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屎棍
公元前180年七月,叱咤风云了半生的吕后终于走完了人生路,完美谢幕了。考虑到权力更迭时的复杂,以及吕氏的威信和德行与所得不匹,吕后生前苦思冥想,终于把吕家人安置妥当了——封侯的封侯,控制朝廷的控制朝廷,管军队的管军队,想来就算她死后洪水来袭,应该也不至于把诸吕全部淹没。
于是,西汉来到了诸吕把持朝政的政局,这让繁衍能力强盛的刘家人很不服气。之前吕后在,好歹她是刘邦的原配妻子,刘氏子孙们的嫡母,大家碍于她的权威,多少有点不敢吭声,可如今一帮姓吕的占据刘家江山,算怎么回事?
另一方面,跟着刘邦打天下的那帮功臣们也很有意见,他们可是出人出力,抛头颅洒热血才得来了一个侯爵,吕氏子弟就凭姓吕就能后来居上,裂土封王?何况,天下蛋糕就那么大,如果都被吕氏窃取,他们的资源就更少了。
消灭诸吕。对此刘氏子弟和功臣们基本达成了一致。没多久,齐王家三兄弟: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协同大汉的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灌婴等人,联手平定了这段历史的拐弯,史称“诸吕之祸”。
现在的问题是,谁来当皇帝?
其实,大汉朝这会儿有皇帝,那是吕后扶立的小皇帝,史称汉少帝。但此时,大家既然把诸吕一窝端了,诸吕的遗产自然也需要拔掉,反正是革新,先从换皇帝开始,而且新皇帝就要在他们的认可下产生。
确定皇帝换人不换姓后,大家心里没什么异议,此次灭诸吕,齐王刘襄是第一个起兵的,刘襄的弟弟刘章和刘兴居当时都在宫里当宿卫,里应外合功劳也颇大,而齐王刘襄又是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嫡子(立嫡立长都占了),既有名义上的优势,又有平灭窃国贼子的军功,往大了说,他就是重新定刘姓江山的人。拥立他为帝,是众人心中理所当然的事。
史书说“大臣议欲立齐王”,此事差不多是板上钉钉了。
然而,有一个风尘仆仆赶来的人不同意。
此人是琅琊王刘泽。
初听这个名字,或许大家满脸疑惑,此人是哪里跑来的小喽啰,都没听说过。毕竟,在汉初全明星阵容里,这种刘姓小诸侯王多如牛毛,没点本事和故事,难以闻名遐迩,垂名后世。那么,我们来为刘泽列一张文字版简历:
刘泽是刘邦的远房亲戚,到底有多远,反正是同姓,属于本家,至于几杆子才能打得着,史书也没细究。早年间,靠着关系,刘泽在宫里当了侍卫,业绩嘛,没什么出名的。唯一被《史记》可圈可点的一次,是代相陈豨造反的战役中,刘泽被任命为将军,战场上擒获了一个叫王黄的将领,刘邦当即发分红,封他当了营陵侯。
营陵在今天的山东昌乐县,当时税收不多,地盘也小,不过到底是收税的人,在当地,刘泽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土豪。
有一个叫田生的齐国游说之客来到这里后,突然发现钱不够了,连“穷游”都不能维持,于是,他想到了找当地最有钱的人资助一下。俩人见面聊了聊,田生拿出看家本领一通说,把刘泽听得五迷三道,当即就主动要拿出200金子给他贺寿。
田生为了报答刘泽,跑到长安放长线,钓大鱼,把租的房子搞成精装修,专门结交吕后身边最亲近的人。这一攀扯,就认识了吕后最信任的宦官张子卿。田生把张子卿请到家,说了一通吕后因为先帝曾有“非刘氏不王”的约定而不能分封娘家人的苦恼,并说作为吕后的心腹,该为她分点忧。
张子卿收到指导,果然跑去给大臣们做思想工作去了,而张子卿亲自出马,在大臣眼中肯定都是吕后的授意,太后都把意图弄得这么明显,也就没人敢当众提出反对意见了。于是,吕后成功地把大侄子吕产封了代王,其他侄子们也都领到了各自的好处。
分完这些,田生又教张子卿去给太后当参谋,为了在刘吕中搞好平衡,让大家不闹事,现在必须找一个刘姓诸侯封王。营陵侯刘泽就这样被隆重推出。吕后一看,刘泽虽说是刘家人,但他也不算外人,他老婆可是自己的外甥女——吕后妹妹吕媭的女儿,于是,当即从齐国割了块地,封他当上了琅琊王。
所以,刘泽是脚踩了两条船,吕家这条勉强算锦上添花,刘家大船怎么样也不会翻。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老刘们纷纷谢幕,诸吕团灭的时期,他在刘姓诸侯里也混成了老大不小的“长者”了,因此,刘泽的话大家多少还是要听一听的。
刘泽提出来的反对理由是:“诸吕之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外戚。大家刚灭了一个诸吕,难道又想再迎来一个‘诸吕2号’?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就是个黑恶势力,如果齐王当皇帝,他这位舅舅少说也要封侯封王了,已知了这样的难题,是把困难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再经历一次外戚之祸,还是自己提前扼杀?”大家回想了一下诸吕把持朝政期间的憋屈、晦暗和恐怖,集体摇了摇头。
有人问了,那么立谁呢?
刘泽说:“当然是代王刘恒合适,刘恒的舅舅薄氏比较低调,薄太后母家没什么权势,都是老实本分的君子,而刘恒自己又是目前高皇帝亲儿子里年龄最大的,立他为帝最合适。”史书的下一句说“於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
如此重要的事,就凭刘泽一句话和一个并未发生的预测版“外戚之祸”就大转弯,是不是太轻率了点?即使大汉臣子们都不愿再经历一次“诸吕之乱”“刘氏凋零”的局面,可琅琊王刘泽为什么要阻拦齐王的美梦,他纯粹是为了公心吗?
当然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