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廷帝国与斯拉夫人关系史上重要的内容是与古罗斯人的关系。古代罗斯人起源于北欧地区,主要活动区域为东欧平原,9世纪后半期以基辅为中心建立古代罗斯国家。留里克王朝时期的罗斯国家积极开展内外贸易,他们将在战争中掠夺的商品和奴隶运到黑海沿岸的市场上出卖,并购买金银、丝绸和香料等奢侈品。860年,罗斯人即随同瓦兰吉亚人侵入拜占廷领土,907年,罗斯大公奥列格(879-911年在位)率领80000余众水陆并进,通过黑海商路入侵拜占廷京畿重地,洗劫君士坦丁堡郊区。拜占廷人无力抵抗,被迫求和,双方于911年订立商约,拜占廷人承认罗斯人在君士坦丁堡城郊的商业区,并给予罗斯商人进出口贸易免税权,罗斯人则允诺为拜占廷人提供军事援助。根据这一约定,由900人组成的罗斯兵团参加了拜占廷人的军事远征。941年和944年,罗斯大公伊格尔(?-945年)两度再犯拜占廷领土,率领舰队**君士坦丁堡郊区,后遭到拜占廷军队反击,退回黑海。他洗劫小亚细亚沿海地区,迫使拜占廷人和谈,双方再次订立商约,重新认可911年商约的内容,罗斯商人恢复其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的商业区和其它商业特权。
10世纪下半期,罗斯人大举入侵巴尔干半岛,企图占据保加利亚。968年,斯维雅托斯拉夫(945-971年在位)率兵进犯巴尔干半岛,乘保加利亚人衰落之机占领索非亚平原。当时,拜占廷人已经控制了保加利亚,巴尔干北部地区基本处于和平,罗斯人的入侵使当地再度陷入战争。969年,罗斯军队占领大普里斯拉夫,970年,夺取菲利普堡,洗劫拜占廷帝国色雷斯地区。971年,拜占廷皇帝约翰一世派遣300艘战舰从黑海逆多瑙河而上,夺取大普里斯拉夫,4月,拜占廷军队在决战中经过13次冲锋,击溃罗斯军队,迫使斯维雅托斯拉夫撤退并接受和谈条件,保证退出巴尔干和多瑙河以北地区回国,并保证不进攻拜占廷人在黑海北岸的领地,同时根据拜占廷人的要求,提供军事援助。和约使拜占廷北部疆界再次推进到多瑙河一线。980年,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980-1015年在位)即位后,强化中央集权和思想控制,积极推行南下扩张政策。987年,拜占廷帝国发生暴乱,弗拉基米尔应拜占廷皇帝邀请,派兵前往镇压。弗拉基米尔提出以两国结盟和皇室联姻为条件,要求娶拜占廷皇帝瓦西里二世的妹妹安娜为妻。事后,拜占廷人迟迟不履行诺言,致使弗拉基米尔出兵占领拜占廷人在克里米亚的领地,迫使安娜公主于同年秋季出发去克里米亚完婚,随同带去赠给弗拉基米尔的王冠和基督教圣物,基辅公国遂将其占领的克里米亚地区归还拜占廷人。此后,两国继续保持同盟关系。弗拉基米尔还积极推行基督教,聘请拜占廷建筑师建立教堂,并按照拜占廷行政税收制度改造基辅公国。这一政治联姻不仅解除两国对立与战争状态,而且为拜占廷宗教文化在古代罗斯国家的传播提供保证。988年,弗拉基米尔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强迫全体居民皈依基督教。此后,两国继续保持商业和文化宗教往来,拜占廷教士在200年间一直担任基辅罗斯公国的大主教。
11世纪中期,基辅罗斯公国希望利用重新修订与拜占廷商业军事条约的机会扩大其在巴尔干和黑海的权利,遭到拜占廷人委婉拒绝。1043年,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1036-1054年在位)以诺夫哥罗德富商在拜占廷圣母城基辅罗斯商业区被害为借口,派遣军队在其子弗拉基米尔统领下水陆并进,挑起战争。罗斯军队首先封锁黑海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航道,洗劫沿海城乡,进军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廷人提议和谈。和谈失败后,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九世亲自指挥舰队重创罗斯海军,迫使其残部逃回黑海北部地区。1046年,双方订立和约,战争结束。此后,罗斯国家发生分裂,各个小国相互战争,至12世纪中期,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公国、诺夫哥罗德和斯摩棱斯克等地区纷纷摆脱罗斯公国。拜占廷人曾与苏兹达尔等小国接触,一些流亡的罗斯贵族也受到拜占廷君主的接待,甚至得到拜占廷政府赠给的庄园。两国皇室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弗拉基米尔·斯维雅托斯拉夫和其孙子维塞沃罗德都娶拜占廷公主为妻。13世纪上半叶,蒙古征服罗斯人,建立金帐汗国,拜占廷人与罗斯人的关系遂中断。直到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1450-1462年在位)娶拜占廷末代王朝公主索非亚为妻,自称罗马(拜占廷)帝国皇位继承人,并称俄国为“第三罗马帝国”。
与拜占廷帝国发生关系的匈奴人原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1-2世纪以后,因遭到汉朝军队的打击,举族西迁。375年,匈奴人渡过顿河,征服阿兰人,迫使哥特人从黑海北部草原西迁。此后,匈奴人和西哥特人一同入侵拜占廷领土,但不久便向北返回多瑙河左岸。395年,匈奴人的一部分翻越高加索山脉,入侵拜占廷帝国东方行省,在幼发拉底河上游遭到沉重打击。阿提拉(434-453年在位)统治时期,匈奴人势力迅速发展,他们以多瑙河下游地区为中心,征服哥特人和阿兰人,建立强大的帝国。435年,阿提拉大举入侵巴尔干半岛北部,威胁拜占廷帝国的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迫使拜占廷人与之订立和约,规定拜占廷人每年缴纳350(或700)金镑为年贡。442年和约到期后,阿提拉再度进犯,兵抵色雷斯,迫使拜占廷政府提高年贡。447年,匈奴人又将年贡提高到6000金镑。这一时期,拜占廷政府采取以金钱换取和平的政策。450年,拜占廷皇帝马尔西安拒绝继续支付年贡,引发双方的战争,但是,匈奴人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后,未及交战,便率部向西,侵入西罗马帝国,洗劫意大利。匈奴人对拜占廷帝国的威胁至此结束。
