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要”“六要”,教你亲子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1 / 1)

阅读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为孩子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他们渴望去探索未知的东西,并且很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是,不恰当的亲子阅读,却能将这些都毁掉。在这里,我想用“六不要”“六要”,来展示亲子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亲子阅读“六不要”

01 不要考试性阅读

“你看,这个是什么动物呢?用英语怎么说?妈妈教过你的。”我带涵涵去图书馆看书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如果把阅读变成一场考试,那永远都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也会破坏听故事的连贯性。我不是反对阅读的时候提问题,而是反对提考试性的问题。

在跟涵涵一起读绘本时,我经常启发她思考这三点:第一,由本书联想自身经历;第二,由情节联想其他绘本;第三,通过听故事想到了哪些其他事情。

如此引导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涵涵已经开始主动这样思考了。比如根据插画风格能判断出作者,根据内容情节能联想到其他绘本中的类似信息,等等。

总之,父母在亲子阅读中的提问需要掌握一个度:不打断阅读的完整性,不设置标准答案,让提问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延伸,而不是孩子的负担。

02 不要为识字而阅读

认识字的人很多,但会阅读的人很少。只认识字而不知其意,那你学到的知识就是死的,不能活学活用,就不能转变成自己的能力。

陪涵涵亲子阅读已将近六年,这期间我从未指读过。因为绘本这么好的东西,我不想把它变成一个仅仅是用来识字的工具。当别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说“你家涵涵读了那么多绘本,怎么识字这么少”的时候,我只是礼貌性地笑一笑。因为只有我知道,而他们也终将知道,我的孩子通过阅读到底得到了什么。

识字,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任何正常人都能在短期内掌握,但通过绘本阅读逐步发展起来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图画鉴赏力、逻辑思维能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有研究发现,三岁及以下的孩子在阅读时,无论是否有大人陪伴,他们都是从图画里搜索信息,而对文字没有任何兴趣。也就是说,大人是否指读对幼儿来说全无意义。

等孩子到了识字敏感期,不用父母刻意教,他们也会主动热情地学习。并且我也发现,通过自然而然的阅读积累,涵涵虽然没有专门学识字的孩子认识的字多,但也认识了不少汉字。所以,千万不要为了一片树叶,而放弃整个森林。如果绘本只被我们当作识字的工具,那就太浪费了。

03 不要总想着归纳道理

我带涵涵参加图书漂流活动时,旁边有一位家长,会在每一个故事讲完后问孩子,“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呢?”然后不等孩子回答,就自顾自地总结一番。其实,想想我们曾经读过的那些书,就算当时没有深刻的体会,但随着阅历的加深和知识的积累,终有一天也会豁然开朗,有所顿悟。

所以,我们只负责给孩子内心留下痕迹即可,内化知识的事情,就交给孩子自己去做吧。你的总结并非全部正确,却会破坏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你的爱讲道理,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变成一个爱讲道理却不一定懂道理的人。

04 不要过早地要求孩子独立阅读

经常有家长问:“涵涵妈,我家小孩根本不像你家涵涵一样,会自己看书,总是要我讲。”之前我带涵涵去绘本馆,也发现有很多家长,让才一两岁的孩子自己看书,家长则在一边玩手机。这么小的孩子,自己看不了两页,就不愿意看了。

研究儿童阅读的专家说: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要到八年级的时候,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在这之前,听力理解能力都比阅读能力要好。也就是说,孩子能听懂的故事,不一定能自己看得懂。所以,只要孩子愿意听,我们何必早早地结束美妙的亲子阅读时光呢?

05 不要只念文字,不读图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朱迪思·史奇德斯教授提出儿童早期读写行为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拿书行为、读图行为、理解行为、语用行为。

经常给孩子读绘本的家长肯定会发现,孩子的读图能力比我们强,因为我们大人认识了字,看书时就特别依赖文字,读图能力反而退化。而孩子不识字,但图画书却能让他们通过看图就明白大概的意思。比如前几天,我跟涵涵玩那套《猜猜看系列》图书的时候,她猜中的概率比我要大得多。

我们念出的文字,输入到孩子的耳朵里,不仅是一句话,孩子还会在大脑中想象出文字所营造的画面,这种联想学习和想象力的发挥可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读绘本的时候,如果只念文字,那就太浪费了。

而且有些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来讲述故事的,只读文字,可能故事并未讲完。比如《生气汤》中,在讲述霍斯生气的时候,文字所传达给我们的故事内容是他想不出第三题的答案。

那霍斯仅仅是因为想不出第三题的答案而生气吗?看看图画还给我们讲了什么故事呢?霍斯身后的小女孩举手要回答问题,她知道第三题的答案;霍斯身后的小男孩,头顶着铅笔在做鬼脸,证明他是个捣蛋鬼,就算不知道第三题的答案,也无所谓。

一个学霸,一个无所谓的学渣,对比之下,更凸显出了霍斯内心的难受和郁闷。

还有一句话写着:琳达给他一封情书。收到情书后,正常人的反应是怎样的呢?欣喜、自豪、害羞?都有可能,或者都有。但唯独很少会有人生气,那霍斯为什么会生气呢?文字里面没说,但图画里讲出来了。原来是那个小捣蛋鬼知道了这件事,并且大肆宣扬了出来,你说霍斯气不气?

