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细节里寻良机(1 / 1)

要想成大事,就要培养自己洞察“先机”的眼光。拿破仑说过: “如果我总是表现得胸有成竹,那是因为在提出任何承诺前,我都是经过长期深思熟虑,并预见可能发生的情况。”

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将军年羹尧镇守西安之时,广求天下士,厚养幕僚。有一位孝廉叫蒋衡,应聘前往。年羹尧甚爱其才,对他说:“下科状元一定是你的。”年羹尧说话语气如此之大,正是依仗他自己的功劳以及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蒋衡见他刚愎自用,骄奢之极,就对他的一个同僚说: “年羹尧德不胜威,当今万岁英明神武,年羹尧大祸必至,我们不可久居于此。”他的同僚不以为然,年羹尧的权势正如日中天,多少人巴不得投奔他的门下呢。

蒋衡不顾同僚的劝阻,执意称病回家。年羹尧挽留不住,取1000两黄金相赠,蒋衡坚辞不受,最后在年羹尧的坚持下,只接受了100两。蒋衡回家后不久,年羹尧果然出事了,牵连了不少人。因年羹尧一向奢华,送人钱财不到500两黄金的,从来不登记,蒋衡因只接受百两之赠,从而确保自己平安无事。

蒋衡从年羹尧的骄横言行中预见到他所存在的危机,及时地与他拉开距离,避免了祸及自身。可见,对事情发展方向的预见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预见能力可以避免重大决策和方向上的偏差和错误。

要有超常的敏锐并及时作出科学预见,就必须比一般人看得早一点,想得深一些。这种先见之明,并非靠一时灵感,而是来自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战国时期,魏国的范雎受中大夫须贾迫害,逃匿民间。一次秦使王稽来魏,听说范雎很有才干,便暗中带他回秦。进入秦境时,一队人马迎面驰来,范雎问来人是谁,王稽说可能是秦相穰侯魏冉东巡县邑。范雎说: “我耳闻穰侯专擅秦政,不容外人,今天被他碰上,轻则受辱,重则被驱。我还是躲到车底吧。”

顷刻,魏冉来到车前,问车中有无别国宾客,王稽说没有,魏冉就走了。范雎从车中出来,说: “魏冉是聪明人,只是遇事反应慢点,刚才他怀疑车中有人,你说没有,他未搜查,过后一定不放心,会派人回来搜查的,我要避一避。”说完下车从小路向前走去。果然,过了一会儿,魏冉派人到车上翻找,见确实没人才作罢。

范雎通过分析魏冉的性格,知道他是一个多疑的人。所以在采取对策的时候,不但预先推断魏冉有可能要搜查马车,而且还预见到魏冉可能会派人重新再搜一遍。正是他高超的预见能力,使他能防患于未然,逃避了被抓捕的命运。

做事的“心计”有时就体现在对事情的预见之中。有预见能力的人能及早地预测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方向,所以能够提前防范,未雨绸缪,把事情引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做事没有“心计”的人,不懂得洞察事情的“先机”,只能任由事物发展,所以,在做事的过程中可能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和困难。要想事业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有远见卓识。只有具备洞察事情的“先机”的能力,才能有努力的方向、明确的目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科学预见的主要表现是:其一,准确判断形势。对事物的产生、发展有全面的了解,善于把握各种矛盾之间的联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其二,作出科学预测。既能预先推测或测定可能发生的事情,善抓苗头,思路清晰,头脑敏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又能独具慧眼,发现和扶持新生事物,营造事业发展的有利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