阿瓦尔人来自黑海北部平原,西迁至巴尔干半岛北部,6世纪始与拜占廷帝国发生接触。558年,阿瓦尔人遣使拜访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订立条约。拜占廷允许阿瓦尔人定居巴尔干半岛北部地区,阿瓦尔人则同意帮助拜占廷人抵抗来自黑海地区其他民族的入侵。阿瓦尔人凶猛彪悍,一度控制迁入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人,并占领小亚细亚黑海沿岸地区。阿瓦尔人势力的扩张引发其与拜占廷人之间的冲突。582年,阿瓦尔人首领柏安与斯拉夫人结盟,征服巴尔干半岛北部各个民族,拜占廷皇帝莫里斯曾率领军队抵抗,遭到败绩。626年,阿瓦尔斯拉夫人对拜占廷帝国的入侵达到**,并与波斯人联合围攻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廷皇帝伊拉克略联合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部落进行反击。635年,拜占廷帝国为分化瓦解阿瓦尔斯拉夫联盟,支持阿瓦尔人控制下的保加利亚人获得独立,使阿瓦尔人的势力受到打击,阿瓦尔人国势从此衰落。8世纪末,阿瓦尔人被其他新兴民族挤出巴尔干地区,向西迁徙,在法兰克边境遭到查理曼大帝的打击。805年,残余的阿瓦尔人被保加利亚国王科鲁姆征服,此后,阿瓦尔人在历史上逐渐消逝。
帕臣涅格人起源于中亚,9世纪后期出现在伏尔加河流域,因受突厥人进攻,向西迁徙到顿河和多瑙河下游地区。该民族与拜占廷帝国有频繁的商业联系,在东欧和巴尔干陆路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拜占廷政府最初十分注意发展同帕臣涅格人的关系,以此牵制其他斯拉夫民族的入侵,特别是利用该民族勇武好战的习俗在拜占廷帝国北方形成阻止保加利亚人和罗斯人侵犯的屏障。在894年爆发的拜占廷保加利亚战争中,保加利亚沙皇西蒙联合帕臣涅格人击败拜占廷盟国匈牙利人。917年,拜占廷人与帕臣涅格人订立同盟,共同进攻保加利亚人。但是,帕臣涅格人迫于保加利亚人的威胁,单方面解除盟约,转而与保加利亚人结亲,达成两国联盟。在拜占廷罗斯战争中,帕臣涅格人最初支持罗斯人,帮助基辅罗斯大公伊格尔进攻拜占廷帝国,但拜占廷人用重金收买帕臣涅格人,使之倒戈进攻罗斯人。11世纪中期,帕臣涅格人对拜占廷帝国北方边境造成严重威胁。1045年,拜占廷军队征服保加利亚后,雇佣帕臣涅格人驻守保加利亚平原,但是,他们旋即起兵反叛,于1050年被拜占廷军队镇压。1059年,拜占廷皇帝依沙克全歼入侵的帕臣涅格人。此后,帕臣涅格人对拜占廷帝国的威胁进一步增加,1087年洗劫色雷斯地区,其前锋部队甚至抵达马尔马拉海。1091和1122年,拜占廷皇帝阿莱克修斯和约翰二世对帕臣涅格人发动致命打击,终使其元气大伤,从此衰落。
卡扎尔人兴起于高加索地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6世纪时曾作为阿瓦尔人控制下的山地部落参加对小亚细亚东部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的征服战争。625年,拜占廷皇帝伊拉克略一世在对波斯战争中,首次与卡扎尔人结盟。其时,他们以伏尔加河下游及附近的山区为中心,控制西梅德尔和巴兰扎尔等城市。由于卡扎尔人扼守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因此在东西方贸易中起了重要作用,并与拜占廷人发生比较密切的往来,在卡扎尔人居住地区逐渐形成拜占廷人商业区。7世纪时,皇帝伊拉克略将女儿嫁给卡扎尔人首领,此后,查士丁尼二世娶卡扎尔人首领的妹妹为妻。9世纪时,拜占廷政府派遣著名哲学家君士坦丁前往卡扎尔人区域传教,但遭到拒绝和抵制。卡扎尔人一直与拜占廷人保持友好关系,在反对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战争中,两国始终作为盟友联合作战。10世纪时,卡扎尔人占领克里米亚半岛,拜占廷人派遣工匠帮助他们建立要塞,因此在拜占廷保加利亚战争中卡扎尔人提供军事援助作为报答。965年,基辅罗斯大举南下入侵卡扎尔人,拜占廷人慑于罗斯威胁,未出援手。985年,卡扎尔人国家终被罗斯人灭亡。
匈牙利人被拜占廷作家称为“突厥人”,9世纪中叶,活动在顿河流域,从事奴隶贸易。837年,匈牙利人与拜占廷人发生首次直接军事冲突,当时,他们与保加利亚人联合进攻拜占廷军队,但遭到沉重打击。在9世纪末爆发的拜占廷保加利亚战争中,拜占廷人收买匈牙利人进攻保加利亚王国。至10世纪,匈牙利人势力迅速发展,多次入侵拜占廷帝国,甚至围攻君士坦丁堡。此后,两国关系缓和,948年,匈牙利王子前往君士坦丁堡接受基督教的洗礼,而拜占廷政府则派遣传教士在匈牙利东、南部地区传教。但是,信奉罗马教义的斯蒂文一世(997-1038年在位)担任匈牙利国王后,发展罗马教会势力,排挤东正教势力,使匈牙利成为罗马教会在东欧的主要国家。11-12世纪,拜占廷匈牙利两国贸易关系发展迅速,物产交往频繁。但是,随着匈牙利人南下进入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两国之间发生冲突,引发多次战争。为此,匈牙利人与塞尔维亚人、罗斯人和诺曼人结盟。12世纪时,两国战争不断,直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两国间矛盾退居次要地位。拜占廷人多次请求匈牙利国王给予援助。1366年,拜占廷皇帝约翰五世为此访问匈牙利国王路易一世(1342-1382年在位),1423年,两国结成反土同盟。匈牙利王国在15世纪成为巴尔干国家联合抵抗奥斯曼土耳其军事征服入侵的领袖,1444年,匈牙利将领宏亚迪成功击退土耳其军队,后在解救君士坦丁堡的瓦尔纳战役中遭到失败。
库曼人为斯基泰人一支,属于欧亚游牧民族,11世纪时,该民族进入原帕臣涅格人在黑海北岸的活动区域,后被蒙古人征服。11世纪末,库曼人西迁进入多瑙河下游地区,与拜占廷军队发生冲突。1087年,他们与帕臣涅格人结盟,入侵洗劫拜占廷帝国色雷斯地区。1091年,拜占廷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收买库曼人联合进攻帕臣涅格人。此后,库曼人多次进攻拜占廷帝国,同时,在拜占廷境内定居。13世纪蒙古人西侵使大批库曼人涌入拜占廷人在尼西亚的领地,皇帝约翰三世被迫于1241年安置万余名库曼人定居在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地区。1259年库曼人积极参加拜占廷人与突厥人的战争,在拜占廷军队中组成长矛兵团。此后,该民族逐渐被保加利亚人和拜占廷人融合。
