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开始重视培养自己的考古工人。新年伊始,为了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也为了摸清“家底”,我将工人分成了几组。
其中两组重点沿内外城的墙垣进行勘探,精确复探城垣的保存状况,对勘探发现的墙垣、门阙遗迹全部进行精确测绘,第一次形成了内外城墙垣、门观的测绘资料。通过勘探,我发现原来对陵园内城北墙的门址认识有误,原来西部的一个门应该是冲沟,而东部的门应该居中。因为这个门确定了真正的位置,它与外城北门南北贯通,这样一下子解决了陵园南北轴线的问题。
还有一组对陵园内暴露于地面的所有遗迹进行绘图照相、测绘记录等勘探调查,为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基础的考古材料。我们一共发现了28处暴露的遗迹,最大的为封土东侧的剖面,其次是内外城垣的墙体、内城的建筑基址等,还有一些陪葬坑。
另外一组重点对内城西北区域开展了系统勘探。我的考古队从南向北勘探,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队则从北向南勘探,两支队伍其实都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勘探,但是得出了不同的认识。
我得出的结论是,这组建筑从封土开始自南向北共十一排建筑,最前面也就是早年发现的寝殿建筑,向北依次为十排院落式建筑;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得出共有十进院落,他们没有复探之前的寝殿,虽然也说到了,但是没有系统考虑。更关键的是,我们对这一建筑的定性存在不同。
我在陵园考古工作的第二年,我认为最重要的收获是对内城建筑遗址的勘探与认识。我认为这就是陵寝,而且内城的建筑为一个整体,不存在之前大多数专家所说的寝殿、便殿这种说法,应该整个统称为“寝”。我在当年于新疆召开的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年会上汇报了这一发现,也分享了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