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韶难郑易”说(初稿)(1 / 1)

一、乐曲的起源、功能和先王的态度问题

乐府原为西汉时期开始建立的一种政府机构,即采集民间歌谣的机构。后来用“乐府”一词称呼采集来的民间歌谣,也包括文人用民间歌谣形式所写的配乐的诗歌和不配乐的诗歌。由于乐府与古代的乐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刘勰在《乐府》篇中要考察古代的乐曲的起源、功能和先王的态度。刘勰在篇中说:

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滥。

这就是说乐本源于人的心灵的活动,是心的活动的外在表现,心喜则乐欢,心哀则乐悲,喜怒哀乐都会在乐曲中表现出来。这就揭示了乐曲的本质在“心术”。而乐曲的功能是很强大的,它深入人的肌肤和骨髓,刻骨铭心,因此先王对此十分谨慎,堵塞一切“**滥”的败坏人心的乐曲,主张“中和”之音。这些思想并非刘勰自己的看法,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乐记》早就说明了这一点:“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1]刘勰的“乐本心术”的说法是对《乐记》上述思想的概括。这当然是有意义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