4 对阿拉伯及西亚小王朝关系
阿拉伯人原为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在其兴起以前,拜占廷人即与古代阿拉伯人发生接触。4世纪,拜占廷驻防红海和幼发拉底河的边境部队就与塔努基德斯小王朝发生摩擦;5世纪,萨利息德斯小王朝经常发动对拜占廷帝国边境城乡的洗劫;6世纪,阿拉伯人的加沙尼德斯小王朝与拜占廷关系友好,其王公贵族在拜占廷军队和政府中任职。632年,穆罕默德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统一阿拉伯半岛,其继承者哈里发对外发动大规模侵略扩张,遂与拜占廷帝国发生严重军事冲突。636年,阿拉伯军队在雅穆克河战役中击败拜占廷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此后,继续横扫西亚、小亚细亚和北非的拜占廷领土。其北路军在数十年内清除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的拜占廷势力,其西路军夺取拜占廷人在埃及和马格里布的全部领地,而后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西班牙大部,其海军则逐渐控制东地中海和爱琴海航路,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649年,阿拉伯海军侵入克里特,五年后夺取罗得岛,封锁拜占廷人对外联系的海上通道。670年,阿拉伯人在君士坦丁堡南面马尔马拉海建立基斯科斯海军基地,开始对拜占廷首都发动围攻。669和674-680年,阿拉伯军队三度围攻拜占廷帝国首都,都遭到失败。特别是在678年海战中,阿拉伯海军遭到重创。这年的夏季,哈里发穆维雅(661-680年在位)对君士坦丁堡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但遭到拜占廷海军的袭击,被拜占廷人新式武器“希腊火”击败,加之遭遇海上暴风雨,几乎全军覆灭,被迫和谈。同年,双方订立30年和约,穆维雅表示降服,每年向拜占廷帝国进贡;两国都承诺在30年内互不侵犯,维持目前的边界。这样,阿拉伯军队扩张势头即被阻遏,其征服欧洲的计划也最终破产。
717年,阿拉伯海军破坏停战协议,再次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海上进攻,但是,拜占廷人凭借坚固的城防和可在水面上燃烧的“希腊火”屡屡击退进攻。同年,新任哈里发乌马尔(717-720年在位)即位后,立即下令前线司令马斯拉马撤军,并于718年与拜占廷皇帝利奥订立七年和约,规定在此期间互不侵犯,允许各自的商人从事贸易,并保证信徒信仰自由;阿拉伯人还许可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圣地朝圣。这一和约得到双方认真的履行,使两国维持十余年和平。740年,两国再起战端,拜占廷军队在阿克洛伊农战役中歼灭阿拉伯军队万余,并乘胜追击,收复小亚细亚大部失地。
780年,拜占廷帝国易主,十岁幼帝登基,皇后伊琳尼摄政。782年,阿拉伯军队又乘拜占廷军队主力前往西西里平息叛乱之机起兵入侵,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拜占廷皇后伊琳尼鉴于后方空虚,被迫提议无条件和谈,订立三年和约,承认双方既定边界,缴纳重金年贡。这一和约虽然暂时阻止了阿拉伯军队的进攻,但是,使前代历任皇帝取得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797年,伊琳尼勾结禁卫军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子君士坦丁的帝位。阿拉伯人闻讯再度入侵,袭击君士坦丁堡郊区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迫使伊琳尼于798年再次主动议和。双方订立和约规定拜占廷人继续向哈里发缴纳年贡,并承认阿拉伯人对小亚细亚的占领和对该地区的移民。此后,两国不战不和,阿拉伯人对拜占廷人的进攻没能取得实质进展,除了在小亚细亚边境地区时有小规模冲突外,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
10世纪中期,马其顿王朝统治下的拜占廷国势鼎盛,皇帝君士坦丁计划清剿东地中海的阿拉伯海盗。他首先派出夺取克里特岛的远征军,并开展积极外交活动,争取地中海各阿拉伯伊斯兰政权保持中立,因此主动发展与西班牙阿拉伯人的友好关系。947年和949年,君士坦丁七世两度遣使科尔多瓦,向哈里发阿布·阿·拉赫曼(912-961年在位)进献礼物,其中包括哈里发特别喜好的古代希腊手稿和精美的拜占廷宝石项链、念珠,促使哈里发决心与拜占廷人订立友好条约。该条约孤立克里特的阿拉伯人,保证拜占廷人在海战中的有利地位。10世纪以后,随着阿拔斯王朝中央集权的衰落,拜占廷人与阿拉伯各地政权发生直接关系,在西地中海,以突尼斯为中心的阿弗拉比王朝进攻并占领西西里,以叙利亚阿勒伯为中心的阿拉伯军队与拜占廷人争夺小亚细亚东部地区。马其顿王朝的皇帝们乘阿拉伯人衰落之机将拜占廷帝国东部疆界重新推进到幼发拉底河和巴勒斯坦地区。
阿拉伯人衰落后,西亚地区先后出现塞尔柱、库尔德等古代民族国家的小王朝。11世纪后期,塞尔柱苏丹梅利科·沙罕(1073-1092年在位)兴起于西亚地区,其势力范围包括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北部和小亚细亚东部。1085年,梅利科·沙罕在阿勒伯附近的遭遇战中杀死叙利亚的阿拉伯埃米尔,促使各个阿拉伯小国纷纷依附。为了巩固地位,梅利科·沙罕主动向君士坦丁堡派遣使节寻求与拜占廷人建立盟友关系。当时,拜占廷军队主力全部投入多瑙河前线战事,因此乐于接受苏丹的建议,两国遂建立盟约。皇帝阿莱克修斯还通过贿赂使节的方式,得到重要的西诺比港口。1086-87年,在突厥人与梅利科·沙罕的冲突中,拜占廷人没有履行盟约支援其盟友,反而与突厥人和解以保持东部前线的和平。1092年,梅利科·沙罕征服突厥人后,两国重新修好,并通过苏丹之子与皇帝之女结亲,进一步加强同盟关系。拜占廷帝国因此恢复其阿纳多利亚军区失地。根据双方共同反对突厥人的约定,拜占廷帝国在苏丹的军事行动中给予支援。但是,同年11月梅利科·沙罕的去世中断了两国的同盟关系。
