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员工都应该理解老板的苦心,处处为老板着想。当你以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时,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以及自己的工作成果,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只要你深入思考,积极行动,那么自己所获得的评价一定也会提高。随后,也能很快地脱颖而出。
在IBM公司,每一个员工都树立起一种态度:我就是公司的主人,并且对相互之间的问题和目标有所了解。员工主动接触高级管理人员,与工作的指挥人员保持有效的沟通,对所从事的工作更是积极主动去完成,并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像老板一样思考”这种如此重要的工作态度,源于老托马斯·沃森的一次销售会议。那是一个寒风凛冽、阴雨连绵的下午,老沃森在会上先介绍了当前的销售情况,分析了市场面临的种种困难。会议一直持续到黄昏,气氛很沉闷,一直都是托马斯·沃森自己在说,其他人则显得烦躁不安。
面对这种情况,老沃森缄默了10秒钟,待大家突然发现这个十分安静的情形有点不对劲时,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THINK”(思考),然后对大家说:“我们共同缺少的是:思考,对于每一个问题的思考。别忘了,我们都是靠工作赚得薪水的,我们必须把公司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思考。”之后,他要求在场的人开动脑筋,每人提出一个建议。实在没有什么建议的,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阐述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否则,不得离开会场。结果,这次会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许多问题被提了出来,并找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必须承认,许多公司的管理者与员工的心理状态很难达到完全的一致,角色、地位和对公司的所有权不同,导致了这种心态的产生。在许多员工的思想中,“公司的发展是由员工决定的”诸如此类的话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他们经常会对自己说:“我只是在为老板打工,如果我是老板,会将公司管理得更好。”但事实上,真的会如此吗?
白华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年轻人,但是对待工作总是显得漫不经心。他的朋友曾经就此问题和他交流过,他的回答是:“这又不是我的公司,我没有必要为老板拼命。如果是我自己的公司,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比他更努力,做得更好。”
一年以后,他写信告诉他的朋友说他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公司,自己独立创业,开办了一家小公司。“我会很用心地做好它,因为它是我自己的。”在信中的末尾他这样写道。他的朋友回信对他表示祝贺,同时也提醒他注意,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挫折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半年以后,他的朋友又一次得到白华的消息,他告诉朋友自己一个月前关闭了自己的公司,重新回到打工族群体。他说:“我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事要我去做,我实在是应付不了。”
许多现在受雇于他人的人,他们的态度十分明确:“我是不可能永远打工的。打工只是过程,当老板才是目的。我每干一份工作都在为自己挣经验和关系。等到机会成熟,我会毫不犹豫地自己干。”这是一种值得敬佩的创业**,但是如果抱着“如果自己当老板,我会更努力”的想法则可能适得其反。
其实,公司的管理者们希望员工“像老板一样思考”,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并不是发出了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老板的信号,只是向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知道,我们的工作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成为老板或是拥有自己的公司,我们既是在为自己的历史工作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
“像老板一样思考”是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无疑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包括: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更加重视顾客和个人的服务;心智得到更大的提高,赢得更加广泛的尊重;取得更多的合作机会等。
柳宏就是一位用老板的眼光来对待自己工作的人,他相信机会来自于努力工作,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柳宏曾是一家贸易公司的部门经理,虽然他完全可以安排其他人去完成所有的工作,但他对进货出货的细节全部都要把关,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他也始终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在内部问题的管理上,他也做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办公室的人际氛围十分和谐,员工在工作中都能抱成团。几年后,因为柳宏的优异表现,他被调到了总公司工作,职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那么在工作中,如何“像老板一样思考”呢?这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准则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请思考如下问题:
如果我是老板,会怎样对待无理取闹的顾客?
如果我是老板,目前这个项目是不是需要再考虑一下,再做是否投资的决定?
如果我是老板,面对公司中无谓的浪费,会不会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果我是老板,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是不是应该更加注意,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作为一位老板,他有很多要思考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当你以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你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果。最后,还会以更高的要求来做工作。
倘若你也是员工中的一员,不妨也学着“像老板一样思考”。如此,就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工作的目标,事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