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人生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他对人生蓝图的规划是清晰明确还是模棱两可。大凡成功者,从来不会让自己的梦想与期待成为虚幻的海市蜃楼。所以,我们在制定自己人生的目标时,一定要切合实际,万不可脱离现实。
成功,是每一个奋斗者的热烈企盼,是每一个奋斗者为之倾心的夙愿。在计划的推动下,人就能够被激励、被鞭策,处于一种昂扬、激奋的状态下,并且积极去进取、创造,向着美好的未来挺进。
作为年轻人,应当志存高远,但计划也必须是符合内心的渴望并切合实际的。如果你只是含含糊糊地给自己确定一个大概的计划,希望在行动的过程中再加以调整或更改,那么,即便你的计划再远大宏伟,也只能是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
有些人的计划只用笼统的词句表达,比如说:“当一名成功的医师。”
有的则比较具体,如:“要发明能有效治疗胃痛或头痛的药物。”广泛的事业计划也有用,因为它们有整体的观点,可以解放想象力,帮助我们探究所有可能的选择。但是,广泛的计划却不能使我们确定自己所要做的究竟是什么。由于这个缘故,我们需要具体的事业计划。
如果暂时无法达到中心计划,不妨先设定一个较小、较易达到的计划,并竭力工作直至达到。举例来说,找出更快、更有效率的方法来完成每天的例行工作,或者是趁自己精力旺盛的时候先选做最难的工作,简单的则稍后再解决。许多小的成功终会引来更大的成就。
俗语说得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既然一天建不成辉煌的罗马,那就让我们专注于建造罗马的每一天吧。这样,把每一天连起来,终将会建成一个美丽辉煌的罗马。
美国有个84岁的老太太昆丝汀·基顿,1960年曾轰动了美国。这位高龄的老太太,竟然徒步走遍了整个美国。人们为她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感到不可思议。
有位记者问她:“你是怎么完成徒步走遍美国这个宏伟计划的呢?”
老太太的回答是:“我的计划只是前面那个小镇。”
基顿老太太的话很有道理。其实,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并为实现这个计划而生活和工作。如果你能把你的人生计划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帮助你随时集中精力,发挥出你人生进取的最高的效率。只是,一定要记住,你在表达你的人生计划时,一定要以你的梦想和个人的信念作为基础。因为这有助于你把自己的计划订得更具体,且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计划必须是具体的、可以实现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计划不具体——无法衡量是否实现——那会降低你的积极性。为什么?因为向计划迈进是动力的源泉。如果无法知道自己的计划前进了多少,你准会泄气,甚至甩手不干了。
人生的计划,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一个个量化的具体计划,就是人生成功旅途上的里程碑、停靠站。每一个“站点”都是一次评估、一次安慰、一次鼓励、一次加油。
总之一句话,计划要量化,才能对成功有益。能否量化,是计划与空想的分水岭。
计划必须实在,而且不要太遥不可及,应该是在可以达得到的范围内,千万不要错认为自己应该或能够在一天里建造一座罗马城。如果你今年无法达到你的最终计划,那就先订一个短期的计划吧!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生命计划,决定一生的方向,再往前推订十年、五年、三年计划,最接近此刻的长期计划是一年,最后是一个月、一周、一天。
因发现DNA结构而赢得诺贝尔奖的华生说道:“癌症的种类实在太多了,我正设法治愈某些癌症,当然我们希望能治疗得越多越好。”“但是,你一定得订出中程计划。明天就治愈结肠癌不能算是中程计划。我们目前的计划只是先认识这个病症,这个过程还牵涉很多不同的步骤。没有人愿意身陷挫折之中,每次一个小计划的完成,将会是你快乐的源泉。”
路·霍兹在担任圣母足球队首席教练之前,不过是想自己玩玩球罢了。但是当他为高中校队出赛时,他的体重只有115磅。霍兹了解他的体重实在太轻了,不过,他踢球的欲望是如此迫切,于是他拟订了个计划。球员的十一个位置图在他脑海中记忆得十分清晰。因此,不论任何一位队员受伤,他都能立即冲上去补位。这样他就不是只有一个机会,而是有十一个机会。
制订短期计划,正是对慢工出细活这一铁律的印证。由于工作堆积如山,非得马上动手,否则就干不完,于是有人立了一个牌子,提醒自己:“现在就做!”其实,匆匆忙忙不见得能够把事情办好,最好还是先坐下来,养养神,放松放松情绪,能够想一想刚才的想法,会更有好处。
有短期计划的人,比轻率行事的人更明智。
所以,假如你有一个广泛的事业计划,而你想要拟订一个计划,订出具体的计划,下面是你应该做的:在纸的顶端写下那个广泛的计划,然后自问:“我如何达到这个计划?”并把它们记录下来。现在,这些计划已经足够具体了,能提供你所需要的帮助了吗?假如仍旧不能,再就每一点发问:“我如何达到这个计划?”最后你会发觉,眼前出现的是金字塔形的计划图,塔尖是广泛的计划,底部则是无数的具体计划,它们直接指向有范围的具体的行动计划。
总之,要想你的梦想能够顺利得以实现,你所制定的目标就必须满足适合实际情况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