阿尤布王朝属于库尔德人政权,起源于亚美尼亚,自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期控制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和也门地区,与拜占廷帝国发生密切的联系。1169年,库尔德人领袖舍尔库(12世纪)占领埃及大部,自立为王,称维吉尔,死后由其侄子萨拉丁(1169-1193年在位)即位,以其父阿尤布之名为王朝定名。1187年,萨拉丁击败西欧十字军骑士,收复耶路撒冷,重建伊斯兰清真寺。为瓦解基督教国家军事力量,萨拉丁注意保持与拜占廷人的友好关系,多次派遣使节赴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廷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一世和依沙克二世谈判。萨拉丁死后,阿尤布王朝内战不断,十字军乘机重新攻占西亚许多地区,1218-1219年间,包围大马士革。1227年,德皇腓特烈二世(1212-1250年在位)率领十字军在东地中海阿克列登陆,迫使维吉尔卡米尔于1229年订立条约,承认腓特烈控制耶路撒冷,条件是该城市不设防,实行宗教自由。同时,阿尤布王朝为孤立小亚细亚的塞尔柱人,注意发展与尼西亚拜占廷流亡政府的关系。1233年,阿尤布军队进攻小亚细亚东部遭到失败,拜占廷人乘塞尔柱军队于1241年南下侵入叙利亚之机在其后方空虚的小亚细亚西部发展势力。1250年,马木路克王朝结束阿尤布王朝在埃及的统治,马木路克军队征服巴格达和大马士革,拜占廷人与阿尤布王朝的关系遂告中断。
丹尼斯曼第德斯王朝是统治小亚细亚卡帕多西亚地区的突厥人小王朝,其鼎盛时期势力范围遍及艾利斯河流域,并以其创立者丹尼斯曼第德斯的名称命名。1085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解体,小亚细亚陷入混乱,当地的突厥人建立若干小王朝,其中丹尼斯曼第德斯王朝在反对西欧十字军的斗争中逐渐兴起。1100年,该王朝军队在小亚西亚东部麦莱迪尼附近击败十字军,俘虏十字军领袖伯赫蒙德,将之囚禁在新凯撒利亚。这一胜利极大地提高该王朝的地位和名声。此后,丹尼斯曼第德斯王朝控制小亚细亚大部,并干涉塞尔柱人内政。1134年,拜占廷人向卡帕多西亚地区扩张,与丹尼斯曼第德斯王朝发生冲突,双方进行多年拉锯战,互有胜负。12世纪中期,该王朝发生内乱,其领土四分五裂,拜占廷人乘机占领其大部分领土。12世纪下半叶,拜占廷皇帝曼努埃尔一世与该王朝订立同盟,企图利用重新崛起的丹尼斯曼第德斯王朝阻遏塞尔柱人扩张,但是,在1176年的米留克发隆战役中被击败。两年后,丹尼斯曼第德斯王朝也被灭亡。
罕丹尼德斯王朝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穆斯林王朝,10世纪中期以莫苏尔和阿勒伯为中心逐渐兴起。纳塞尔·阿·岛拉埃米尔统治时期,该王朝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972年,阿布·塔夫利比埃米尔在抵抗拜占廷军队入侵中获胜,俘虏拜占廷统帅麦利亚斯,后者死于囚禁中。该王朝与拜占廷人关系极为紧张,976年,该王朝支持拜占廷叛将巴尔达斯反对中央政府的兵变,导致马其顿王朝皇帝举兵远征。944年,塞义夫·阿·岛拉埃米尔统治时期,拜占廷人大兵压境,迫使罕丹尼德斯王朝许多贵族逃离阿勒伯,只是由于该王朝挑起法蒂玛王朝和拜占廷帝国的争端,才化解了被灭亡的威胁。985年,拜占廷人再度远征西亚,塞义夫之子沙德·阿·岛拉以屠杀基督教徒作为报复。此后,拜占廷人离间该王朝和法蒂玛王朝的关系。1001年,法蒂玛王朝势力向北扩张,拜占廷皇帝瓦西里二世为集中兵力解决巴尔干地区保加利亚人的问题,遂抛弃昔日盟友,与法蒂玛王朝订立条约,致使罕丹尼德斯王朝迅速衰落,几乎被法蒂玛人灭亡。该王朝末代王室贵族纷纷流亡到拜占廷帝国,其中一些皈依基督教。
法蒂玛王朝是以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之名命名的,909-1171年统治埃及和北非。该王朝建立后,积极进行军事扩张,911年在西西里与拜占廷军队发生冲突。为了阻止法蒂玛军队的进攻,拜占廷帝国驻西西里总督于914-18年同意向法蒂玛王朝提供22000金币的年贡,后被减少一半。946-58年间,两国经过和平谈判达成三次停战协议,967-975年间,双方又订立两项和解条约,主要涉及双方在西西里的利益分配。与此同时,法蒂玛王朝在叙利亚地区进行大规模扩张。10世纪,拜占廷海军击败法蒂玛舰队,夺取克里特岛。987年,拜占廷人取消对法蒂玛商人的贸易限制,允许他们在君士坦丁堡的清真寺内作祈祷。998年,法蒂玛舰队击败拜占廷海军,迫使后者于1001年订立屈辱的十年和约。1015-32年,控制整个西亚地区的法蒂玛王朝迫害基督徒,使两国关系受到严重影响。此后,拜占廷帝国对亚洲进行远征,收复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失地,并于1038年与法蒂玛人订立十年和约,法蒂玛王朝被迫允许拜占廷人修复其在耶路撒冷等城市的教堂,允诺停止迫害基督徒。1048年,和约到期后,双方重新续订和约。此后,在反对塞尔柱人扩张的斗争中,法蒂玛王朝和拜占廷帝国的关系得到改善。两国的外交往来一直保持到1171年法蒂玛王朝灭亡。
5 与西欧国家关系
