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宣公:生命在于胡来(1 / 1)

卫宣公是卫国历史上一个应该被记住的人,因为他的出现,卫国搞得乌烟瘴气,国力颓废,从二流国家走入不入流,从周王室的亲宗变成了挤不上地位的一个小诸侯国,在整个春秋时期,只能跟着霸主混,过着逆来顺受的日子。

除此之外,整个历史更应该记住卫宣公,他是有史以来记载的第一个既霸占了后娘,又强娶了儿媳,中间还有自己的小妾的人,上烝下报,可以算是三代通吃。按照网络上说的一个逻辑,卫宣公可以算是第一个将男人专一体现的这么好的男人了——18岁的时候喜欢18岁的姑娘,38的时候还喜欢18的姑娘,48了还喜欢18岁的姑娘,总之,他就没变心过,变的只是姑娘们的年龄和容颜。谁叫你们会老呢?

后来晋国的晋献公也依葫芦画瓢,照做了一次,上烝后妈齐姜,中间有自己的老婆狐季姬等,后面又强娶儿媳骊姬,同样是把晋国搞得乱成了一团。再后来,上烝下报的故事就层出不穷了,《史记》中记载鲁国的惠公也是这样,先娶了宋国的庶长女孟子,(宋国的公主,庶长女称为孟,子是宋国的国姓,跟战国的孟子不是一个人)孟子死后,又娶了仲子,还是宋国公主,为儿子公子息向宋国聘娶老婆声子的时候,看见声子长得太漂亮,又强娶了过来。这都是在效仿卫宣公,卫宣公就是上烝下报的鼻祖人物了。

来看看卫宣公是什么来历。卫宣公,公子晋,卫庄公的儿子,也就是卫桓公、公子州吁的弟弟。卫宣公得以即位,还得有赖于公子州吁的叛乱,以及石碏的大义灭亲。在公子州吁叛乱期间,公子晋躲到了旁边的邢国,石碏大义灭亲之后,卫国人民一起去邢国把公子晋给接了回来,扶立为国君,是为卫宣公。按照《左传》的说法: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就是说,卫国人痛恨公子州吁,感谢石碏大义灭亲,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去拥立公子晋为国君,合着他就是民心所向的卫国国君。如果前一批老百姓活到了卫宣公后期,知道自己当初夹道欢迎,嘴里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是这么个国君,会不会悔青了肠子?

好了,现在公子晋是卫宣公了,卫宣公即位不久就把当初自己的老情人给接到宫里了,老情人是谁?夷姜,也就是卫庄公的小妾之一。早在卫宣公当公子的时候就跟夷姜好上了,卫庄公的后宫莺莺燕燕太多,先有女神级别的庄姜,又有陈国姐妹花,后面还有公子州吁的娘,他根本顾及不过来,也就便宜了儿子。夷姜可能就是庄姜嫁给卫庄公时期带来的媵妾,正好也不怎么能见到卫庄公,因此一来二去,也就跟卫宣公生了个爱情结晶——公子急子。

为什么叫了这么个名字?古人取名字经常按照当时发生的事情来的,比如郑庄公寤生,就是因为他倒着出来的。由此可以怀疑,可能当初卫宣公才即位,都没安排好夷姜的归宿,也没跟大家宣布自己当年强要了自己的后娘,可急子就着急出来了,于是得了这么个名字。

急子出生以后,卫宣公特别开心,夷姜也很开心,急子是两个人的掌上明珠,立为了卫国的世子,交给右公子教育。这个时候,一家人可以说是其乐融融。

等急子长大了,能给他的都给了,卫宣公觉得,是时候给他娶个媳妇儿了。卫宣公看中了齐国的公主,夷姜就是齐国来的,齐国女人漂亮啊。

卫国人娶媳妇儿有向齐国娶的传统,第一是因为《周礼》同姓不能结婚,所以不能求于鲁国、晋国、郑国等国家,第二是卫国跟齐国有着长期通婚的历史了,比较有经验。卫庄公的老婆庄姜、夷姜就都是齐国来的公主,而齐国也喜欢向卫国娶老婆,齐桓公就有大卫姬、小卫姬,两国人民算是结成了通婚的优良传统。当时很多国家也都有一个固定的通婚国家,比如鲁国早期就跟宋国关系好,经常娶于宋,于是鲁国的夫人一堆的“某某子”。当然,不是说固定通婚的就不跟外人通婚,只是在固定通婚的国家娶的比较多而已。

好了,太子要成婚,卫国人民都忙起来了。卫宣公派了一个身份恰当的公子去向齐国求亲,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僖公,齐僖公很开心,公子急子那是诸侯国中有名的贤公子啊,女儿嫁过去了也幸福。齐僖公有两个比较著名的女儿,一个是宣姜、一个是文姜,宣姜是嫡女,文姜是庶长女,齐僖公替文姜看中了郑国的世子忽,也是诸侯国中著名的贤公子,所以,这次准备把宣姜嫁过去。

