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修养是做人之本(1 / 1)

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其中修身养性是根本。其实不仅从大道理上来说如此,从实际生活出发也是如此。我的一位儿时的玩伴、现在的“大款”就曾感慨地说: “赚钱是很容易的事,只要学会做人就行。现在赚不到钱,只因机会没到,你懂得了做人,打好了基础,机会到了,也就自然能赚到钱。”

这句话不是很有哲理吗?学会做人正是人生的最高学问。在充满迷幻色彩的少年时代,人人都有甜蜜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英雄豪杰。为此,我花了大量精力,去寻找英雄豪杰成功的秘诀。

我相信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话:看书要看传记。小说艺术加工成分太重,传记才较为真实地反映英雄豪杰辉煌的一生。为此我借了大量名人传记,认真阅读,做笔记。但最终,我深深地失望了,为寻找不到他们成功的秘诀而陷于痛苦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茅塞顿开,我幸运地看到了民国初年李宗吾先生著的一本书,它的前言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李宗吾先生年轻时梦想成为英雄豪杰,经过多年努力,仍壮志未酬,就转而研究英雄豪杰成功的秘诀,但历经多年仍无结果。有次看《三国演义》时,突然大彻大悟,终于找到英雄豪杰成功的秘诀,为此写下了被誉为世界奇书的《厚黑学》。

李宗吾先生认为,纵观所有英雄豪杰成功的秘诀,不外两个字:厚和黑。厚就是脸皮要厚;黑,就是心要黑。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牢记这两字真言。

《三国演义》中厚的典型是刘备:

刘备经常打败仗,打败仗说明他无能,但每次打败后,刘备就大哭一场:对不住父老乡亲。结果大家觉得刘备很仁义,他每打一次败仗,大家反而更拥护他。

黑的典型是曹操:

曹操一次逃难到老朋友家,老朋友叫家人杀猪招待。可曹操听见外面议论如何杀法,误以为老朋友要杀他,就将老朋友一家几十口人尽数杀了,待到发现案上捆着的猪。方知杀错。出去后,迎面遇上老朋友回来,问:正要杀猪招待,你为何走呢?但曹操随即将老朋友也杀了。

部下问曹操: “你明知杀错了,为什么还要杀他?”曹操说了一句名言: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如果我不杀他,他回去发现家人死了,一定会报告我的行踪,不如斩草除根。”

厚黑之道是人生成功的真谛。我们民族智慧的化身,天纵奇才的诸葛亮,遇到脸皮厚、坚守不战的司马懿,结果六出祁山伐魏,最终无功而返。诸葛亮用激将法,送一盒胭脂和一套女人衣服给司马懿,说:如果你像妇人一样不敢出战,那么就将这盒胭脂擦上,把妇女衣服穿上。司马懿将胭脂收下,仍拒不出战,诸葛亮也没办法。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威震天下,但心不够黑,鸿门宴没杀刘邦,脸皮又不够厚,胜败乃兵家常事,他却觉“无脸见江东父老”而自杀,终因不懂厚黑学,由强转弱,让心黑脸皮厚的刘邦得到天下。

我对厚黑妙用的深刻认识,还是得益于这样一件事。

时值创办公司阶段,每次我将可行性报告送上去,都被主管部门指出缺陷退回来。修改后,送上去,又有新缺陷被找出,再退回,如此反复五六次。在我深感失望之际,一次偶然看柏杨先生著《丑陋的中国人》,中间一个故事给我很大启发。