拜占廷帝国与意大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罗马帝国在“公元3世纪大危机”以后,西部衰落,帝国政治中心东移。在4-5世纪日耳曼各部落入侵浪潮中,意大利为中心的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此后不久,东哥特人从巴尔干半岛渡海入侵意大利,于493年在拉文纳建立王国。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间发动对东哥特王国的长期战争。不久,伦巴第人从北部入侵意大利,建立独立国家。伦巴第人原为日耳曼人的一支,6世纪初定居潘诺尼亚地区。540年,查士丁尼与伦巴第人订立盟约,552年,伦巴第王国派遣5500人参加拜占廷军队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568年,由于阿瓦尔人侵袭,伦巴第人进入意大利。至6世纪末,伦巴第人在阿基鲁厄夫领导下正式建立王国。605年,拜占廷帝国拉文纳总督与伦巴第国王订立停战协定。680年,拜占廷人再度远征伦巴第人失败后,双方订立新条约。在此期间,西西里成为拜占廷人在意大利的重要中心,拜占廷政府将分散在意大利的小块领地合并为拉文纳总督区。751年,伦巴第王国夺取拉文纳、罗马等城市,遭到法兰克王国打击,正是在法兰克人支持下,教皇国正式形成。774年,查理曼征服伦巴第人。拜占廷人和伦巴第人再度合作,结为反击法兰克人同盟。
876年,拜占廷帝国应伦巴第人请求出兵抵抗阿拉伯军队的入侵,乘机于891年重新控制伦巴第地区,后联合教皇国、法兰克、伦巴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组成反穆斯林联盟。10世纪初,阿拉伯海军从北非向意大利扩张,在亚平宁南端的加力格连诺山建立据点,不断骚扰周围地区,直接威胁意大利各派利益,拜占廷帝国在南意大利的领地也受到攻击。914年,新教皇约翰十世(914-928年在位)上任后立即推动反阿拉伯同盟的建立。拜占廷帝国驻巴里地区的总督暂时调整敌视罗马的政策,支持建立同盟。该同盟以教皇为首,包括拜占廷帝国、伦巴第各派、斯伯莱托侯国、那不勒斯和托斯坎尼地区各派。915年,拜占廷人派舰队参加同盟军事行动,在教皇指挥下将阿拉伯人包围数月,并在阿拉伯人突围过程中重创敌军。
969年,拜占廷人在意大利建立卡特潘纳特军区,1040年,改设意大利大公,其辖区不包括西西里和卡拉布利亚。11世纪意大利爆发反对拜占廷统治的巴里起义,1042年,该城贵族阿基罗斯自立为意大利、卡拉布利亚、西西里和帕弗拉格尼亚大公,并在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帮助下宣布脱离拜占廷人控制。1045年,他利用拜占廷皇室内部矛盾,与皇帝和解,并派兵前往君士坦丁堡,协助拜占廷政府平息内乱。1051年,阿基罗斯被任命为拜占廷帝国驻伦巴第总督。此时,诺曼海盗渐成气候,1071年,诺曼人占领拜占廷人在意大利南部的军区,罗基尔一世(1072-1101年在任)统治时期又控制西西里,建立公国,并粉碎教皇巴里同盟的进攻,大举对外扩张。至1072年,诺曼人已完成对西西里全境的占领,利用拜占廷、德意志、阿拉伯、教皇国和伦巴第各派势力激烈斗争的复杂局面站稳脚跟,建立王国。此后,诺曼人以独立雇佣军团形式服务于拜占廷政府。1073年,拜占廷皇帝在突厥入侵压力下,任命诺曼人卢塞尔为东方军队司令。同年,卢塞尔占据亚美尼亚军区,发动反叛,洗劫亚美尼亚和卡帕多西亚地区,掠夺人口,敲诈赎金。拜占廷人屡次镇压未果,诺曼人军队继续挺进,抵达博斯普鲁斯海峡,拥立约翰为帝。1074年,拜占廷军队在尼科米底亚击溃诺曼军队,卢塞尔被俘,由于对他的处理涉及与诺曼王公的关系,故拜占廷政府允许其妻子以重金将他赎出。1075年,他返回亚美尼亚后建立独立国家,脱离拜占廷人控制,迫使拜占廷政府委派东部司令阿莱克修斯联合阿兰人将其再次擒获,最终平息叛乱。1081-1085年,受雇于拜占廷帝国的诺曼人企图向巴尔干扩张,建立独立国家,遭到拜占廷皇帝阿莱克修斯的沉重打击。此后,他们积极参与十字军战争。1107年,诺曼人首领伯赫蒙德再度进攻拜占廷帝国被击败。12世纪期间,许多诺曼贵族与拜占廷皇室和贵族成员联姻,并在拜占廷政府中供职。1147年,西西里国王罗基尔二世(1130-1154年在位)出兵洗劫希腊中部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地区,将拜占廷帝国在莫利亚和科林斯的丝织业中心全部摧毁,将大批工匠掠夺到西西里,使拜占廷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其丝织业由此一蹶不振,欧洲丝织业中心也因此转移到意大利。1149年,其舰队甚至抵达君士坦丁堡城下。
11世纪,拜占廷人在大举入侵西亚的塞尔柱人的进攻下节节败退,科穆宁王朝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因此向教皇求援,希望后者派遣雇佣军协助抵抗塞尔柱人。1095年3月,拜占廷特使拜见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1099年在位),请求西方各基督教国家出兵援助,反击塞尔柱突厥人。教皇利用这一时机,积极游说西欧各国封建主和广大信徒参加东征,解放被穆斯林占领的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数以万计的狂热基督徒和数千封建骑士热烈响应教皇的号召,立即出兵,去实现他们攻城掠地、发财致富的梦想,进而揭开了延续两个世纪之久的十字军战争的序幕。战争尚未开始,拜占廷人和十字军即展开争夺战利品的斗争,阿莱克修斯要求所有十字军领袖对他宣誓效忠,将新征服的土地归还拜占廷人。1097年,拜占廷人和十字军联合进攻塞尔柱人,占领尼西亚,收复小亚细亚沿海地区。皇帝和十字军领袖就被占领地区的归属达成协议,确定原拜占廷领土将归还拜占廷帝国,或由承认皇帝宗主权的十字军领袖管辖,而皇帝应保证将十字军战士安全送过拜占廷领土;由皇帝担任进攻耶路撒冷的总指挥,并派遣拜占廷优秀将领率军参加联合行动。但是,由于十字军来自西欧不同国家,利益不同,意见不一,这一协议被许多将领拒绝,在围攻安条克的战役中,十字军将领伯赫蒙德私自行动,占领该城后违背协议,拒不归还安条克,甚至与拜占廷军队发生冲突,进攻君士坦丁堡,导致长期争端。1100年,由伦巴第和法国贵族组成的十字军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受阻,又与拜占廷军队发生冲突。次年,十字军在小亚细亚遭到失败,西欧骑士迁怒于拜占廷人,指责阿莱克修斯将他们出卖给突厥人。此后,双方争夺战利品的斗争演化为对立和仇恨。1169年,双方进行联合军事行动,但是,由于双方的分歧和相互猜疑,致使远征失败。1182年春,拜占廷反对派军事领袖安德罗尼库斯起兵进攻首都,引发了君士坦丁堡反拉丁人起义。