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揣着明白装糊涂(1 / 1)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是一种做人之道,也是一种成功之道。很多事情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处理更能收到好的效果。大智若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做人处世中,许多时候装得迟钝一点、傻一点、糊涂一点,往往更有利。

有个爱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 “您最近在做些什么?”小仲马平静地答道: “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蓄络腮胡子。”

胡子是自然而然生长的,小仲马故意装糊涂,把它当做重要的事情,显然与问话目的不相符合。小仲马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位先生,其实并没给他什么有用信息。小仲马自然是懂得对方问话的意思,但他偏要答非所问,暗示那人:不要再继续纠缠。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一个特别节目——首届外同人汉语知识大赛,有位美国朋友在用汉语讲一件含有汉语知识的完整事件时,这样说: “有一天,我去拜访一位中国朋友,他留我吃饭。我说,做饭很麻烦。他说,又不是请客,做顿便饭,不麻烦。我说,那你就做顿小便饭吃,不要做大便饭了,大便饭也够麻烦的。”听完他的叙述,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表面看来,这位美国朋友不懂得“便饭”这个名词按汉语构词习惯不能和形容词“小”与“大”搭配的道理。其实,这位朋友并非真的不懂,他只是明知故犯,有意违反汉语的构词习惯,曲解词意,制造歧义,违反逻辑事理,荒谬地把“便饭”同“小便(饭)”、 “大便(饭)”联系起来,制造笑料罢了。

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仅能帮我们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生活中我们有时不得不这样做。

比如,一次偶然的机会,你发现已婚的上司竞与某女同事大搞婚外情。其实,事情并不复杂,你只需装聋扮哑,也就是说一切装作不知,三缄其口就行了。恰巧,你约丁朋友在某餐厅吃晚餐,当你踏入餐厅,却赫然见到他俩,你尽可扮作一派镇静,先环视一下四周,若你的朋友未到,事情就好办得多,就当做找不到人,离开那里,在外等你的朋友。即使朋友已坐在餐桌前,你也可走上前,当做有急事找他,与他一起离开那地方,再做详细解释。

第二天返回办公室,对于昨天的“偶遇”一定要当做若无其事,只管埋头文件堆:就是有同事私谈有关两人之事,还是绝口不提为妙。

有时候知道的事情太多并不是件好事,尤其是上司的隐私千万不能透露出去,否则就要大祸临头了。如果能够假装糊涂及时替上司掩饰其“污点”,则有可能被对方引为“恩人”,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所以与上司交往最好的技巧就是“该不明白时就要装糊涂”。这也就是说,自己心里明白,却假装糊涂,不去认真计较。

苏联保卫战初期,德军如洪水般涌进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前线指挥的重担。在这种危急时刻,他们越来越感到艰难了。也正是在那个年代造就了一批像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的军事天才。这时候老将们思想上不是没有波动的。1944年2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同行。什捷缅科也知道这位元帅的态度,他知道这位元帅对他们的才能感到怀疑。

等上了火车,吃晚饭时,他们便交谈起来。铁木辛哥先发出一通连珠炮: “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这通训,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却老实地回答: “那时候,刚满十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 “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共同工作了一个月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 “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铁木辛哥很舍不得和他分离。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非常想和这位晚辈一块合作,于是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调这个晚辈过来。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是一种做人之道,也是一种成功之道。如果一切皆明白于心,恐怕会心生烦乱,干扰工作。由此可见,巧妙地装糊涂更是一种真聪明。显示出智慧,不但给各种繁杂的事情涂上润滑油使得其顺利运转,也能在生活中充满笑声,显得轻松明快;相反,老实认真只会导致木呆刻板,甚至使事业陷入僵局。装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这是一种外在的态度。我们在装糊涂的同时。应该把握好糊涂与认真的界限,以防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