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出由逃亡中生出来的情史。
楚平王时期,由于谗臣费无忌的前后奔走,楚国一连杀死了好几个忠臣,其中包括伯嚭的父亲伯州犁,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和哥哥伍尚,这两个人都带着杀父之仇、灭族之恨逃跑到了跟楚国对立的吴国,并且受到了重用。
伯嚭来到吴国的目的首先是要稳定下来,然后适当地可以为父亲报仇,伍子胥的仇恨比伯嚭要深刻,他到吴国无论做什么,终极目标就是灭了楚国,杀了费无忌,杀死楚平王。因为,他那段逃亡的日子实在是过得太辛苦了,不说别的,就是过韶关的时候,一夜之间居然急白了头,这是没多少人可以办到的。可是,楚平王和费无忌都没能熬到他们杀来就挂了,听闻楚平王去世的消息,伍子胥完全泄了气,那感觉就像你这么多年都在跟空气拔河一样,用完了全部力气,却不知道为了啥。想想也是,在吴国奋斗了这么多年,做了种种事情,无非就是为了杀了这两大仇人,这个仇恨是支撑他坚强的唯一信念,可是现在,楚平王和费无忌竟然挺有骨气,不等他杀就提前死了,伍子胥瞬间感觉人生失去了目标,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不行,费无忌和楚平王这狗贼死了,楚国依然要为我爹和我哥哥付出代价。”伍子胥苦思冥想了很多个晚上,终于决定将仇恨转移到楚国现在的王身上,他要整个楚国为此付出代价。一方面,这也是他继续努力的一个人生目标。
两个身负血海深仇的人,做出来的事总是比一般人要激烈很多。果然,伯嚭和伍子胥很快就说动了吴王阖闾发动灭楚战争,吴国出动全部的兵力攻打楚国,吴王阖闾亲自坐镇大军。楚国这边的大王是楚昭王,当时刚即位没多久,才17岁,正处于花季雨季中。
吴楚两国一路交锋下来,楚国节节败退,只好没命地逃跑。后来在柏举又打了一场仗,楚国自从跟吴国交战以来几乎很少有胜利的时候,所以,楚国人对吴国人是心存忌惮的,到这个时候,本身主帅就不怎么给力,其他士兵就更加提心吊胆了,战争一打起来,楚国几乎全线崩溃,只记得逃跑。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宫中,楚昭王急得不行,带上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就逃了,一溜烟跑到了历届楚王打猎的云梦泽。大王都跑了,楚国官员自然也都携家带口地全部大逃亡,于是,郢都完全没人管了,吴军横冲直入。
楚王边跑边想,自己才即位没多久就发生国都被破,楚王逃跑的事儿,以后还怎么混啊?越想越觉得倒霉。
吴军进入楚国郢都,首先伍子胥和伯嚭都准备找以往的仇家开始报仇,可是,费无忌死了,楚平王死了,怎么办?伯嚭是没办法了,可伍子胥有办法。
伍子胥从一开始的转移仇恨开始,就想到了以后楚国城破的一天,他等这天很久了。一大早,伍子胥带着几个临时工,他们人人手里都拿着一个铲子。探听到楚平王的葬身之处,伍子胥带着人马就赶去了。按照路线,伍子胥一行人终于找到了“楚平王之墓”等字眼的一座王陵,“就是这里,开挖!”伍子胥吩咐道。
手下人只知道听从任务,拿着铲子开始挖,挖了一阵以后,楚平王的棺材出来了。伍子胥再命人打开棺材,棺材里发出一阵恶臭,旁边的人都恶心得吐了,只有伍子胥恶狠狠地盯着楚平王的尸体。
随后,伍子胥拿着随身准备的鞭子,“你杀了我爹和我哥哥,现在却死得这么安详,你也好意思啊?”于是,伍子胥开始鞭打楚平王的尸体了。
伍子胥鞭尸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很出名,出自《史记》的记载,不过,现代有学者提出伍子胥并未鞭尸的观点,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同,因此,伍子胥是否真的有鞭打楚平王的尸体,成了一个争议的话题。本文中采用《史记》的记载叙述。
老爹的尸体被伍子胥拿出来鞭打了,楚昭王听到消息的时候一阵心寒,同时也是仇恨无比,可是,除了咒骂几句伍子胥不得好死之外,他也只好继续带着弟弟妹妹逃跑了,回去送死是不可能的。
逃亡的道路十分艰难,楚昭王的妹妹季芈畀我有点跟不上大家的速度了。后来,到了睢水,季芈畀我直接傻眼了,她根本就没力气走了。“妹娃儿我要过河,是哪个来背我哟?”湖北民歌《龙船调》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这句话恰好符合当时季芈畀我的心情。刚好,楚国在湖北也拥有一大片地盘。
公主发话了,一个侍卫站出来:“公主,如果您不嫌弃,就让我来背你吧!”侍卫叫钟建,是楚昭王的近侍。
季芈畀我当然不嫌弃,因为钟建长得还挺好看的。而且,除了他再没有人自告奋勇要背自己了。就这样,钟建背着公主过了睢水,终于到达了楚国的附属国随国。吴国的小分队很快也追到了随国,随国国君既不敢得罪吴国,又害怕楚国有光复的一天,到时候来个秋后算账,那自己的日子更不好过了,于是,随国国君派人告诉吴军:“等你们彻底把楚国灭了,我再把楚王拱手送给你们,现在,就让我帮你们看着他吧。”
楚昭王一行人终于得到了安稳。