起义民众冲进拉丁商业区,屠杀拉丁人,捣毁拉丁商人的店铺,抢劫拉丁人财物,虐待罗马教皇派驻君士坦丁堡的红衣主教约翰,反拉丁人怒火得到彻底发泄,但迅即引起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舰队对达达尼尔海峡和爱琴海沿岸地区进行袭击和屠杀。这个事件对拜占廷西欧关系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1187年,阿尤布王朝的萨拉丁收复大部分被十字军占领的土地,拜占廷政府及时调整对阿尤布王朝政策,寻求友好关系,为此,将德皇腓特烈·巴巴罗萨领导的十字军滞留在色雷斯地区,延缓其进军计划。1190年,腓特烈在西里西亚落水身亡,其部队解散,其子亨利故在五年后率德意志十字军企图报仇未果。拜占廷人与西欧十字军的对立关系在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过程中达到顶点。1204年以后半个多世纪,拜占廷人被迫流亡尼西亚,拜占廷帝国因此遭到致命打击,此后即衰落成为巴尔干半岛小国。
与此同时,热那亚、威尼斯、比萨等意大利航海共和国开始崛起,逐渐控制了东地中海贸易,对拜占廷人在该地区的权益构成巨大损害,最终取代拜占廷帝国在东地中海的霸主地位。热那亚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热那亚湾海滨,4-5世纪开始发展成为拜占廷属地。642年,伦巴第人占领热那亚,拆除其城墙。10世纪以后,该城再度兴起。11世纪时,热那亚舰队击败阿拉伯人,控制撒丁岛,自此逐渐掌握西地中海制海权。热那亚人曾派13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参加十字军东征,攻击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沿海地区。1155年,拜占廷皇帝曼努埃尔一世为牵制威尼斯人势力,授予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建立商业特区等项贸易特权。此后,热那亚人与威尼斯和比萨人为争夺拜占廷商业权益展开激烈斗争,拜占廷人在斗争中与热那亚人保持友好关系。1201年,热那亚人获得新的特权,但是由于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而化为乌有。拉丁帝国统治时期,热那亚人与尼西亚的拜占廷流亡政府关系密切。1261年,两国再订尼姆菲条约以加强友好关系。同年,拜占廷人收复君士坦丁堡后,热那亚人遂取代威尼斯人在东地中海的地位。1284年,热那亚人击溃比萨海军,在君士坦丁堡郊区、多瑙河中下游流域、黑海和爱琴海各地建立商业殖民地,成为东地中海东方贸易中最强大的势力。1292年,威尼斯人展开对热那亚人的争霸战争,并迫使拜占廷人出让多项商业特权。为此,热那亚海军于1348年8月突然向拜占廷人发出最后通谍,而后发动袭击,击沉拜占廷舰只,封锁君士坦丁堡的海上出口,造成拜占廷首都严重饥荒。次年3月,热那亚共和国议会强迫其舰队与拜占廷人缔结和约,以便集中精力投入对威尼斯的战争。热那亚人在和约中对拜占廷人作出较大让步,但是,加拉大战争对拜占廷国家造成巨大破坏。1352年,皇帝约翰六世与热那亚人订立新条约,扩大其在拜占廷帝国和东方贸易中的商业特权。1453年,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郊区配拉建立的特区被土耳其人夺取。
比萨与拜占廷人的关系始于11世纪末。1111年,拜占廷皇帝阿莱克修斯与比萨订立防御同盟,授予比萨人在拜占廷帝国的商业特权:比萨共和国获得4%的拜占廷进口关税,条件是比萨缴纳给拜占廷政府一定数额的年贡,提供舰队保卫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开辟比萨商业区。1163年,君士坦丁堡的比萨舰队因支持德皇腓特烈·巴巴罗萨的十字军行动遭失败被取消,但是,1170年重新建立。1182年君士坦丁堡人民反拉丁人起义将比萨商业区破坏。1192年,拜占廷皇帝依沙克二世续订两国盟约,并扩大比萨商业区的面积和权利,以此抵消威尼斯人的力量。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夺取君士坦丁堡后,比萨人在拜占廷帝国的利益被彻底剥夺,威尼斯人取代比萨人的地位。1261年,与比萨人关系密切的米哈伊尔八世重新入主君士坦丁堡,并恢复比萨人在拜占廷帝国的所有特权,但是,比萨的衰落使其地位下降,1439年,比萨人的特权全部转归佛罗伦萨共和国,只在君士坦丁堡北部沿“黄金角”海湾保留一块商业区。
威尼斯对拜占廷帝国的衰落发挥过重要作用。威尼斯城位于意大利北部亚得里亚海沿海,始建于421年,6世纪伦巴第人入侵意大利时,成为难民集散地,发展迅速。其时,威尼斯为拜占廷拉文纳总督的管辖区,751年,拉文纳失陷后,威尼斯由君士坦丁堡直辖。810年,法兰克军队进犯威尼斯遭到失败,拜占廷和法兰克两国君主订立亚森条约,确定威尼斯为拜占廷领地。此后,威尼斯由地方贵族统治,承认拜占廷皇帝的宗主权,并由拜占廷政府官员实行监督。9世纪,威尼斯人依靠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逐渐摆脱拜占廷帝国控制。独立后,威尼斯共和国航海业迅速发展,首先控制亚得里亚海制海权和海上贸易,并在反对阿拉伯人的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威尼斯人向拜占廷帝国进行经济扩张,控制拜占廷人的谷物市场。992年,拜占廷皇帝瓦西里二世给予威尼斯商人贸易特权,以换取威尼斯的海上援助,1082年皇帝阿莱克修斯为了同样的目的授予威尼斯商人更多的贸易特权,使之获得在君士坦丁堡建立威尼斯商业区、征收部分关税以及在科林斯等拜占廷重要海港自由进出的权利,这些特权对拜占廷国际商业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并加剧双方的矛盾冲突。1171年,拜占廷皇帝曼努埃尔将威尼斯人驱逐出君士坦丁堡,没收其财产,进而支持热那亚和比萨等其他意大利航海共和国排挤威尼斯人。为此,威尼斯人利用第四次十字军对拜占廷帝国进行报复。在拉丁帝国统治期间,威尼斯人获得拜占廷帝国全部商业利益,控制整个爱琴海和东地中海以及黑海航道,并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繁华的商业特区。此后,威尼斯人在东地中海贸易中的势力和权益达到最高点。拜占廷帕列奥列格王朝统治时期,威尼斯和拜占廷两国关系变得极为复杂且极不稳定。衰落中的拜占廷帝国力图借助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强大势力苟且偷生,在大国之间保持中立。拜占廷人与威尼斯人多次缔结盟约,直到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其征服巴尔干的军事入侵以后,拜占廷人更积极推行与威尼斯结盟政策。1423年,威尼斯人购买塞萨洛尼基城,但是七年后即被土耳其攻占。
