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以情动人更能办成事(1 / 1)

求人办事,态度一定要诚恳,不能在求着别人时,还表现出傲慢的态度。那样,事情肯定是办不成的。

徐志摩还在7岁的时候,就已非常聪明,且对语言及文学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到了15岁时,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长进不大,迫切需要一位精于此道的老师来指点他。听说有一位叫梁子恩的人在这方面很有造诣,徐志摩很想投入其门下学习,但苦于没有人从中引荐。巧的是,徐志摩的表舅与梁子恩是同窗好友,于是,他就前往表舅家请求表舅从中为其引荐。可是,徐志摩的这位表舅一贯是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去学这些的,所以不肯帮徐志摩的忙。

在与表舅的一席交谈中,徐志摩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迫切愿望,他那诚恳坚定而又略带哀婉的语气,以及对长辈的谦恭之情,深深打动了表舅,使表舅觉得此子乃可造之材,最后答应了他,并亲自带徐志摩去梁子恩的家,让其拜在梁子恩的门下。从此,在老师的辅导和自身的努力下,徐志摩在诗歌上的造诣突飞猛进,最终成了一代伟大的诗人。

正是由于徐志摩态度诚恳,感情真挚,打动了表舅,才顺利地拜师。这告诉我们,求人办事还是多用商量、委婉、体谅的语气会更容易被人接受。

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患病住院,邻居手头缺钱,就到小顾这里来借。他说: “我家孩子病了,借我点钱吧。”

小顾当时手头也紧。就为难地说: “要多少啊?我现在也不宽裕。”

谁知邻居轻蔑地说: “谁不知道你一个月挣好几千块呢,借我一千块还不容易!”

小顾听了这话非常不舒服,恨不得跟他吵两句。看在他们家孩子确实生病的份上,就掏出钱包里的四百块钱给他: “看在孩子的面子上我借您。其实我的钱都在外面收不回来,手头上没有那么多。”

可邻居仍然不依不饶: “好吧,下次我也不麻烦你了!”

小顾气得说不出话来。借到钱非但不感谢,还尽说风凉话。

这件事情过后两个月,又有位朋友到小顾家里来借钱。他说: “我刚刚开始学驾驶,钱都交学费了。我妹妹这两天要到北京来,我手头没钱,不知道你这里宽不宽裕?下个月5号一发工资我就还你。”

小顾觉得他态度诚恳,说话得体,就借给他1000块钱。下个月5号,他果然来还钱,还请小顾吃了一顿饭。他们的关系到现在一直都很好。

从人们的接受心理看,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命令口吻,最容易引起反感;而对平等商量、诚恳请求,人们总是有一种天然的妥协性。因此,协商的语气比起傲慢的口吻,更容易对别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何况,本来就是你有求于人,姿态理应放低一些。而且,不仅要低头,更要让人体会到你的真诚。

其实,真诚的重要性很容易体会。有时候我们看电视或者乘坐飞机,主持人和空中小姐的微笑似乎总是那么相似,看起来很完美,但过于职业和专业,似乎始终少了一点点人情味。因为她们的笑容已经成了职业习惯,很难真正打动人心。如果你用职业化的微笑、平静的声调来求人,是很难达到要求的。

无数事实证明,真正打动人心的讲话并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多么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最能推销产品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如果你能够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你的真诚,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对方也可能由信赖你的人进而喜欢你说的话,更进而喜欢你的产品。

同样,在请人帮忙的时候,说得多不一定效果就好,背得很熟、讲得最顺畅的言辞并不一定就是好的诉求。如果缺少诚意,言之无物,言语就失去了吸引力,变得跟一束没有生命力的绢花那样,非常美丽却不能鲜活动人,从而失去打动人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