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1)

北朝论稿 李凭 532 字 3个月前

2006年,我出版了一部论文集,题为《北朝研究存稿》,为此要感谢时任商务印书馆著作部主管的常绍民编审。这部论文集主要收录我于此前十余年间发表的二十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撰写的,因而受到浙江大学“211工程”二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资助,为此要感谢时任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的包伟民教授。此事至今历历在目,却已距离十二年了。

我为前一部文集取名“存稿”,具有就此搁笔专心从事教学的想法。可是我们的大学都是以科研为第一要务的,实际上难以遂愿。年前,忽然接到谭徐锋主编的电话,鼓励我再出版一本文集。谈话虽然简短,但我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朋友甚感知音,心存感激。最近,利用教学之余整理出十篇论文结集成册,于是打破了“存稿”的想法。

这部文集的上编,试图依长时段的观念考察历史。第一篇《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从司马迁到魏收的历史贡献》旨在探索中华上古以降之文化对于北朝的影响,第二篇《〈北史〉中的宗族与北朝历史系统——兼论中华文明长存不衰的历史原因》意在论述北朝文化对于中华中古以降之文化的影响,第三篇《南朝北朝与南北朝——兼论中国古代史学科术语的时空界定问题》则试图以正名的方法表述北朝的时空关系。这部文集的下编,对北朝的历史加以局部考证。其中,前五篇文章是继《北朝研究存稿》中《北魏文成帝初年的三后之争》之后展开的研究,其后《于什门事件与魏燕之争》则是《北朝研究存稿》中关于高句丽之系列论文的余续。最后《北魏平城郭城南缘的定位与相关交通问题》,是借助考古材料考证历史问题的小文。上述文章都与北朝相关,因此径为这部文集题名为《北朝论稿》。

此次编辑文集,对于各篇文章都做了或多或少的文字修订。在体例上,按照传统的引文方式加以统一,至于太短的引文或者引述文字之中的引文则属于例外。对于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论文而言,这种方式能使被引用的文献比较醒目。另外,为了更加准确,笔者对文中部分引文句读有所改动。文集所辑各篇文章的英文摘要由博士研究生姜霄翻译,并请朱天舒教授审正。本文集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加工润色,深深感谢他们付出的辛劳。

这部文集的开端,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肖时花编辑采访我时所做的答词代序,以此省却重构文字之劳,谨请读者谅解。这部文集的末尾,用《第十一届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年会开幕词》代跋。这篇短文回顾了四十年来我与魏晋南北朝史学界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结下的缘分,作为我辞谢学坛的告白。此后,我只想以自娱自乐的态度,在自留地上默默耕耘而已。

李凭谨识

戊戌荷月于横琴荔枝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