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1 / 1)

何为权威?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人们对权力安排的服从可能有被迫的成分,但是对权威的安排的服从则属于认同。反对者可能不得不服从权力做出的安排,但是服从不等于认同。然而,权威的东西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但不可以将之奉为不可改变的真理。我们要有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在指挥演奏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地说明乐谱没有问题,可能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着一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则不然,因此,他在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中摘取了桂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这不仅仅需要掌握相当的知识,还需要再坚持一下的毅力和勇气。在强者面前,坚持己见,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要随随便便地就否定了自己,只要是自己确信的,就不管是在谁的脚下,都要有勇气和底气大声说出来!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用手拿着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儿?”

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神,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让每位学生嗅一嗅苹果,这一次,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地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看到是苹果,它就肯定有香味吗?只要是权威说的,它就肯定没错吗?我们难免不犯这种错误。本来是一只假苹果,却都闻到了它的香味,难道是一种心理暗示?不,是我们迷信于权威,也是一种从众心理在作怪。

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要想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实现你的人生理想,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即使最终是你自己错了,也能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真正的真理,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Tip:收藏+分享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