根据《昏礼》六个步骤,没多久,宣姜从临淄坐着车子开往卫国的都城朝歌了(今河南祺县),当宣姜来到朝歌城,卫宣公首先目睹了一下儿媳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哎呀妈呀,这太漂亮了,比夷姜还要漂亮好几倍啊。在这个时刻,卫宣公心动了,这么漂亮了女人,给那个小子,是不是太便宜了?在心里转了几个念头以后,卫宣公当机立断:“那个啥,呃,这个姜氏公主是我的,至于急子,我再给他选个漂亮的,就这么着了。”

说着,卫宣公把急子派了出去,又把宣姜接到了自己宫里,在新台筑了个城,就给宣姜住。当天晚上,卫宣公就把宣姜办了,自此以后,齐国来的公主姜氏就变成了宣姜,而不是太子的夫人。等急子回到朝歌以后,黄花菜都凉了,媳妇儿变成了后妈。那么,宣姜什么反应呢?史书上没说,但是歌词里有说。

卫国人民唱歌了。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经·卫风·新台》,这首歌是卫国人民依照宣姜的立场而创造的歌曲,歌词大意是:新台修建的好漂亮啊,河水哗啦啦的,一路风景也好,本来想嫁个俊俏公子的,谁知道遇到个癞蛤蟆;本来想遇到个好姻缘,谁知道碰到个又老又丑的家伙;本来渴望遇到一段绝世佳缘,谁知道来的是个癞蛤蟆啊。

卫宣公就是这个癞蛤蟆。好在癞蛤蟆对这些事儿也承认,唱这些歌的卫国人民也没有莫名其妙消失。不过,对于急子和夷姜,卫宣公从此有了点心病了,再怎么说也是抢了别人老婆,虽然这老婆本来就是当爹的赐予的。夷姜对此挺失望,没多久找了根绳子上吊死了,急子忙着办母亲的丧礼,也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管这些事儿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宣姜也认命了,为卫宣公生下了公子寿和公子朔。公子寿的性格跟急子有点像,所以两个人关系一直很好,而公子朔性格乖张,一直不喜欢这个哥哥,甚至恨不得处之而后快。

宣姜在宫宴上见到急子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史书没有给她刻画,但是时间久了,宣姜也要为自己打算了,为了让自己在卫国后宫拿到权力,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当上国君,宣姜和公子朔开始了轮番谗言,大概情况如下:

宣姜:“老公,那个急子,他不死心呐,他恨你,恨你抢了他媳妇,他还说有一天终于要把我抢回去呢,我舍不得你啊,君上,55555……”说着,宣姜就扑在卫宣公身上哭。

男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女人哭,更何况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老男人更受不了女人哭,更何况,还是一个得之不易的女人。

“啊,他真的这么说?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卫宣公震惊,但是也有点怀疑。

“可不是吗,爹,你不知道,那天急子哥哥看见我还对着我说,你这个小子,本来应该是我儿子……”公子朔也跟着火上添油。

“啊……他真的这么说?反了、反了啊……”卫宣公还是将信将疑。

但是,一句话听多了,连说的人都信了,更不用说听者,不是有一首诗说“岂止千丽句,不敌一谗言”么?久而久之,卫宣公越来越讨厌急子,本来就有点做了亏心事,没有什么面目见急子,现在更加厌恶他了,整天想着废除他的太子位子。事情就是这样,你做了对不起人的事情,没有面目见别人,你还要把别人除掉。现实里也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得罪了朋友,心里是愧疚的,但是实际行动是——把对方拉黑了。别人受了欺负的去哪里上理去?人的各种心理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终于有一天,卫宣公在宣姜、公子朔的挑唆下,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杀了急子。

卫宣公派急子出使齐国,从朝歌到临淄,需要坐船过去,在路上的时候就埋伏一群杀手刺杀急子。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宣姜、公子朔和卫宣公商量这些的时候,有一个人知道了——宣姜的大儿子公子寿。

公子寿得知消息以后难过得不行,他不能相信自己的母亲和弟弟是这样的人,更不敢相信亲爹居然会杀害自己亲生的孩子,但是没多久,公子寿就接受了这件事,因为不久之前卫国才发生石碏大义灭亲的事情,谁说老爹不会杀自己亲生儿子呢?

