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依赖的拐棍,孩子才能变勇敢(1 / 1)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勇敢地驾驭自己的命运,不要依赖他人。

因为能够充分发展自己潜能的,永远都不是外援,而是自助;永远都不是依赖,而是自立。只有自立的孩子,才能战胜怯懦,获得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而家长的"帮扶"只会让孩子失去生存的能力和勇敢面对生活的契机——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他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它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

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正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现在的孩子需要的就是这种磨练,他们惧怕那黑黑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现在的家长也多是"怀了爱怜之心"的父母,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熟不知,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勇敢与坚强。事实上,要想培养出勇敢、坚强的孩子,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扔掉依赖的拐棍。下面的这个例子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有一天,王先生带儿子去医院拔牙,儿子是性格怯懦的孩子,很害怕拔牙。王先生就安慰孩子:“别怕,爸爸会守在你的身边。”谁知进了诊疗室,儿子却抓住王先生的手不肯放,哭着闹着不让医生拔牙,医生拿着工具站在那里叹气。王先生使劲安慰儿子说"别怕,不疼",但儿子依旧抓着他哭。

就在这时,有一个老医生走过来对王先生说:"请你出去,离开你的位置"王先生

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医生笑着说:"你出去一会儿就知道了!"

王先生说:"那好吧!"

但儿子却嚷着说:"爸爸,你别走,我好害怕……"

王先生忐忑不安地在外等待着,过了一会儿,儿子平静地走了出来。王先生急切地问:"儿子,疼吗?你哭了吗?"

儿子说:"有点儿疼,可我一声也没哭!’’

王先生又问:"如果我在,你还哭吗?"

儿子笑着说:"我想,我会哭的!"

带着疑问,王先生问了那个老医生,老医生回答说:"你知道当时我为什么要你出去吗?你守在孩子的身边,孩子感受到依赖,就会撒娇、任性。我让你离开你的孩子,是要促使孩子自己去直面痛苦和磨难。孩子没有了依靠,自然会丢掉幻想,用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去战胜怯懦和疼痛。"王先生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啊,我终于找到改变儿子怯懦性格的方法了!"

老医生的话含有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不但怯懦的孩子总是依赖父母,生活中,那些过分依赖大人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许多不成熟的迹象: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没有主见;总是要别人帮助,屈从他人;逆来顺受,无反抗精神;进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难,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惊慌失措,经受不住挫折和失败;人际交往能力差,孤僻、自我封闭。

过分依赖父母,会形成一些特有的生活环境,使孩子缺乏社会安全感,总是跟别人保持距离;他们需要别人提供意见,经常受外界的暗示或指使,好像自己没有判断能力;他们潜藏着脆弱,没有发展与机智应变的能力,更不会有创造性。

因此,作为家长,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真正成长起来,在今后的人生中有所作为,不妨从现在开始让孩子丢掉手中依赖的"拐棍",学会自己独立行走。要帮助孩子丢掉依赖的楞棍,家长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孩子摆脱依赖心理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给予纠正和改过。先了解孩子依赖心理的形成原因,以此为基础,使用一定的策略。

如不少孩子每天早上的起床问题让父母费了不少心思,一次又一次地叫孩子起床,可孩子总是赖在**不起,一旦迟到了,反而会责怪父母没有及时把他从**拉起来。为孩子准备上学,成了许多家长的痛苦折磨。

小王也曾经历这样的折磨。后来,她知道自己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让孩子再一味地依赖自己。首先,她把孩子上学能走的路线详细地侦察了几遍,帮助孩子制定好了可以安全到达学校的路线。在与孩子一起外出的时候,向孩子有意无意地讲解了一些交通常识。

这一切通过近半个月的精心策划后,她找了一个机会跟孩子谈了一次心:"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晚上睡觉前上好闹钟,早晨自己起床,没有人再叫你了,以后如果再起来晚了,要自己去上学了,迟到了只能由你自己负责。"

第二天,闹钟一响,儿子果然立即跳下了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对孩子施行教育的过程中,小王意识到,父母的包办,会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与对自己、对生活的责任感。比如,像小王的儿子那样,大人越是不冷静、越是督促、批评、越是替孩子着急,孩子就越磨蹭,越不着急。等到小王不再让他依赖,要求他自己去承担后果的时候,孩子开始意识到,起**学,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因为没办法依赖谁,所以孩子的克服了依赖心理。小王的做法是值得其他父母借鉴的。

2.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多承担任务,使自己有机会独立面对问题,促使自己拿主意,想办法。鼓励他们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当他们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要及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多给予帮助、理解,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让孩子自己决策

自己决策是独立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决策的能力。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断。玩具放在什么地方?游戏角怎样布置?和谁玩?玩什么?这些孩子的事,家长不要作决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作出决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引导孩子决断,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办,代孩子决策。

4.让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对于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的小孩子来说确实有些难,但是这种意识要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及早播种,及早萌芽,这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家长每次抱孩子出外,可以让孩子想想要带什么东西,通过几次提醒,孩子便会主动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等。

(2)孩子学会表达和思考以后,可以让孩子试着安排一下今天一天的行程,准备做些什么等。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可能性等。

(3)出去之后,孩子如果发现自己要带的玩具或物品忘记带了,而生气或发脾气,家长不要自揽责任,包办代替,而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应该安排好,并且养成负责到底的习惯。

(4)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提这样醒,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负责。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逐渐地形成这种“负责”的习惯了。

5.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多读好书

用古今中外有志之士自强不息的事例武装孩子的头脑,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自强向上的孩子多接触,向他们学习。因为青少年时期同伴的作用有时甚于父母的影响,同伴的榜样作用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克服孩子过分依赖心理的方法是很多的,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孩子过分依赖的心理就会减弱。慢慢地,孩子就能自己主动丢掉手中的“拐棍”变得越来越勇敢,越来越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