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控能力呢?自控能力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是非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心理品质的重要方面,是人的自觉能动力量。它不是消极的自我约束,而是内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以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
自控能力总是体现在自控行为中,自控行为是有意识的意志行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1)这一行为是指向个体自身的,而不是环境的。
(2)这一行为要求为长远考虑,而不是只考虑眼前利益。比如,是先去看电视或去玩呢还是先做作业?自控能力强的孩子会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去看电视或玩。
(3)这一行为是为了相对长久的行为后果,而控制目前的行为。很典型的自控行为是学习。
(4)在自我控制的行为中,相对于近期的后果,个体一定更偏重远期的后果。
(5)自我控制行为是现在与未来之间联系的桥梁与中介。
由此可见,自我控制总是产生于终止当前对我们最有吸引力、**力的,最直接的活动,它总是为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或更大的满足而终止眼前的小的满足。只有抑制这些当下的活动才有可能使我们进行比较、记忆与决策。通俗地说,做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能够抵御一切**的心理品质和精神。所以,自控能力不仅包括对行为的自控,也包括对情绪的自控。
孩子因为年纪小,自控能力差,当有新鲜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可以说,自控能力差是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明今年上初中一年级,最近也不知怎的,他上课总是一副精神恍惚的模样,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不少。从刘明的妈妈那里,老师了解到,原来刘明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回到家里,他作业不做,书也不看,连晚饭都不吃就开始昏天黑地地打游戏。有几次,刘明的妈妈一大早就发现刘明待在电脑前玩游戏,还差点因为打游戏上学迟到。为此,刘明的妈妈没少责备他。但刘明表面上答应妈妈不再玩游戏了,可一转身就把对妈妈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最近刘明的妈妈工作比较忙,也没时间管刘明,所以,这种情况越发严重了。
为此,老师找来刘明谈话,刘明也向老师承认自己迷上网络游戏不好,但总是无法控制自己。
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就会盲目从事,很难干好与自己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事情。比如,北大一名大二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大以后,迷上了网络游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整天耽误功课,学习成绩也是每况愈下,最后各门功课都不及格,导致被学校开除。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孩子因为不能自我控制作出傻事的也不在少数。而因为缺乏自控能力导致注意力分散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一般来说,孩子因为自控能力差导致注意力分散具体表现为:思想不集中;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始终如一;或想到了,但做不到;或所谓“五分钟热度”。凡此种种,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做事效率和学习成绩。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众所周知,人的情感、欲望、兴趣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行为动机和毅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这些因素又带有自发性。情感如不经过自控机制的加工处理,任性而动,任情而为,就会导致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必将偏离正确的轨道,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这说明自控能力具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它能调动其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方面,消解它们的消极方面,使一个人按照理性的要求去行动,从而克服放任、散漫、无恒心、无决心等情况。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自控能力在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动力系统中,起着枢纽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这个动力系统的调节器和保险阀。自控能力能够保证人的活动经常处于良性运行的轨道上,从而可以积极、持久、稳定、有序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对此,每位家长都要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也不必为此过分着急。因为这是一般儿童的通病,只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放过每一个时机,严加训练,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增强起来。例如早起、锻炼、按时做作业、有节制地花钱等等,都要晓之以理,使孩子们能立下志愿,加强自控,注意训练,养成习惯,从而在习惯中形成优良的品质。具体地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
1.家长要做自控的榜样
有个心理学实验,给幼儿看有关自控力的录像,比如等妈妈来了再吃饼干、公共场所不乱跑、参观画展时不**等,结果这部分幼儿比没看录像的幼儿自控力强。可见,自控需要榜样。
