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土上的考古(1 / 1)

地下秦朝 张卫星 583 字 2个月前

2015年至2017年,在继续进行外围勘探、重点发掘道路遗迹的同时,我们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封土以及它所覆压的那些遗迹,特别是墓道以及九层台体建筑等疑难问题上来了。

我觉得,这是通过勘探手段能解决的秦始皇陵的最后一个关键问题了。至于墓室以及内部的结构,目前物探技术虽然可以做一些工作,但是不进行发掘,始终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我集中两组精干的勘探技工开展工作,他们都是长期参加秦始皇陵考古勘探的“老革命”了,有的还参加过2003年的勘探工作。两组人分别集中在九层台体的东西豁口区域,南北向勘探一条剖线,旨在卡住台体的边缘,再向下继续寻找墓道。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我们位于封土上,但是实在钻探不下去,因为封土中夹杂着大量的沙石。

在秦始皇陵区域的长期勘探过程中,我的工人已经找到了对付顽固冲积沙层的办法。他们用早餐的豆浆袋灌满水,做成一个个“水弹”,投到含有沙层的钻孔里,“水弹”爆裂后,可以凝结沙粒,再用特制的探铲一层层带上来沙土,就可以穿透下去。

但是这个方法对探孔中出现的石头没有效果。以前碰到小的石头,技工们还会想办法找不同的角度,让探铲穿过去,但是这次封土中夹杂了大块的石头,它堵住了整个探孔,损坏了无数的铲头也没有办法穿过去。要知道,打一个十多米深的探孔,就需要三四位工人至少耗费半天多的时间,放弃了实在可惜!好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的工人设计了一种带有尖锤的铁棒,接在探杆的最前端。当这种“武器”下落十几米时,下面的石块就会被錾开,几下子就可以穿透石块。但是如果有十多米深,如何将钻头提上来,特别是钻头夹在石头中如何提上来又成了一个难题。工人们经常是汗流浃背,各种工具都用上,还戏称为“大刑伺候”,但也解决不了问题。后来,我们又请人设计了一种液压装置,利用机械的力量将伸进去的探杆再一步步升上来。

解决了技术难题后,经过长期勘探,我们终于一步步解决了东西墓道的问题。东墓道位于墓室居中的正东方,主要的部分现在仍被巨大的封土所覆盖。目前发现的长度达150米,墓道的东端从地下挡水墙的边缘开始,以9°的斜坡向下延伸,后端的宽度为18米,深达地面以下10米。西墓道已发现的部分长60米左右。西墓道现在不仅被封土所覆盖,而且也被封土下九层台体建筑的底层夯土覆盖。目前中部的宽度达14米,深度达地面以下9米左右。

经过艰苦的努力,我们后来又确定了南墓道。在勘探巨大的台体建筑时,我们发现在它的南侧居中部位,好像预留了一个巨大的豁口,也有一个6°的斜坡向下延伸。根据这个线索,我们认为这里应该就是南墓道的位置,后来果然在钻探中发现了道路上的践踏层。北墓道在所有的墓道中是最复杂的,但是据目前的发现来看,北墓道的前端仍向西北倾斜,并且也被台体建筑边缘部分所覆压,后来我们也勘探出了它的初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