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波澜里失声(1 / 1)

张爱玲传 彭志刚 769 字 3个月前

进了香港大学,那留在记忆里的情景与眼前符合起来,一砖一瓦都显得异常亲切,只是心情沉重了些。既然是来香港大学复学的,还是先登记再说吧。可仅仅上了几个月的学,张爱玲便因没有了经济来源而辍学。没有钱,在香港这个金钱至上的城市简直是寸步难行,张爱玲想尽快找到一个谋生的职业。某天,她看见报端有一则小广告,是美国新闻署要挑选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翻译者,张爱玲便报了名。宋淇是该机构驻香港办事处的行政助理,在审查长长的报名名单时,看见上面赫然写着张爱玲名字,又惊又喜,便约来谈话。

宋淇也是有名的红学家,在上海时就十分喜爱张爱玲的小说,此次香港见面更是百感交集,宋淇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她。之后两人也成了好朋友,在宋淇的帮助下,张爱玲能经常接到美国新闻出版署的翻译任务。不过张爱玲对很多著作的翻译并不喜欢,譬如翻译《爱默森选集》等理论性很强的书籍。一天张爱玲与宋淇夫妇抱怨说:“我硬是咬着牙逼自己,才将爱默森的书翻译完了。”

而翻译欧文的小说时,自己也仿佛是与极不喜欢的人讲话,逃也逃不掉,只好无可奈何地听。张爱玲整天躲在女青年会的宿舍里翻译作品,基本上足不出户,与上海姑姑也不通信,只有宋淇、邝文美会来看她。几部作品翻译发表后,渐渐有人知道张爱玲到香港了,便前来拜访。这让张爱玲异常紧张,怕露了行迹,再被大陆来的人请回去就太麻烦了。她只好求宋淇夫妇帮忙,挑了一间离宋淇夫妇家很近的公寓租住下来。

那间房屋很简陋,只有一张床和茶几,剩下便是四面墙壁了。连个像样的凳子都没有,张爱玲每日蹲在小茶几上翻译稿子。

在香港,张爱玲一直帮美国新闻署翻译。而这期间创作的小说在美国和香港出版后,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太明显的政治倾向和不熟悉的农村题材,让她此时的创作颇受微词,小说的发表也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太多稿费。

在香港生活三年里,离群索居的张爱玲也只有宋淇夫妇两个朋友,邝文美常去她家里聊天。张爱玲本是没有什么话题的人,却与邝文美无话不谈。邝文美在张爱玲这里做客时,一到了晚八点张爱玲就要催促她回去,免得冷落了宋淇。日子长了她便称邝文美是“八点钟灰姑娘”。

宋淇也极力地帮张爱玲,1949年,上海一线影星李丽华来到香港。当听说张爱玲也在这儿时,忙拜托宋淇问张爱玲是否愿意为自己写剧本。宋淇也觉得这个工作挺好,极力地劝说张爱玲,至少见个面谈谈,毕竟两人在上海文华电影公司共事过,聚一聚至少不会差了礼数。张爱玲碍于宋淇的情面,也就同意了。

李丽华谈到张爱玲时说,她个性很强,有些人说她很固执,要求很严。但是我看她并不像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也不骄傲。她是非常自然的,也是个真正有玩意儿的人。张爱玲和桑弧都是文华旗下剧作名家,李丽华是英子去世后文华的当家演员,经常和张爱玲见面。张爱玲写《太太万岁》时她正在拍《假凤虚凰》。这两部戏都是桑弧执导的,开会时张爱玲也和同事一起认真研究细节,大家劲头很高。张爱玲人高高瘦瘦的,还很有气质。而且她的工作尤其严谨,这都让李丽华非常崇拜的。

李丽华得知张爱玲答应见面,甚是高兴。精心打扮一番后下午便早早从九龙赶过来。张爱玲迟了一阵子才到,其实她离宋淇家很近。

到宋淇家,张爱玲看见李丽华早早等在那儿,连连道歉。李丽华平时伶牙俐齿,今天说起话来却斯斯文文。可张爱玲对李丽华的剧本想法不以为然,一会儿工夫张爱玲便起身告辞了,李丽华难掩失望之情。

第二日张爱玲与邝文美见面时也没提剧本的事,只是一个劲儿地夸李丽华“**得像一朵很立体的花儿”。或是自己推掉了李丽华的一番诚意后于心不忍,顺便夸一下她再由宋淇转告,宋淇转天告诉了李丽华的弟弟。弟弟听后呆了一下,说:“张爱玲若见了姐姐‘早晨的清水面容’,肯定不会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