了这种避免大失误的宝贵经验,而以后就会继续犯这种错误。而最终的结果是他颓丧地坐下来,哀叹自己的悲惨命运。

芝加哥的医学专家玛威尔逊说:“我宁愿让一个人犯错误,而不喜欢他为自己的错误找托辞来回避责任,只要他第二次不犯同样的错误。托辞是一种危险的东西,容易使人养成很坏的习惯。一个从不找托辞逃避责任的人,虽然工作不一定都做得很好,但他总会尽力往好的方面去做。”

“欲盖弥彰”,许多“聪明”的人用这样的方法对待自己的错误,他们心存侥幸,希望能够掩盖自己的错误,哪怕只是一时的,心理都得到慰藉,却不考虑因为掩盖而使错误越来越大,甚至难以弥补。这又是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