孔丘昔年困子陈蔡,饿得奄奄一息,附近有家观光店,教弟子仲由去讨碗饭吃。掌柜的说: “我写一个字,你若认识,我就免费招待。”仲由说: “我是圣人门徒,不要说一个字,就是十个字,都包下啦。”掌柜的写了一个“真”字,仲由说: “这连三岁娃儿都知道,一个.真,字罢啦。”掌柜的说:“明明白痴,还说大话。小子们,给我乱棒打出:”仲由狼狈而逃,禀告一切,孔丘说:“无怪你会挨揍,等我前去解答。”掌柜的仍写一个“真”字,孔丘说: “这是‘直八’呀。”掌柜的大惊说: “名不虚传,你的学问果然大得可怕。”酒醉饭饱之后,仲由悄悄问: “老师,否你可把我搞糊涂啦,明明是‘真’字,怎么变成‘直八’?”孔丘叹道: “你懂个啥,现在是认不得‘真’的时代,你一一定要认‘真’,只有活活饿死。”

我突然明白,自己书呆子气太足,过分认真了。可行性报告被退回,主要原因并不是存在缺陷,而是因为我们太年轻,主管部门不信任。任何事物都无法十全十美,要找缺点都很容易。主管部门只是通过找我们的缺点来推搪我们罢了。因此,我又重新回到深圳,找熟人要了一大叠香港公司空白介绍信,在上面写上公关的重要性之类字眼,最后附注:如果该公司成立,香港公司愿赞助多少多少钱。这样拿着一叠介绍信,又重新找到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见有这么强大的经济后盾,还能吸引外资。即刻,接待级别就变了,由科长一跃而为处长,可行性报告也不用写得那么烦琐,公司也很快就批下来了。之后,我们与处长熟了,关系套近乎了,才说: “香港公司经济出现困难,它们现在很难出钱赞助。”反正公司已批了,主管部门也没办法。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刘少奇说:“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古语也说: “水至清则无鱼”。一个人如果过分认真,那么必将一事无成。现实生活中,许多有权人士故意刁难你,指出你的缺点,往往并不是真的因为你有缺点,只是通过刁难你,让你知道他的权力,甚至是为了让你求他,送东西给他。如果你书呆子气太足,真的去精心改正自己的缺点,那么必定是做无用功。但很快,这种生活信条出现了危机。

凡办私营企业的,认为自己是在干大事、办实体,因此最讨厌别人称其为个体户。每个私营企业老板都给自己标上响亮的头衔,我们称为: “总经理”,有的叫“董事长”,甚至有的称为“总裁”——蒋介石才叫“总裁”,他们也叫“总裁”。每月工商局例会,私营企业管理处处长明知我们都怕他,却故意用调侃的音调说: “吴董事长发表发表意见,张总裁说说话”,来笑话我们。

私营企业主有钱,经常举办大型活动,在报纸上搞得沸沸扬扬,个个表现得轰轰烈烈。不了解底细,还不知道是多伟大的人物。但两年后,我再回老家出席例会,却发现那些轰轰烈烈的人物,很多已烟消云散。这引起我的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也有公司,将来会不会也走上这条道路呢?

另有一件事也给我很大震动。某报几个年轻记者,举办首届中国饮料节,评选中国饮料大王。主意非常好,各个厂家纷纷赞助,一下赚了几十万,但这些记者每月一百多块,穷惯了,从没见过这么多钱,人人为分钱争得不可开交,谁也不去理评选的事,最后草草评选出饮料大王了事。结果厂家大呼上当受骗,纷纷上告。这件事被作为国内一大诈骗案处理,钱全部被没收,人也差点被判刑。

看来厚黑之道,只顾自己收获,不管他人死活,在今天并不完全行得通。正如卖东西,原始时代,大家天真无邪,人人卖物,货真价实。突有一人懂厚黑之学,卖假货,大家从没上过当,因此纷纷上当,卖假货者大发其财。众人见卖假货好,纷纷效仿,此时,假货遍地,买者处处谨慎,提心吊胆。突有一人,货真价实,大家吃亏吃怕了,自然都拥护他,结果他取得了成功。这正是现代买卖成功之道。

