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找到知"鱼"之乐(1 / 1)

在经济学里,"效用"这个概念与偏好有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因此,同样的东西,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效用。就此而言,"效用"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我们初学这个经济学概念时,教师经常举的例子是:同样大小的一个馒头,一个饿极的人吃了,觉得效用特大,特别的满足;一个快吃饱的人,吃不吃这个馒头无所谓,所以效用就很小;而对于一个吃撑着了的人,让他再吃这样一个馒头纯粹是浪费,效用是负的。在爱情中,两个人一见倾心、相互爱慕,相互拉拉手就激动得浑身颤抖;而换成另外一个人,却视若无睹,全然没有感觉。这就是效用的不同。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曾热播于神州大地。剧中主角信子和她父亲大岛茂的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而精明的商人却从中赚足了钱。一家服装厂推出了信子裙,另一家服装厂推出了大岛茂风衣,但结果很不一样。信子裙的厂家大获其利,大岛茂风衣的厂家却亏本了,其原因就在于不同消费者的不同行为。效用理论正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

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种物品中得到物质或精神的满足,这种满足被称为效用。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效用不同于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产生于物品的属性,是客观的;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时的感受,是主观的。某种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因人而异,效用大小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没有客观标准。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鱼在水中畅游是苦不堪言,还是悠然自得、其乐无穷,只能由鱼自己感受到。这形象地说明了效用的主观性。同样,都是根据一个故事而开发的衣服却有不同的命运,就是因为女中学生与中年男子从衣服中得到的效用不同。女中学生崇尚信子,认为穿信子裙可以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中年男子虽然尊敬大岛茂这样的父亲,但并不以穿同样的衣服为荣,大岛茂风衣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效用。

女中学生认为信子裙带来的效用大,即主观评价高,所以愿意用高价购买,厂家当然获利。但中年男子并不认为大岛茂风衣有什么效用,即主观评价低,所以不愿意出高价,当厂家的定价高于他们的需求价格时风衣就卖不出去,只能赔本。可见,能否对消费者心理做出深度分析和准确判断是商家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消费领域,效用这一概念用来衡量消费者获得满足或幸福的程度。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功效。

根据功利主义的看法,效用是所有公共和私人行动的最终目标,政府的正确目标是使社会每一个人的效用总和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