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了坏习惯。拿钱有什么用
如果我们想自我调侃或讽喻他人,不妨运用“反向求因”法。这种幽默技巧要求在推理过程中善于钻空子,特别是往反面去钻空子。我们把它叫做反向求因法。其特点是把一个极其微小的可能性当成现实,尽管并不能最后取消对方提出的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
主人和朋友谈自己的狗:“这是一只十分出色的看家狗,任何人走近我这房子,它就会立即让我知道。”
朋友问道:“它一定叫得很厉害,不让生人走近吧!”
“当它飞快地钻进我沙发下面去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人来了。”
有人来了,狗叫,通常是因为机警勇敢的表现;主人在给朋友造成一种对常规因果关系的期待之后,突然往反面一转,原因恰恰是狗的胆怯,非常规的因果与常规因果之间反差是如此之强,怪异之感油然而生。
有一次,萧伯纳收到英国著名女舞蹈家邓肯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如果他俩结合,养个孩子,那对后代将是好事,“孩子有你那样的脑袋和我这样的身体,那将会多美妙啊!”
在回信中,萧伯纳表示受宠若惊,但他不能接受这样的好意。他说:
“那个孩子运气可能不那么好。如果他有我这样的身体和你那样的脑袋,那可就糟透了。”
萧伯纳用的方法是向反面钻空子,把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当成立论的出发点,构成对方期待的落空。在这时,萧伯纳的幽默的特点是把自我调侃(长得不好看)和讽喻他人(脑袋不聪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再看萧伯纳的另一个故事:
有一次,萧伯纳脊椎出了毛病,需要从脚跟上截一块骨子来补脊椎的缺损。手术做完以后,医生想多捞一点手术费,便说:“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新手术啊!”
萧伯纳笑道:“这好极了,请问你打算付我多少试验费呢?”
同样是新手术,医生以其新而引申出难,意在多索取报酬,而萧伯纳却把新引向了第一次试验,反过来说自己的身体成了试验品。
比这种类型的幽默更具喜剧性的,是有一种完全否定了原来因果关系的幽默方法:
病人问医生:“我能活到90岁吗?”
医生检查了一下病人的身体后问道:“你今年多大啦?”
病人说:“40岁。”
“你有什么嗜好吗?比如说,喜欢饮酒、吸烟、赌钱、女人或其他的嗜好?”
“我最恨吸烟、喝酒,更讨厌女人。”
“天哪,那你活到90岁干什么?”
本来读者的期望是:戒绝烟酒女人得到肯定的评价,其结果则不但相反,而且把这一切当成了生命的全部意义,否定了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90岁的价值,那就是这一切的价值并不是与长命的价值相等,而是高出于长命的价值之上。
延伸阅读
父亲对儿子说:“假如你能克服一切坏习惯,我就给你一万美元。”
儿子回答:“克服了这些坏习惯,我拿了钱还有什么用?”
这是互相排斥的价值判断。在父亲看来,改变恶习是目的,而拥有美元是手段,而儿子的想法是,美元的价值由恶习决定,如果改变了恶习,美元就没有意义了。由于互相排斥很彻底,故其幽默的戏剧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