人生也犹如做买卖,要买卖公平。你付出得越多,对别人帮助越大,别人才会越支持你,付给你也越多。那些轰轰烈烈的私营公司之所以倒闭、失败,正在于他们完全靠厚黑一套闯世界。在1987年、1988年经济开放、搞活时期,长期的闭关自守,使大家纯真无知。此时,行厚黑之道,东一想法、西一主意,的确能使不少人上当受骗,赚不少钱。但上当多了,吃一堑长一智,人人都变得精明。那些没有自己拳头产品——真正受大众欢迎的产品的公司,还靠厚黑一套,自然就吃不开而倒闭。

松下幸之助看到一个乞丐,在水龙头上喝水,由此想到:要让自己的产品像水龙头一样,在全世界一拧开就有。他的立足点,正是首先为别人着想,方便大众,然后别人会支持你,使你成功。这才是现代的成功之道。

李宗吾先生这样描述人的“厚黑”:脸皮厚要厚如城墙,枪打不穿还不够,要炮都轰不烂,心黑要黑如锅底,从里到外黑透。但我认为“厚黑”只能作为在某种情况下达到曰的的一种手段,有时我们为了达到大的目的,就不得不牺牲一些道德、伦理观:但“厚黑”绝不能作为我们做人的准则,透心的“厚黑”会使你丧失人生的真正乐趣,这种人也不可能取得最辉煌的成功。

厚黑学的最深刻根源就是自私自利。

休谟说: “人性就是自私。”我们姑且不去研究这句话正确与否。但的确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人人都想有所得而不愿有所失。但在交往中,如果人人都想多得收获而不愿有所失去,那么就必然会导致矛盾。我们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得与失呢?

有人说:“自私自利是精明。”我倒觉得纯粹自私自利的人是笨蛋。我有一些熟人,有能力,能吃苦,他们也创造过辉煌,但却始终无法持久。另有些熟人,能力差一点,但讲义气,真正地懂得做人,他们反而能获取最后的辉煌。其间差别,就在于前者太过于为自己:一个人如果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会与他交往呢?这种人最终也就必将失败。所有人际交往中的失败者,正在于过分自私了。

我不想谈大道理,也不愿吹嘘所谓高尚的道德标准,从现实生活出发,我认为自私的人是行不通的。

首先,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要在世间生存、寻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合作,也就是生意人常说的“要搭伙求财”。而要合作长久,相处愉快,就必须善于为别人考虑:用我的话来说:自己要吃肉,起码要让别人有汤喝。如果你既想吃肉又要喝汤,那么最终你连肉都没得吃:而自私自利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这种辩证法的,即使懂了,他也无法真正运用好,因为他的眼光容易被一己私利所蒙蔽。更通俗点说,你与人合作做生意,你骗了他,他会很气愤,就会去告诉这个圈子的人,于是你的名声臭了,就再难找到新的合作者。反之,你们合作愉快,他就会告诉别人和你一起能赚到钱,于是大家都乐意与你合作了。

另外,人的快乐不仅来源于物质享受,更重要的部分,还是来自于精神享受。人需要爱,需要被人尊重,需要实现自身价值,而这些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所无法得到的:现实生活中虽也有许多人凭厚黑之道赚了大钱,物质生活优裕,但这类人过分关注自己,自然无法得到真正的友谊,于是在现实世界中永远孤苦伶仃,精神空虚、痛苦。

同样道理,企业要成功,就不能单纯立足于赚钱,这是目光短浅的做法;而首先要立足于满足大众的需要,别人得益了,自然就会支持你的企业,最终企业也得益。这才是企业长期发展之道。我相信人生有这样一个真理:一个人的成就程度,大致上是与他的施予程度成正比例。你施予得越多,对别人帮助越大,别人就会越感激你,对你的回报也就越大。人生在世正是要努力体现自身价值,并力争社会承认。那么你满足了大众的需要,大众也就需要你,从而你也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自私自利的人正是那些已经丧失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永远生活在渺小世界中的人,真正成功的人士首先就要有博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