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的孩子贴上勇敢"标签"(1 / 1)

上文我们提到,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依赖于周围的人,特别是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他们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家长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如日本脑科专家,七田真教授说过:每个孩子都会成长为父母们想象中的样子,积极的态度塑造出积极的孩子,而消极的态度,也一定会塑造出消极的孩子。因此,要想孩子获得"勇敢"的性格,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贴上"勇敢"的标签,这能让孩子从内心里产生勇敢的自我评价,从而忘记怯懦。

这里就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曾招募了一批行为不良的年轻人到前线打仗,这些人纪律散漫、不听指挥,让指挥官们头疼不已,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帮助他们。经过观察后,心理学专家便召集这些士兵,告诉他们家里的亲人十分挂念他们,特别强调他们每人每星期都要给家里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告诉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服从指挥和建立战功。为了给士兵们减少麻烦,心理学专家给他们拟好了信的内容,他们只需照抄一遍即可,每次的内容都基本相似。

几个月之后,令指挥官们大为头疼的士兵竞一个个都变了样,变得像信中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

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士兵奇迹般地都变"好"了呢?就是那"勇敢""守纪律""立战功”等标签的暗示作用。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容易导致此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这些标签不一定能从客观上反映这个人是什么,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将会"变成"什么。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说过:"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

对孩子来说,他们的性格尚在形成阶段,它所接受的每一种信息都是形成他性格的因素。如果家长给孩子贴上"勇敢"的标签,就能激励孩子养成勇敢的性格,而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则容易使孩子胆小的性格更难改变。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大胆,父母就应该给孩子贴些具有激励孩子勇敢作用的标签,而不应给孩子贴那些能令孩子胆小的消极标签。

以下的两个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事例一:

门铃响起,妈妈打开门,进来的是同事张阿姨。妈妈请张阿姨进门。这时,四岁的小唯正高兴地玩着遥控汽车。他拿着遥控器,追着玩具汽车跑,从阿姨和妈妈之间穿过。妈妈一把拽住他:"你这孩子,这么不懂礼貌!快,向阿姨问好!"

小唯吓了一跳,傻傻地站住了,嗫嗫嚅嚅地,一时不知怎样开口打招呼。

妈妈很尴尬,一个劲抱歉地对阿姨说:"这孩子一贯是这样,见到陌生人都不敢说话,胆小的要命。哎,真不知道胆子这么小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出息。”说着两人进了屋,留下小唯一个人愣愣的,没心思玩了。

以后,家里来了陌生人,小唯都会胆怯地躲到一边去了。这让小唯的妈妈更加确信自己的孩子是个胆小、没有出息的人。为此非常挫败!

事例二:

有一次,一位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顺便向老师问起了孩子在园里的表现情况。老师对这位妈妈说,您的孩子很聪明,只是有一个习惯不太好,本来会做的事,会唱的歌,但老师让他到同学面前做或唱的时候,他就会找出种种理由拒绝,即使勉强答应,也是扭扭捏捏,或声音很低,或不敢朝前看。

正在这时,孩子从教室向这边跑来,这位妈妈便对孩子讲:"你看,老师正在夸你呢!说你现在进步可大啦,特别勇敢,老师说谁给大家唱支歌?你就会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勇敢地到前面去唱,老师还要评你当‘小歌星’呢!”老师也连忙附和称是。

这时,妈妈发现孩子脸上呈现出很得意的神情,没想到后来自己这番看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以后,孩子果真变了样,过去那种扭怩的神态不见了,后来还代表幼儿园参加了市声乐大赛。

同样是孩子胆小的表现,两个妈妈的教育态度却迥然不同,小唯的妈妈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在他人面前公然认定自己的孩子胆小、没出息,这让小唯也自认为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长期生活在这种消极的评价之下,孩子不但会变得越来越胆小、自卑、怯懦,还可能因此心生怨意,影响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而第二位妈妈就显得有智慧的多,她不是因为老师对孩子的消极评价恼羞成怒,反而通过"失实"的夸赞引导孩子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让孩子变得勇敢、大胆起来。

以上的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家长,做家长的,与其粗暴地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以偏概全的论断,使孩子心理受创伤进而影响行为,不如给他一些好的评价,让他鼓起勇气,改正不足。比如,希望孩子胆大活泼些,就别老当着孩子的面和别人诉苦:"他就是太胆小,一有陌生人就什么话都不敢说了。"这些话不可能真正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却等于已经为孩子贴上了"标签",孩子受到了这些暗示,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与大人实际期望的正好相反,真的变成了"胆小、内向的孩子"。孩子怕黑,晚上不敢独自去卫生间,家长可以说:"你就像警察叔叔一样勇敢,警察叔叔可从来都不怕黑哟。"(把孩子标定为不怕黑的"警察")孩子可能会慢慢地,变得勇敢起来。

可以说,家长积极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正信息",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欣赏的,从而强化了孩子的自信心;消极的语言则是孩子成长的"负信息",强化了孩子的弱点和不足,最终孩子很可能以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从而丧失信心。

总之,勇敢的孩子是"贴出来的"。多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贴个具有激励作用的标签,让孩子在标签的激励下,不断变得勇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