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抚纳诸部独排北魏(1 / 1)

北朝论稿 李凭 542 字 3个月前

北魏与后燕都是淝水之战之后勃兴的政权,北魏由鲜卑拓跋部建立于平城[1],后燕由鲜卑慕容部建立于中山[2]。北魏皇始元年(397年),[3]后燕被北魏攻灭。慕容余部退回到旧日的根据地辽河流域。不过,慕容余部在辽河流域的统治为时不久,就被汉人冯跋的势力取代。北魏天赐四年(407年),冯跋等杀死国主慕容熙,改立夕阳公高云即慕容云为王;两年以后,北魏永兴元年(409年),高云死于内乱,冯跋被推为国主,称天王。冯跋建立的政权史称为北燕。

北燕依旧盘踞辽河流域,以龙城[4]为都城。龙城又称和龙,《通典》卷178《州郡八》营州条记载:

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所谓福德之地也,乃营制宫庙。改柳城为龙城。遂迁都龙城,号新宫曰和龙宫。……后燕慕容宝、北燕冯跋,相继都之。[5]

慕容皝是前燕的开国君主,他将柳城营建成为都城,为前燕及随后的后燕、北燕开创出“福德之地”。由于龙城北倚山岭,南濒大海,在冷兵器时代倒也易守难攻。

北燕建立之后努力发展与周围政权的邦交关系。国主冯跋曾经力排众议,将自己的女儿乐浪公主嫁给柔然可汗。《资治通鉴》卷116《晋纪》义熙七年(411年)七月条记载:

柔然可汗斛律遣使献马三千匹于(冯)跋,求娶跋女乐浪公主。跋命群臣议之。辽西公(冯)素弗曰:“前世皆以宗女妻六夷,宜许以妃嫔之女,乐浪公主不宜下降非类。”跋曰:“朕方崇信殊俗,奈何欺之!”乃以乐浪公主妻之。[6]

冯跋不惜牺牲亲生女儿,去与柔然和亲,目的显然是要笼络住这个位于西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何况柔然可汗给予三千匹马作为聘礼,这是不菲的报答,对于增强北燕的军事实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北燕还广泛地联络其他邻邦,《魏书》卷97《海夷冯跋传》(以下简称《冯跋传》)记载:

(冯)跋抚纳契丹等诸落,颇来附之。[7]

这段文字虽然过于简略,但是出自敌国北魏的史书,应该是客观的记录。其中的“颇来附之”之语,可以印证冯跋努力实行睦邻外交政策的成效。而且,从文中的遣词用了“诸”和“颇”字来看,被冯跋“抚纳”的部落实在不少。

不过,唯独北魏是被排除在北燕睦邻政策之外的。北燕虽然已经是汉人执掌的政权,但是它继承了后燕慕容部的衣钵,因此在王朝和臣民的意识里久久笼罩着北魏灭亡后燕的阴影。自从北魏在平城建都之后,它的国力南倾,于是柔然在大草原上兴起,不时地威胁北魏的北部疆域。因此,北燕联络邻邦的政策,尤其是冯跋嫁女于柔然可汗的举动,未尝没有利用柔然以共同针对北魏的意图。

北燕频频的外交活动必然引起北魏的关注,于是北魏派遣谒者于什门出使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