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兄弟”(1 / 1)

17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来自扬州这一盛产“瘦马”[366]的繁华城市的王微是一个名动湖上的名伎。七岁时,她的父亲去世了,这一家庭变故使她早早就跌进风月场做了一名学徒。[367]1620年前后,她在这一行中如明星般冉冉升起。她的名声甚至传进了文坛祭酒钱谦益和后起的黄宗羲等辈的耳中。[368]

王微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不拘形迹、穿山越水的旅行家,常常孤身一人上路,“扁舟载书,往来吴会间”,她往来南京、杭州、苏州的足迹,牵连着董其昌、陈继儒、钱谦益、谭元春等一干男性文化名流的目光。最远的一次,她跑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北省,登大别山,游历黄鹤楼、鹦鹉洲,又去了武当山,登上天柱峰,最后顺着长江回到南京,历时数月。[369]在日后出版的旅行见闻录《名山记选》(那时她已经定居在了杭州城里被竹树、梅花和苹果树环绕的住所里)的开篇,她回忆了年轻时代的这次远行,说在路上的感觉就如同鸿雁翱翔于长空。[370]

王微《名山记选》

对“女汉子”王微来说,一个终生幽闭在家不出门的女性是痛苦的,但她也告诉我们,比身体的自由更重要的其实还是心灵的自由,而诗歌就是能够让她时时得以飞翔的一双翅膀。[371]

万历四十五年(1617),王微从扬州来到南京,结识了秦淮河旧院的另一位才女杨宛。当时王微已小有诗名,杨宛则以书法胜,一手小楷瘦硬中见妩媚,曾得到过董其昌的肯定。两人互为欣赏,结为金兰姐妹,即所谓的“女兄弟”。大约这年秋天,先是杨宛、再是王微,先后嫁给了来南京城参加考试的茅元仪。两个才女姝丽,共侍一个梦想建功立业的青年才俊,在外人看来,茅元仪真是掉进了神仙窟中。但这段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原因是心高气傲的王微觉察到这个男人感情的天平要向着杨宛多一些,自己并非他的最爱。而杨宛也有与茅共偕白头之意,于是她毅然选择了离开,只身跑到了杭州。[372]若干年后,茅元仪纵酒去世,杨宛流落北京,此是后话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