拜占廷帝国与德意志关系曲折复杂。德意志是在法兰克加洛林帝国分裂后形成的东法兰克王国基础上发展而来,拜占廷人称之为阿拉曼尼人。962年,德王奥托一世(936-973年在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遭到拜占廷皇帝坚决否认,并始终称之为“法兰克国王”。此后,德意志君主在意大利的扩张行动与拜占廷人在亚平宁半岛的利益发生冲突,拜占廷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因此支持伦巴第君主抵抗德意志军队。为了抵御德意志对拜占廷巴尔干和意大利领土的进攻,拜占廷人与阿拉伯人结盟,打击德意志军队。967年,奥托一世遣使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廷皇帝将公主嫁给其子奥托二世,企图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拜占廷皇位继承权。拜占廷皇帝尼基弗鲁斯对此未予答复,使奥托极为恼怒,进兵意大利巴里,以示威胁。968年6月,奥托派遣特使留特布兰德主教赴君士坦丁堡,继续向拜占廷提出结亲要求,再遭失败。972年,拜占廷皇帝约翰一世为了阻止保加利亚人与奥托订立短期盟约,积极促成奥托二世与拜占廷公主的联姻。此后,亲拜占廷人的奥托三世(983-1002年在位)积极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文化和经济往来非常频繁,双方的政治联盟得到巩固。两国于11世纪中期建立反诺曼人同盟,拜占廷皇帝曼努埃尔一世还娶德意志公主贝尔莎为妻以巩固联盟。但是,由于德皇腓特烈·巴巴罗萨(1152-1190年在位)的扩张政策,两国关系恶化。拜占廷人积极支持伦巴第人抵抗德意志入侵,为意大利反德斗争提供财政资助。1195年,腓特烈之子亨利六世(1165-1197年)率领德意志十字军东征,为报父仇,亨利威胁进攻拜占廷人,迫使拜占廷皇帝阿莱克修斯三世同意以金钱换取和平,因此在国内征收“德意志贡赋”(希腊语音译为阿拉曼尼孔)。为了夺取或控制拜占廷领土,德王士瓦本的菲利普(1198-1208年在位)娶拜占廷公主伊琳尼,并积极推动第四次十字军夺取君士坦丁堡。14-15世纪,德意志和拜占廷帝国均处于政治衰败时期,双方于1434年前后订立的同盟也没能发挥作用。
拜占廷人与加泰罗尼亚人之间的联系从12世纪中期开始,当时,拜占廷帝国皇帝曼努埃尔一世积极推行王朝扩张政策,发展与欧洲各国王室关系,1180年3月,他促成皇子阿莱克修斯二世与法国公主阿吉尼斯的婚姻,而后,又安排其侄女尤多西亚和阿拉贡国王的兄弟、普罗旺斯公爵拉蒙的婚事。两国间的外交关系于13世纪末趋于紧张,1282年“西西里晚祷”事件爆发后,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联邦控制西西里。1315年,加泰罗尼亚人继续扩张,在拜占廷帝国伯罗奔尼撒登陆,并占领莫利亚,直到被法国勃艮第伯爵路易击败后,拜占廷人方暂时摆脱加泰罗尼亚人的骚扰。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的军事扩张迫使拜占廷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二世雇佣加泰罗尼亚士兵,1304年雇佣兵在小亚细亚击败土耳其人,部分恢复拜占廷帝国失地。但是,次年雇佣兵领袖罗吉尔在亚得里亚纳堡被害,加泰罗尼亚人立即起义洗劫拜占廷腹地,并控制雅典和提比斯岛。1351年,拜占廷人参加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和威尼斯联盟,次年,该联盟舰队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击败热那亚海军。此后,加泰罗尼亚人逐渐退出东地中海的角逐,其与拜占廷人的关系遂中断。
6 对奥斯曼土耳其人和远东国家关系
土耳其人也称为突厥人,长期活动在里海西岸和阿尔泰山脉地区,11世纪以后土耳其专指今土耳其共和国范围。中古时期,突厥人的不同部落曾西迁进入欧洲,或作为游牧部落定居在东欧,或作为雇佣兵参加欧洲国家间战争。568年,突厥汗王向君士坦丁堡派遣使节,请求与拜占廷人建立反波斯同盟,得到积极响应,次年拜占廷使节泽马尔豪斯应邀回访,双方达成协议。960年,中亚卡什加尔地区的突厥人最先接受伊斯兰教,并向西迁徙,其中一支称帕臣涅格人,在多瑙河下游地区与拜占廷人接触频繁。1055年,占领巴格达的塞尔柱突厥人部落进攻拜占廷军队,1071年,苏丹阿尔伯·阿斯兰(1063-1073年在位)在曼茨克特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重创拜占廷军队。12世纪,突厥人占领小亚细亚,建立许多罗姆苏丹小国,其中比较强大的丹尼斯曼第德斯王朝于1176年击败拜占廷军队,迫使拜占廷皇帝曼努埃尔一世承认其占领的合法性。13世纪蒙古西侵后,突厥人大量涌入小亚细亚,不断侵蚀拜占廷帝国小亚细亚领土。当时,拜占廷国家已经衰落,极力寻求与突厥人结好。
