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期,至上神帝、天、先公先王的传统观念已存在近两千年。但是从战国以来,天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明显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人们更理性地看待天,像大儒荀子认为天不过是自然界的天而已,很多事情像星坠木鸣只不过是自然现象;另一方面,天更拟人化了,与人世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刚统一天下的第二年(前220),始皇帝就将天极(上帝居住的星)与信宫(他生时的祠庙)联系了起来,从信宫还设有一条道路与始皇陵连接,这样的设置便将始皇帝的生、死所处都直接与天关联。始皇帝的做法比周天子或者秦的先公先王更为激进,郭沫若甚至认为始皇帝发展到了视自己为至上神的化身。[1]
在对待神鬼的问题上,始皇帝的态度也与其先祖截然不同,甚至多次与神鬼做斗争。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他东巡时,在渡江至湘山祠时遭遇大风,便恼怒地问随行的博士:“湘君是何方神圣?”博士对答:“听说是尧女,还是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帝怒而命三千刑徒砍伐湘山之上的树木,使赭红色的山体露出,这个举动就像秦代对待刑徒一样。
处在神祇系统最底端的是人鬼。始皇帝对鬼将信将疑甚至不相信。在他死之前的那一年,秦国从东方回来的使者在华**上遇到了一件怪事。有人拦路交给使者一块玉璧,并让他转交给滈池君,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还未问个究竟,这个人突然就不见了,只留下玉璧。使者将这件事上报后,始皇帝沉默良久,说:“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意思是这种乡野的山鬼所知道的事情不会超过一年而已,不足为惧。
随着秦帝国形势的稳定,始皇帝也步入中年,他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对威胁到秦帝国安全乃至他本人安全的事件处理起来毫不犹豫。
始皇三十六年(前211),秦地发生荧惑守心的天象,同时东郡又出现流星下坠。有人在陨石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帝在查不出刻字之人的情况下,下令将在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杀掉,并销毁石头。
甚至在他病重时,因为他讨厌听到“死”字,群臣没有人敢说“死”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事。连治病都不能提,更不要说建议立太子了。
除此之外,他还使用法术移除秦亡之灾祸。《史记·封禅书》说:
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祝祠移过于下。[2]
正因为始皇帝害怕死去,所以逃避死亡最可行的措施—求仙进入他的视野。
关于始皇帝求仙,前后可分为两个阶段。虽然其终极目的都是长生不死,但这两个阶段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主要是耗费巨资通过术士来寻找仙人,求取长生不死药。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遣徐福入海求仙人。这年始皇帝在并兼天下后第一次东巡,在封泰山、禅梁父山后,径直到东海上。过黄、腄,到成山,登上之罘。后来南下,在琅邪驻留三个月,并迁徙三万家建造琅邪台。始皇帝在海边的这段时间,跟他说海中有神仙的方士不可胜数。而在所有方士中,齐人徐福打动了始皇帝。徐福说求仙前须斋戒,再携童男童女出海才能求得仙人。于是,始皇帝遣徐福带着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
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始皇帝第二次东巡,再次游至东海,又到琅邪台,过恒山,从上党归。这次他实际上想看到徐福求仙的结果,可是失望而归。
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始皇帝第三次东巡,这次他是带着疑问去的,准备查验这些入海的方士。但不知怎的,始皇帝不仅没有处罚那些术士,反而扩大了求仙的规模。在碣石,他派燕人卢生继续入海求羡门、高誓这两位仙人,又派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至此,始皇帝已经派出了三支有据可查的求仙队伍。这一年,燕人卢生入海求仙空手而还,但是他得到了说鬼神事的图书,其中说到“亡秦者胡也”。于是,始皇帝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通过这件事,卢生脱了罪。不仅卢生平安无事,据司马迁记载,另外两批入海的方士徐福、侯生虽然也没有求到仙药,但也没有受到惩罚。[3]
在努力求取仙药却没有任何所得后,始皇帝可能对求仙有所怀疑。到了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卢生又献上了新的求仙套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
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原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4]
于是始皇帝曰:
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5]
始皇帝相信的真人让我们想到了早年庄子提到的仙人。这也直接导致始皇帝求仙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方士们巧妙地让始皇帝通过自身努力修炼而成为真人。这样即使失败,也不至于将过错归于别人。
虽然“真人说”暂时迷惑了始皇帝,卢生、侯生等还是真的害怕了,他们逃跑了!这也使始皇帝对前一阶段求仙药的活动做了反思:
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福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6]
始皇帝进而采取了更进一步的措施: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7]
经过这一重大变故,始皇帝对待神仙世界也有了重大转变。反映在求仙上,他不再一味寻求仙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8]
此前他就曾下令:
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9]
在求仙、真人这件事上,始皇帝对触犯他的人毫不手软。有一次,始皇帝在梁山宫上,看到山下丞相的车骑众多,流露出些许不悦。不料其身边的宦者告诉了丞相,丞相知道后马上减少了车骑的数量。后来,始皇帝发现丞相的车队减少了车骑的数量,猜测一定是身边的宦者向丞相泄露了消息。在查问不出结果的情况下,他下令诛杀了当时在皇帝身边的所有宦者。
但是,始皇帝还是没有经得住海中神仙事迹的**。在最后一次出巡中,他仍希冀海中三神山之奇药。
[1]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2),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2]〔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3]《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徐福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4]〔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5]〔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6]〔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7]〔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8]〔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9]〔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