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砌成的康庄大道
俗话说:“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别人难过,自己也不开心,最后把大家搞得都很“痛苦”,这是何苦呢?所以,做一个乐于忘记、宽容待人的人吧。这样,你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
不懂宽容、死死记住别人“坏处”的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地报复了。乐于忘记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只有既往不咎且心宽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乐于忘记,也可理解为“不念旧恶”。人是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对方心存歉意,诚惶诚恐,你不念恶,礼义相待,进而对他格外地表示亲近,也会使为“恶”者感念你诚,改“恶”从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时的郡丞,他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便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z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徵也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徵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丰功伟绩。
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行的。他当宰相那阵子,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他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的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拜访王安石,受到热情接待,二人结伴同游,促膝谈心。临别时,王安石嘱咐苏东坡: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好与他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地感慨说:“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二人一扫嫌隙,成了知心好朋友。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被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这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通过李吉甫之手把陆贽除掉。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的借刀杀人之计成了泡影。对此,陆贽自然深受感动,他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搞报复,宽待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最难得的是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多么希望对方把这段不愉快的往事忘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如此宽厚的心开脱他人?生活中非理性的因素很多,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造成一些不该有的后果。面临这样的场景,你会发火吗?
当公共汽车到站时,一个人才从车中间拿起行李,挺费劲地挪到车门口,下了车,因他行动太慢,大家免不了陪他浪费一会儿时间。这事情放在急性子的售票员身上,免不了要敦促并数落几句,其中或许还会夹杂一些多少有辱斯文的话语。
其实,这样的场合多了,可你不能老是这样气急败坏地敦促人,该调整的是你售票员自己。你不妨想想,这人或许天生的行动迟缓,不知挨了老婆多少骂!老婆骂他都不管用,你还操什么心?这样安慰自己,把心放宽,逻辑上说不过去,但于情有益,因为你压住了火气,很幽默、现实地把这事情解决了,路也平坦了。
愤怒会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机会。在许多场合,因为不可抑制的愤怒,会使人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良好机会。尤其是,一时冲动的愤怒,可能意味着事过之后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弥补。而在实际生活中,愤怒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难以弥补的。你可能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户,同时别人对你的合作也会产生疑虑。人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往往不顾及别人的尊严,并且严重地伤害别人的面子。损害他人的物质利益也许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而损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却无异于自绝后路。那么如何控制以上所说的非理性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绪?
美国一家公司的经理想出了一种很好的办法,以发泄他的怒气。年轻的时候,他在本公司里做一个小职员,当然,提升的渴望和现实有很大的出入,于是,他提起纸笔,想写辞职信。在写辞职信之前,他为了发泄自己的不平,就在纸上写下了对公司中每个上级职员和经理的评判。写好后,他拿去让一位老朋友看。那位朋友很有心计,他取出一支蓝色水笔,让这位不平的朋友把公司中那些人的才能也写出来,同时列出在十年之内如何提升自己的计划。
当这些东西都写出来后,这位职员的怨气消了很多,他决定继续在这个公司做下去,因为与他相处的上级职员和经理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兼顾二者的话,他认为自己没有充分的理由离开这些人。从此,这位职员学会了一种发泄不平的方法,就是凡是忍不住的时候,他都要把心中的情绪写下来,看一看,心境就平和了许多,也避免了树敌。
当然,该发火的时候,还是要发火的,你不可能永远做个老好人。比如说,你在午休,可是一群小孩在你窗外的胡同里大喊大叫地踢球,你理会不理会?这不是以大欺小,而是正当的行为。虽然他们还很小,但其的行为妨碍了别人的正当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忍住不发脾气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所以,做人应该懂得宽容,但是,做人也要有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