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的墓室有多深?
很多年前,国外的学者曾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断,认为墓室的深度达到1000多米,这个说法曾经震惊了世界。不知道这些国外的专家在没有现场开展勘探的情况下怎么得出的结论,显然只是推测而已。
司马迁曾说这个巨大的墓室建造时“穿三泉,下铜而致椁”,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建造时穿过了三层泉水,并用铜进行了封堵。但是,由于没有发掘墓室,封堵地下水的铜结构暂时没有发现,三层泉水的深度也没有专门的调查。“863计划”的物探数据虽然提供了墓室的开挖范围和相对深度,但是暂时还无法进行勘探验证。
参考墓室的相对深度数值,我们可以通过始皇陵区域地下水的深度来间接了解墓室的深度。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对这个区域的地下水做了一次大面积的调查勘探。
2016年春,我们首先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围墙范围内的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我们在陵园内2.13平方千米的区域有规律地布置了28个孔位,利用地质勘探的工作方式打深孔。我们提取了这些深孔的土样与水样,准确了解了地下水甚至地质的结构。这些孔一般会深达50米,已超过“863计划”估算的深度。夏秋,我们则派考古队员奔向陵园附近的各个村子,利用当地老乡的水井来调查其水位。
通过本次勘察,我们发现陵园内的地下水水位线的深度介于15.10米~40.40米之间,属潜水类型。也就是说,地下水位在南高北低的地表下,也是自南向北倾斜而下,但是地下水的水位线与地表有一个不太大的夹角。园区内南部23#、25#、27#及28#钻孔,地面下50米深度内未见到地下水。50米的深孔还不能探测到地下水,说明这个区域的地下水更深。在封土一线发现地下水位达到40米左右,向北则随着地表线与地下水位线越来越靠近,地下水位渐渐升高。这两条线到了园区外鱼池村及吴中村基本重合、接近,水位在现地面下2.50米~3.10米,相应标高为419.82米~430.18米。
我们派出的考古队员在陵园外更大范围调查的地下水位情况也类似。在陵园的东侧,从南向北地下水也是逐步由深变浅。靠近骊山山脚的李家村西南部,地下水位为90米,村东北部地下水位约为80米。再向北一点儿,阻水大堤南侧的上张组村地下水位约为58米。防洪大堤北侧的杜家村,村东地下水位为50米;而大堤内侧的上焦村东南地下水位为19米~23米。陵园东侧、兵马俑南侧的王硷村地下水位约为30米,村东南地下水位为40米。陵园东北侧的下和组村东地下水位为18米,村西地下水位为20米左右;西孙村地下水位为14米~20米。再向北,就到了鱼池的南岸,陈王村地下水位则为2米~10米。
陵园西侧的地下水位则相对变化不大,南部的陈西约为24米;董沟为21米~32米;中段原临马路围墙处为25米,再向西200米处为21米。北段的郑庄约为15米。
综合陵园内外的地下水位调查,可以发现秦始皇陵地区整体地下水位线在陵墓核心的南北侧不等。南侧的地下水位较深,北部的鱼池地区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地下水整体水位大致南高北低,总体上地下水由南向北流动。两千多年来,这一地区虽然环境有所变化,但是总体上地下水位变化的幅度应该很小。
而最核心的是,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封土、墓室一线地下水的位置在地下40米左右。也就是说,墓室的底部应该不会超过地下40米,否则四周会有大量的地下水涌出。这与“863计划”的物探成果—墓室的开挖范围深度约为30米可以对应起来。
此外,2000年前后发现的地下深层挡水墙也可以间接证明墓室的深度。这座挡水墙主要用于防止来自墓室东、南、西三侧的地下水的侵扰,它的底部深度在36米~37米。也就是说,它可防止37米以上的地下水,因此墓室的底部应该不会超过37米的深度。
由这三者的材料结合起来可知,秦始皇陵墓室的深度应该在地下30米~37米,不会超过3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