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也有领导一份(1 / 1)

男人那点心事 孙郡锴 1023 字 3个月前

“功劳”这东西恰如可口的佳肴,每一个人都喜欢,因为对于男人而言,它是能力与荣誉的标志与象征。领导自然也是一样,他若得不到,心中难免会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作为下属,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好吃的“菜”要让给领导“吃”,即便自己垂涎三尺,也要向领导说:“您请!”

不要以为自己立了功,就有了讨好上司、邀宠求荣的法宝和资本。事实上,立了功,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要不历史上怎么有那么多人,功成就身退了呢?立了功,的确说明你是有才华、有智慧的,可是你绝对不能居功自傲、独享荣誉,而要恰到好处地把功劳让给上司。否则小心上司给你安个“居功自傲”的罪名把你灭了,也正遂了身边那些嫉妒你、眼红你的人的心。

三国末期,西晋名将王浚于公元280年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三国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结束,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王浚的历史功勋是不可埋没的。岂料王浚克敌致胜之日竟是受谗遭诬之时,安东将军王浑以不服从指挥为由,要求将他交司法部门论罪,又诬王浚攻入建康之后,大量抢劫吴宫的珍宝。这不能不令功勋卓著的王浚感到恐惧。当年,消灭蜀国,收降后主刘禅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获胜之日被谗言构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邓艾的覆辙,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晋武帝司马炎倒是没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

可王浚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强大臣所压制,一再被弹劾,便愤愤不平,每次晋见皇帝,都一再陈述自己伐吴之战中的种种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有时感情激动,也不向皇帝辞别,便愤愤离开朝廷。他的一个亲戚范通对他说:“足下的功劳可谓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尽善尽美!”

王浚问:“这话什么意思?”

范通说:“当足下凯旋之日,应当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夸的!’这样,王浑能不惭愧吗?”

王浚按照他的话去做了,谗言果然不止自息。

喜好虚荣,爱听奉承,这是人类共有的弱点,作为一个万人瞩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归上,正是迎合了这一点。你想谁不愿意功劳卓著?尤其是作为君主,哪个能容忍臣下的功劳超过自己呢?

“伴君如伴虎”,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懂得如何与领导相处、明哲保身,充满着智慧的结晶。一些人自以为有功便忘了领导,这是很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嫉恨。把功劳让给上司,才是明智的捧场,是稳妥的自保。在官场上如此,在职场上也是如此。

小江很有才气,编辑的杂志很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因此很受欢迎,有一次还得到创新奖。一开始他还很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一位朋友说,他的上司最近常给自己脸色看。

这位朋友问清楚他的情况后,指出了他犯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小江得了创新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因此除了新闻部门颁发的奖金之外,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还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并且夸他是当主编的料。但是他并没有现场感谢上司和同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从此他的上司刘主编便开始处处为难他。遗憾的是,小江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结果三个月后就因为呆不下去而辞职了。

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自然是小江贡献最大,但是他错在独享了这份荣誉,这让上司怎么想?自然觉得他目中无人、恃才自傲,其次因为小江的才华也让他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小江自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与上司相处,一定要在各方面维护他做上司的权威,不要恃才傲物、居功自傲,那样终会成为上司和同事的“眼中钉”。工作中取得了成绩,会给你带来一定的荣耀,但是,你一定要把这份荣誉归功于上司,把鲜花让给上司戴,把众人的目光引到上司身上;否则,若是你抢了上司的风头,后果就严重了。

其实,如果你真有能力,又何必在乎这一次功劳的归属呢?如果你能克制自己不肯让功的情绪,将功劳让给领导,于你而言是有益无害的,领导一定会给予你更多的机会,那么你自然就会斩获更多的功劳。

试想一下,在这个大多数人都不肯将功劳让给别人的社会上,如果有人肯大方利落地把功劳让给自己,受到礼让的人会作何感想?这是真的吗?他一定会感到吃惊,待领导了解到事实的来龙去脉以后,一定会对你有所感激,对你好感大增。

此外,受到你礼让的领导心中还会因此产生一种“我欠了此人一份人情”的负债感,所以,他一定无法释怀,而常常这样想:“此人很体谅我,所以才会把功劳礼让给我,他真了不起!”

你建立功劳,使你对自己的才能有了自信。此时你又能将自己的功劳礼让给领导独享,使你的人格变得更伟大,这又是更大的收获。而领导终有一天会给你再次建功的机会,这对你来说绝不吃亏。

但是,有一件事你必须注意,即你将功劳让给领导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对外宣传;如果你没有自信能遵守此戒律,那你最好不要让。

一个志在成功的男人,切不可盯住功劳不放,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短视近利,将来一定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