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现会影响孩子自控力的发展。比如有位妈妈跟朋友打牌,孩子就坐在电视机旁做作业;周末你没按时起床,孩子也趁机躺在**看小说,放弃英语早读;父母忙起来顾不上整理房间,孩子书桌上讲义、卷子、本子也越堆越乱……所以,冲动的、情绪不稳定的、行为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先教育自己增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制力。
2.给孩子定下要求,而且以后要坚持实践这些要求
许多孩子知道迷恋游戏不好,但屡戒屡犯。可见自控力必须是一种毫不含糊的坚定和顽强的毅力。有的女孩子一度痴迷言情小说,不仅成绩滑坡,还精神不振。但有的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说不看就不看,克制力非常强。孩子强大的自制力量并非天生,而是得益于我们从小对他进行的意志力培养。一般来说,家长会在孩子成功之后给予赞美和鼓励,对孩子活动过程中的自制和努力也不会视而不见。
有位父亲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孩子自制力很差,做事丢三落四,学习用品乱扔乱放,看电视没完没了,作业马马虎虎,弄得学习和生活都一团糟。父亲决定通过规则和纪律,来帮助儿子拥有自制力。他先找儿子谈心:“有人作息没规律,损害身体,进而影响学习,甚至弄得心情很差。可见,不按时睡觉、起床的小毛病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说:“我也想改正缺点,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父亲说:“那就让规则来帮助你。”
通过讨论,父亲和孩子签下暑期规则:每天只吃一次冷饮;每天看半小时动画片;做完一门功课,收拾好课本再做另一门功课;晚上9点30分上床,背两个单词后熄灯;平时打篮球1小时,自己洗运动服。
规则不多,只有5条,但订了就坚决执行,不马虎不迁就,更不允许任性骄横,为所欲为。两个月时间,孩子进步神速。
因此,给孩子订立规则,要求他持之以恒地执行规则,对于自控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3.通过专门训练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某项专门训练,如通过练琴、书法、绘画等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训练时,最好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因为这样可以形成心理活动定向,即每当孩子在习惯了的时间和地点坐下时,精神便条件反射地集中起来。
4.通过奖励的办法鼓励孩子提高自制力
例如,一个平时写字总拖拖拉拉、漫不经心的孩子,如果你许诺他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任务之后,会给他一些他喜欢的礼物,他一定会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尽量不要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可观的报酬。
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内在的奖励制度,这样他就能对自己做好的工作感到满意。比如,带孩子到商店去以前,要估计到孩子要求买玩具而哭闹,父母事先要和孩子讲好条件,只许看,不许买,不听话就不带你去。如果孩子表现好,答应他回家后给予糖果以示奖励。
5.通过游戏或者活动强化孩子的自制力
家是孩子通过不断摸索学会控制冲动最好的场所。要在游戏与活动中,不断强化孩子的自制力,使他最终能应付自如。
有这样一个例子:孩子刚上学,还不适应小学生活,加上性格外向、急躁,更加难以控制自己。有的时候上课插嘴、坐不住,甚至抢同桌的文具。对7岁左右的孩子,说教很难起作用。后来,孩子的妈妈发现在家庭的游戏和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效果极佳。比如让他当老师,他就很有耐心和礼貌;学校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让孩子当交通警,他竟能站15分钟“指挥交通”而不乱动。活动和游戏能让孩子的自制行为日益积累,内化成为习惯。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活动和游戏,孩子便能在自然生动的条件下提高自制力。
6.通过道德操练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需要操练作出道德上的决定,因此要帮助孩子思考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引导他去作出安全正确的决定;这样,他最终将学会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正确行事。
家长也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让孩子逐渐具有评价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掌握相应的规则。有的家长总觉得和孩子讲道理是白费力气,不如直接命令,其实真正的自控恰恰来自于孩子的理解。家长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也不能放弃说服教育。坚持说服教育,孩子就会掌握一套评价自己行为的规则,达到真正的自控。
当孩子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烦恼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思维: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自己的需要过一会儿也会获得满足。例如,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争抢玩具,在没有得到玩具时,你可以教他这样安慰自己:“现在让给他玩,过会儿就可以轮到自己了。”
总之,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注重把对孩子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他自己内心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样,孩子才能逐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变得集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