公子寿确定信息以后,第一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去告诉了急子,他以为,只要告诉了急子,就可以阻止急子出使的行程,即使阻止不了出发,也可以在路上做个准备,然而,公子寿实在是不了解哥哥的性格,如果急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路上遇到杀手,他会努力搏斗,甚至有可能杀死杀手逃生,但当他知道了杀手是爹派来的,他就没有心思抵御了。所以,当公子寿告诉急子杀手的事情,叫他不要出发的时候,急子说:“逆父命求生,不可。”

这是《史记》的说法,《左传》里急子说了更多的话,情景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

“哥,你不要出使,爹和我妈在路上派了杀手准备杀你啊,依我看,你别去了。”公子寿说。

“不行,爹让我去的,我如果不去,就是违背爹的意思,违背爹的意思而活下来,这种事情我不做。”急子说。

“哥,你咋那么死心眼呢?”公子寿急了,但是一想,他估计自己如果遇到这种事儿的时候,他的选择也是一样,因为自己跟急子哥哥的性格实在是太像了。想到这里,公子寿还是不甘心,明知道哥哥去了就是死,怎么样也要拼力阻止一下:“哥,不如这样吧,你逃到别的国家去,你还是卫国的太子,到别的国家,按照政治避难原则,他们会给你好日子过的。”

按理说,这个时候,急子就应该马上应承下来,但急子是什么人呢?熟读《周礼》,又十分孝顺的人,老爹抢了他老婆他都没说话,这个时候会反抗爹吗?当然不会。“唉,算了,寿,我很感谢你来告诉我,但是我丢弃爹的命令,哪里还算个儿子?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收留像我这样背弃父亲命令的人?如果世界上有没有父亲的国家,我大概就可以心安理得逃到那边去。”

左传的原话是: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

然而,世界上哪有没有爹的国家?没有爹哪里来的儿子?急子的意思就是这样,爹是生我的,没有爹就没有我,如今爹要杀了我,我也不能违反他的意思。

“唉。”公子寿叹了一口气,“既然这样,哥哥,让我陪你喝酒践行一下吧,我来安排。”公子寿知道不能改变急子以后,也在心里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

公子寿安排好践行会,酒宴上,哥俩都很伤感,彼此都知道这是互相最后一次坐在一起喝酒了。

“哥,这次去了,不知道还有没有见面的机会,干了!”公子寿说。

“好,有你这样的弟弟,我死而无憾了。”急子视死如归。

……

酒过三巡,一个人喝醉了,一个人起身,拿着太子的符节出发了。

再过了一段时间,喝醉的人醒了,晕头转向,站起来也准备出发。“我的符节呢?”喝醉的搜遍了全身,再看了看周围都没有看见符节,一想,不好了,符节被人拿走了!赶紧坐着船追了上去。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诗经·邶风·二子乘舟》,讲述的是两个孩子一起乘着船出去了,船飘走了,就像公子寿和急子两个人都坐在船上。消息报道到了卫宣公耳朵里,卫宣公震惊了,因为他知道这次出行凶多吉少,这下,卫宣公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也后悔了。愿言思子,中心养养!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两个儿子都走了,希望他们都好好的,千万不要被害了啊。

《毛诗序》解说,《诗经·二子乘舟》讲的就是急子跟寿这次乘船的故事。

一切都晚了。当急子乘船追上去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艘回程的船,一看,符节还在那边呢,而船上的人手里拎着个白布包裹着的血淋淋的头颅,那是寿,急子第一反应就这样想。在两艘船快要靠近的时候,急子跃身跳上了对面的船。一群人都很紧张,这个人是来干什么的?

“你,你是谁?”为首的人问。

“你们是不是刚杀了个拿着卫国符节的人?”急子没有理他们,直接问。

“是,关你什么事儿?”杀手警惕地问。

“因为你们杀错人了。”急子平静地说。

“你,你是什么人?”杀手问。

“你们要杀的是我。”急子还是平静地说。

“啊……”杀手大惊。

“快,杀了我吧。”急子依然视死如归。

接着,杀手经过了一段时间思想搏斗,然后手起刀落,宁可错杀,不能放过,否则拿不到钱啊。于是,急子的头也落地了。

当两颗头放在卫宣公面前,大家的心情都是复杂的,卫宣公很伤心,宣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赔上了自己一个儿子?最高兴的是公子朔,因为前面两个哥哥死了,太子的位子就轮到他了。果然,没多久,公子朔被立为世子,然后,卫宣公伤心过度死了,宣姜升级为太后,公子朔升级为卫惠公。

急子的老师左右公子都不喜欢卫惠公,没多久,两个人发兵造反,赶走了卫惠公,拥立了夷姜的另外一个儿子黔牟。卫惠公出逃到了齐国,齐国这个时候的国君已经是齐襄公了,宣姜是他妹妹,所以卫惠公算是他外甥,过了八年,齐襄公派兵护送卫惠公回国,杀死了黔牟。

卫惠公死后,儿子卫懿公即位,卫懿公时期好鹤,没多久被戎狄攻破了国都朝歌,卫国一度被灭国,虽然后来有齐桓公的援救,卫国得以复立,但是卫国自此退出了诸侯国争霸的舞台。

现在再来看看,当初石碏杀死公子州吁,卫国人集体举双手双脚地赞成扶立公子晋,是不是历史的一次灰色玩笑?卫宣公的一生都是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