楚国内部的形势怎么样呢?吴军在楚国**掳掠无所不干,而且还鞭尸了楚国的先王,这彻底激起了楚国人的愤怒,大家众志成城,都表示要赶跑吴国鬼子的侵略。愤怒的楚国人现在只差一个领导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偷偷离开了楚国,向秦国进发。这个人叫申包胥,说起来他还是伍子胥的朋友。当初伍子胥从楚国逃离到吴国的时候曾在路上碰到了申包胥,伍子胥毫不隐瞒地告诉申包胥,他此次出去,再回来的时候一定是灭了楚国。申包胥对伍子胥的情况表示同情,但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回了他一句:假如你可以灭了楚国,那我一定可以光复楚国。
申包胥没有去检举揭发伍子胥,只是撂下这样一句话,让伍子胥逃走了。现在,到了他该兑现承诺的时候了——光复楚国。
带着这样的心情,申包胥从楚国都城,一路向秦国跑去,一连走了几天几夜,脚都起了泡,甚至长了脓包,申包胥也没有停下来一刻。
为什么去秦国?首先,其他国家没光复楚国的能力,有能力的晋国跟楚国又是死敌;其次,秦国跟晋国是世代仇敌,晋国希望的,秦国自然不希望;而且,说到底,秦国国君还是楚王的外公。
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申包胥终于到达了秦国,面见了秦哀公。申包胥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但是,秦哀公有点犹豫了。
他在担心,如果救楚国,会不会导致晋国的攻打?会不会被吴国记仇?会不会被他们两国来个夹击?于是,秦哀公婉言拒绝了申包胥的请求。
怎么办?再找其他国家吗?找也没用,只有秦国管用,申包胥心里很清楚这点,因此,他开始了秦国的“静坐示威”之行。一连好几天,申包胥天天靠着秦国宫门口的墙哭,哭声时而婉约,时而高亢,最后面几天,嗓子都差不多发不出来声音了。哭得秦哀公心情也很难过。
“唉,去把那个楚国人叫进来吧。”秦哀公决定援救楚国了。
申包胥又一次站在了秦国宫内,他其实已经有点站不稳了,嗓子也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申包胥,你是个忠臣啊,你的诚意感动了啊,我念一首诗给你听啊。”说完,秦哀公开始念了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是《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申包胥听得清清楚楚,秦国要跟楚国穿一件衣服了,秦国要救楚国啦!申包胥开心得哇哇直叫,可是发出来的声音依然是哇哇啦啦,一激动,只好磕头了,一连磕了九个响头,额头上都冒血了。
秦国发动军队,秦哀公坐镇,挺进楚国,楚国人民本来就含着满腔愤怒,听说秦国来救,此时此刻士气更甚。
正当这个时候,吴国的后方大院发生大事了——越国看吴国出兵楚国,背后开始偷袭吴国了。
越国这个时候还是蛮子小国,整天喜欢打点周边的国家,拿点东西走。而且,吴越两国靠得近,吴国也经常时不时来个侵略战争,越国这次算是来报仇的。
前方告急,后院失火,吴国腹背受敌。
没多久,秦军就打跑了部分吴军,顺利跟楚昭王汇合。吴国这边失败的消息还没完全传开,又一个消息传来了——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自立为王啦。
“回去,再不回去王位都没了,还打什么楚国佬啊。”吴王阖闾下达了命令,于是,吴国集体撤军,楚国得以复国,秦国受到了楚国的友好款待,没多久也回国了。
现在,楚国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此次复国最大的功劳者是申包胥,我决定,把我妹妹季芈畀我嫁给他做老婆。”
没等申包胥拒绝,季芈畀我首先不同意了。她不是不中意申包胥,而是,她已经有了中意的人了。
“哥,人家喜欢的是那个人啦!”季芈畀我羞涩地说。
“哪个?”楚昭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妹妹之前都没出过门,这次逃亡回来就有了喜欢的人?
“哎呀,就是那个……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背我嘛……”季芈畀我重复了一遍当时的情况,楚昭王马上就知道了,原来,她看中当初背了自己的那个钟建。
原来,自从钟建那一背之后,季芈畀我就跟他对上眼了,逃亡期间两个人也不忘时常眉来眼去,发展感情,私底下季芈畀我早就已经约定跟钟建相守终生了。
“可是……申包胥的功劳……”楚昭王有点为难。
“嗨,大王,公主不说我也要推辞,幸亏公主主动说了,否则我就难办了。拒绝公主又不好,接受公主,更让我于心难安。我去秦国请求出兵,那是因为我也是楚国人,假如楚国真的灭亡了,我也成为了亡国奴,甚至可能变成吴国的俘虏,我也只是在为祖国出了一小份微薄的力量啊,实在是不敢居功。”申包胥见状赶紧表明情况,他是真的不准备接受封赏。辞谢完这一次以后,楚昭王还打算让申包胥做楚国的总理,像上次一样,申包胥直接逃离了楚国,死活不肯接受封赏。
于是,现在楚国最大的事变成了为公主准备婚礼了。
没多久,钟建和季芈畀我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双方都很感慨,要不是因为那一背,也许就错过一辈子了。所以,后来两人经常到雎河边上去重温当年的感觉,并且时不时重放一下当年的情景,日子过得没羞没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