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转职:另一竞争的开始(1 / 1)

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数字,平均每个人一生中会从事三种不同的工作。一九九六年的调查中发现那年美国有一千万人次转换工作。其中五百三十万人出于自愿,每十人中有七人的收入提高。三百四十万人转职的原因是介于自愿与非自愿之间,例如由兼职转为全职等。

一百三十万人基于经济不景气等原因被迫更换工作,每十人中有七人的收入减少。一千万个更换工作的人当中有一百万人是中年人,为何到中年才考虑转换工作?实在很耐人寻味,其实一生中任何时期都可以换工作。

调查中,有45%的美国就业人士表示:只要可行,他们想换工作。

大部分的人会利用转职的方式来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平均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换三到四个不同领域的工作。

因此如何在转换工作的过程之中,确实获得机会来学习未来所需的工作技能与知识,又该怎样把已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完全发挥在新的工作领域上,已是转职生涯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如何防止自己被迫退出职业生涯的竞技场?如何将转职纳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环?如何将终身学习当作维持行动力的基础等等问题,都是如俗所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必须勾勒出一个远景来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因此在看待转职这件人生大事时,必须抱着转职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进阶的心态来调适。转职不是情绪的发泄,也不是逃避的方式,更不是对原雇主的不忠诚。

有人好高鹜远,动不动便换工作,不能在岗位上累积经验,整天忙于找工作。切记经验是一点一滴的累积,假如每个老板都看不顺眼,那么还有谁会看我们顺眼呢?

如果一直被转职的问题困扰着,想换工作却又缺乏自信,也不知该如何充实自己,更不知有哪些管道可以利用。虽然有很多的就业机会,也会因彷徨不定的心而失去了方向,造成漫无目的的转职而浪费生命与青春。

转职因素调查究竟为了什么而要转职?在一项员工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一般人在寻求新工作或决定离职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几项因素: 不再满足于没有未来与前途的工作环境;愈来愈重视个人在工作成长与发展上的可能性与弹性;

公司是否能及时的肯定员工的能力与贡献;公司是否给予员工尊重、真诚与关怀;工作发挥的自由度与弹性够不够;是否能结合个人、家庭与自我的成长;有没有教育训练与发展的机会;能不能提供协助解决个人的困扰;

公司文化上的适应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合理的待遇及良好的福利制度;公司的工作环境好不好等等。

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人是不可能在一个企业体内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培养工作价值观的多元化,是每一位寻求转职的人必须具备的高度应变力。

事实上,工作的价值并不在于身分地位等表面的象征,真正的价值在于肯定自己,帮助他人,追求自我的实现。

除了比较抽象的价值观外,在实务上我们必须了解好工作的定义。每个人对工作的认知不尽相同,全凭当时的心态与需要做统合的判断。

因此打算转职时,必须先搜集企业信息,尽量了解企业的文化、营业项目、成立时间、公司规模、经营方针等。

对有兴趣的职务则应了解其工作内容、待遇、福利、工作时间、地点和主管的特性等,若能掌握愈多的信息,愈能帮助我们判断此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转职前先想想为什么要离开小江到北京,进入一家事务所工作了。这是他人生中相当大的转折点。当时他已经结婚了。

除了大学求学时期在北京住过几年之外,其它从出生到工作,几乎都是在南方。现在居然因为一项从未尝试过的新工作,而把房子卖了,身上也没有任何积蓄,举家搬到东京。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 得这是一个欠缺慎重考虑的决定,不过当时的小江却只觉得情绪十分高昂,有一种掺杂着期待和不安,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满足感。

也许你会认为他成功的转业是因为当时还年轻,比较有本钱。

当然,专家也认为如果想要转换工作环境或尝试其它行业,最好的时机的确是在三十五岁之前。但是,小江还要提出另外一个重要的成功要素,就是心态。

“如果你的转职,是因为你想要改变自己,那么相信你很容易就打开心门去接受外界的新事物,也很愿意随着潮流临机应变。

但是如果你的转职只是因为你要逃避之前工作上的挫折,那么这种退缩的心态,可能就只会让你在下一个工作上继续失败了。

我十分支持你勇敢的去追求你的理想,但是在离职之前,先仔细的想想,你究竟是为什幺离开。”现在已经是合伙人的小江说。

转职后的竞争心态——将所有的工作艺术化对于已经转职多次的叶兵,他认为转职后的竞争心态就是将所有的工作艺术化。

“我在8年的职业生涯中转职3次,我的薪水和职位都上升了,我想成功的一个秘诀是我守住了艺术工作的第一个信念:所有的工作都可被艺术化。艺术化的四项判断基准 许多人对待自己体内的艺术特质的方式,态度最好的是可有可无,最坏的则是摧残打压。

我们将艺术自我视同艺术,然后对两者皆嗤之以鼻。我相信工作与艺术互相排斥的成年人,最终丧失了将工作艺术化的能力。

转职后的环境变化是巨大的,有时让人难于适应,如果我们对于工作产生的是情感距离而非全心投入,最后导致工作缺乏亟需的创造力、适应力和冲劲,最后变得岌岌可危。

我们在转职前和转职后的一段时间经常询问自己一些问题,1.我对工作本身在意吗?2.我能透过工作表现自我吗?3.我肯定工作的意义吗?

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说过,艺术需要融入。

奥登(Auden)曾说:“诗人和语言结婚,而诗就在他们的结合下诞生。

“今天我们提起和工作结婚,往往是指狂热地工作,但奥登的意思并非如此。他的意思是,诗因诗人融入语言而诞生。画家融入景物,音乐家融入旋律,演员融入角色,比利融入换轮胎。融入的意思是,心甘情愿去从事或致力于某事。当我们深刻感受到在乎某件工作,感受到我们正在做的事具有价值时,就代表已经投入了。

有一次我新加入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任务是主导组织的变更计划。新公司主管知道我原来的公司和现在各有不同的优势,他们想谨慎地把我原公司的优势融入新公司的文化中。

组里的其它人员都是新公司的员工,但我对这个计划兴致勃勃,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不仅可妥善融入公司,还可和所有相关人员的真正成为同事。

晚上正当大家吃着意大利面,一边聊天时,有个组员对我说:“你真是让我搞不懂。”我感到诧异,又很好奇,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地方让他搞不懂。我问他;“哪里让你搞不懂?”一面腼腆地拨弄自己的面条。

他说:“你太热心了,你对这项计划非常热衷。”

当时我更好奇了,面条也拨弄得更快。他是不是在指,由于我对他的公司比他更在乎,比他更关心他公司的成败,所以让他搞不懂? 我问他是不是这样。

他回答:“没错。我们敞开来说吧。我会做我份内的工作,但是不会太过痴迷,也不会耗费太多精神。那不过是我的职务,如此而已。”

他的意思是,他不会融入他的工作。他已经选择了一种对待工作的方式,这种对待方式遏阻了他将工作艺术化的可能性。

我问他:“那你为什么会来参与这项工作呢?”“因为我的主管觉得这是磨炼我的好机会,而我又不能跟他说不。”

他无法或不愿融入这项工作,是因为他不在乎,而他比较在乎的是不要拂逆上司。

融入也有选择的意思在内。我们经常忘了,我们是可以选择的。

我的饭友也可以选择融入这项工作。如果他对这个选项兴趣缺乏,他也可以选择冒险,向上司明说,他不想参与这个计画,而且无法全心融入相关工作,把计划圆满达成。

然而他作了第三种选择——服从别人。而服从就是艺术化的绊脚石。也是转职后不能成功最危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