13世纪期间,奥斯曼土耳其人从小亚细亚众多突厥小国中逐渐脱颖而出迅速兴起。14世纪前半期,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发展迅速,奥斯曼一世(1282-1326年在位)及其子乌尔罕(1326-1362年在位)率军从布鲁萨城和科迪亚乌姆城之间的平原地区向外扩张,逐步完成对小亚细亚最重要的核心地区的征服。1326年,乌尔罕乘帕列奥列格王朝内战之机,夺取重镇布鲁萨城,并迁都于此,而后,夺取当地最重要的城市尼西亚和尼科米底亚。至14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已经控制了黑海、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沿海和小亚细亚西北地区,奠定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展的基础。14世纪后半期,奥斯曼土耳其势力又扩大到欧洲,并完成对整个小亚细亚地区和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的占领。1345年,拜占廷贵族约翰·坎塔库震努斯为战胜政治对手而与乌尔罕结亲,同年,6000名奥斯曼土耳其雇佣军进入欧洲,标志着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征服东欧。1348、1350、1352和1356年他们四次大规模增兵,控制色雷斯南部地区。穆拉德一世(1362-1389年在位)统治时期,利用巴尔干各国衰落和相互矛盾冲突之机,逐步控制巴尔干半岛。1361年,攻克君士坦丁堡西部战略重镇亚得里亚堡,继续向北征服整个色雷斯地区,并将奥斯曼帝国首都从布鲁萨迁至亚得里亚堡。而后,他征服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在1371年马利卡河战役中,以少胜多,击溃塞尔维亚、匈牙利和瓦兰吉亚联军,续而,在萨莫科夫战役击败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联军。1389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波西尼亚、阿尔巴尼亚和瓦兰吉亚等巴尔干国家结成的“拉查尔同盟”七国联军,粉碎巴尔干国家最后的抵抗。苏丹巴耶札德(1389—1402年在位)统治时期,原拜占廷帝国疆域几乎全部落入土耳其人之手。巴耶札德迫使包括拜占廷皇帝在内的各国君主臣服,向他称臣纳贡,送子献女作为人质或妻妾,他则以宗主身分发号施令,左右各国朝政,决定君主兴废。1396年,巴耶札德在多瑙河南岸的尼科堡战役中击溃由匈牙利国王希格蒙德(1387-1437年在位)统率的,由威尼斯、热那亚、匈牙利、法、英、德、波兰和伯艮底等国组成的欧洲十字军,确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可动摇的国际地位,也为灭亡拜占廷帝国作好准备。
正当巴耶札德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准备完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伟大事业之际,西侵的蒙古军队在铁木尔(1370—1405年在位)率领下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1401年,铁木尔联合拜占廷皇帝约翰七世和热那亚人共同打击巴耶札德,并于1402年安卡拉战役击败巴耶札德,被土耳其人统治的各国纷纷起义,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拜占廷人因此得到解救。但是,拜占廷国家气数已尽,在最后半个世纪没有采取任何自救图强的措施,终于1453年5月被灭亡。
拜占廷帝国与我国古代王朝的交往持续不断。现代考古学在原拜占廷帝国境内发掘的大量我国古代文物和在我国发现的大量拜占廷金币、文物都证明两国之间曾存在长期联系。在我国古籍中,拜占廷帝国被称为“大秦”和“拂菻”。在拜占廷文献中,我国则被称作“秦尼扎”、“赛林达”和“塞纳”等。据文物和文献提供的证据表明,4世纪拜占廷帝国建立之初,中、印两国即派遣使节前往祝贺,只是后人怀疑他们是企图从中渔利的商人而未加注意。此后,双方官方和民间的往来不断,屡屡见于两国古籍的记载。直到6世纪,出现了两国商业和文化交流的第一次**。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我国的养蚕丝织技术由两名僧侣传入拜占廷帝国,使拜占廷帝国成为西方最早建立的丝织业大国,对其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拜占廷人的玻璃制造技术也通过印度北部小国传入我国。我国隋唐时期与拜占廷之间的联系通过传统的陆海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双方加深相互了解。拜占廷作家哥斯马斯在其著作中对我国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文化生活有生动的记述。唐代作家杜环在其《经行记》中对拜占廷社会风土人情记载翔实准确,使后人推测他曾亲身游历拜占廷帝国各地。这些文献证明两国间的交往在唐代出现了第二次**。在我国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证明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教徒早在唐初即在我国传教,与此同时,拜占廷基督教僧人也到达我国西部传教,被我国古代作家称为“大德僧”。13世纪我国回教徒扫马受元朝派遣从北京出访西亚各国,在君士坦丁堡受到拜占廷帝国帕列奥列格王朝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二世的热情款待,使两国之间的交往出现第三次**。拜占廷人与古代中国的交往是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古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拜占廷帝国军事和外交活动十分活跃,长期扮演着欧洲地中海世界的主角。但军事和外交只是其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延伸部分,随着帝国实力的变动发挥辅助作用。当其内政有序充实时,军事和外交也表现得十分强势,反之则屡屡失败,以至于衰亡时期的拜占廷国家几乎没有军事和外交可言。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在拜占廷历史上表现得特别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