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界、对于国家、对于公司、家庭,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份使命感,那么处处便增添了美好。
我们的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有许多人想破解这个秘密,但是这绝非易事。连孔老夫子都要到了50岁才能“知天命”。但是“使命感”可以帮我们解除这种烦恼。
特蕾莎,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境内的一个阿尔巴尼亚族农家。她的家乡位于现在脱离南联盟独立的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那一带的人们至今还为贫穷、混乱和民族矛盾所困扰,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使命是帮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
17岁时,她立下了初愿,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随后到印度大吉岭受训,27岁时发终身愿成为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
她创建的组织有4亿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愿意捐款给她。她的身后,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3套;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者。
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
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公报还说: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她的答辞是: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她把这笔巨额奖金全部用来为穷人做事。
她的事业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从印度伟大女儿奖到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从卡内基奖到史怀泽奖,全世界至少有八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和各大领域的机构以及各种国际组织,都向她颁发过崇高的奖项。
她创办的学校,专门收容失学儿童和流浪孤儿;她创办了麻风病人收容诊所,许多被遗弃、无家可归、心灵的痛远胜于病体的麻风病人,在这里得到关爱和诊治;当艾滋病开始被人们视为瘟疫的时候,她又奔走于欧美,设立了多家艾滋病患者收容所。
靠着这种爱心,也仅仅靠着这种爱心,她的身后站起成千上万的追随者。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简单又直接,就是服侍穷人中的穷人。她不仅为穷人和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仅为病人和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还给这些人带去爱心和尊严!她立志要服务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传染病人之中。她说:“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的饥饿。”
在为英国电视台录制《为了神做件美事》节目时,她告诉英国记者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最糟糕的一种疾病。”因为别的病有药可医,唯独“不被需要”,除了一双愿意服侍的手与一颗充满爱的心外,再没有一帖药可医治。特蕾莎更发现,富裕的国家竟和贫穷的国家同样都充满了“不被人需要”的心灵疾病。
特蕾莎修女就因为矢志拯救因贫穷、天灾而受苦的人类同胞而得到心灵最大的丰足与喜乐。正是她对社会、对人类的那种使命感,让她无比高尚,令人敬仰。
“使命感”好比一条捷径,它使你超越一切烦恼,直达“圆满的人生”。人一定要超越自己,奉献自己,才有那种胜利的成就感和深刻的喜悦。那种恒久的喜悦构成了你的好心境,那就是最圆满的人生。
思路启示
尽管,并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高度的使命感,能成为救民于水火的英雄人物,或是成为留下绝世佳作的伟大作家,自己的使命也未必一定伟大,对其他人产生意义非凡的影响。但是,只要清楚自己的使命,哪怕是点点滴滴的事情都肯去做,就能体现出自己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