放学之后,霍斯坐在车里的画面,是歪斜着的,这可不是印刷错误,是为了反映霍斯此时失落的内心,以及珍珠阿姨开车横冲直撞的情景,画面一倾斜,是不是很有代入感?我们似乎更能体会此时霍斯内心的不满。

这就是那种图画和文字共同来讲述故事的绘本,小朋友就算不识字,只读图也能猜出故事来。而且很多设计精巧的图画书,文字和图画会组成两个故事。如果父母给孩子读绘本时,只是着眼于文字,就会错过很多精彩的内容。比如佩特·哈群斯的成名之作《母鸡萝丝去散步》,它的图远比文字有意思得多。

单看文字的话,是这样一个故事: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文字中对狐狸只字未提,但画面里却有一只狼狈的狐狸,于是整个画面又组成了另外一个故事。

当狐狸的鼻子被钉耙砸扁时,当狐狸一头栽进池塘时,当面粉把狐狸埋住时,当蜜蜂追赶狐狸时,孩子都会哈哈大笑,涵涵只要看到《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就会先哈哈大笑一阵,然后有模有样地在那里自个儿给自个儿讲一遍,而且神情非常陶醉。

所以,如果只看文字,肯定感受不到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图画给孩子的想象力插上了艺术的翅膀,随着作者自由翱翔。孩子从小看着艺术大师们的精心画作,焉能没有审美观和艺术气质?

我们读书不仅不能只关注文字,也不能只关注正文。一本经典之作,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的心血,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扉页,当你读完整本书,翻过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母鸡萝丝去散步时所走的地图。当你跟孩子读完整本书时,不妨一起回忆一下萝丝走过的轨迹里,哪一处是狐狸遇险的地方,趁机回味下故事,还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可谓一举多得。

其实,给孩子看的书,真不能以我们大人的视角去理解好坏,咱们看着没几个字的书,在孩子看来却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则故事。就像《疯狂星期二》一样,很多妈妈都说不知道该怎样读。但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依赖文字,读图能力非常强,完全没有这种压力。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在读绘本时,细致到连人物表情都要研究明白。为什么这个人难过了?为什么《朱家故事》和《胆小鬼威利》里面,一开始人物面部轮廓模糊不清,后来慢慢地轮廓清晰了,而且有了自信和笑容?

如果你经常留意孩子的涂鸦就会发现,小孩子一开始画人物的时候,是没有表情的,大概三岁左右的时候,他们所画的人物才开始有了表情。当他们心情好的时候,画出来的人物是微笑的;当他们难过的时候,可能画出来的人物就是伤心的。从这点来看,孩子真是大师呀。他们会无师自通,像绘本大师一样,用画去表达感受。

当孩子专注于读图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也会发现细节带来的小惊喜,他们会觉得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情。

任何事情坚持下去就会成为习惯,而坚持的前提是乐趣。

06 不要强迫孩子阅读

别人强迫你做事,你内心肯定不情愿,就算被迫做了,也是当任务来完成,绝对不会有半点兴趣。同样,我们强迫孩子阅读,反而会破坏孩子本来就有的阅读兴趣。

前些日子我出差了几天,回来后,涵涵奶奶说:“涵涵每天非得听完故事才睡觉,把我难为死了!”

哈哈,你看,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就变得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阅读最高的境界是“悦”读。就像我每天要写文章,要工作,晚上还坚持阅读,争取两天读完一本书一样,我不会觉得累,反而很享受。因为读书能带给我愉悦,不读书我反而会难受。

所以,最开始,我们一定要趁着孩子状态好的时候,去做亲子阅读。比如睡前,比如午睡醒来,比如刚吃饱饭时,哪怕最初只能坚持三分钟,慢慢地也会变成一种好习惯。

亲子阅读“六要”

01 要调动多种感官

跟孩子一起读书,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儿。你真的无须正襟危坐,反而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调动他的多种感官,像全身反应学习法那样,带孩子一起体验阅读的美好。比如很多人买了我推荐的《蹦》,却不知道该怎么讲,因为全书只有一个字——“哎”,难道就不停地重复这个字吗?

我当时是这样给涵涵讲的:宝宝,你看这是个青蛙,它穿着绿色的衣服,在这里蹦跳着。讲的时候还可以把孩子抱起来,一起蹦。总之,用你的声音和行为演绎来让孩子建立起最初的阅读兴趣。

比如那种躲猫猫的游戏绘本,我真的特别喜欢。因为几乎所有的小宝宝都喜欢躲猫猫,涵涵现在五岁多了,还是喜欢躲猫猫的升级版——捉迷藏,每次都能玩得很开心。

我们在跟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还可以让读书变得更有趣点,你可以用稍微拖长一点的声音说:“猜猜看,翻一翻,会是什么呢?咦……”“哇哦,原来是一只毛茸茸的小绵羊啊。”

在说出答案的时候,可以拿身边的毛绒玩具,在宝宝的小胳膊上蹭一蹭,他就会同时体会到“什么叫作毛茸茸”,这就是联想式学习法。

一个橘子竟然能变成大马,一朵万寿菊竟然变成了一只大公鸡,本来就够新奇,够好玩的了。这时我们可以趁机问宝宝,“咦,那原来的橘子跑到哪里去了?”宝宝会发动他敏锐的观察力,指给你看。这样,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就完美地得到了训练。

再比如好吃的奶油蛋卷出现时,可以给宝宝和自己一人拿一个,啊呜啊呜地吃起来,也是一种很欢乐的玩法。

02 要认真对待阅读

跟孩子一起讲绘本虽然是件很美妙的事情,但总有累得不想讲的时候。这时我们可以跟宝宝商量换个方式,比如“今天你来讲好不好?”宝宝说“我不会”,那你说“能讲多少讲多少,妈妈到时提醒你”。也可以商量,“今天就讲一两本,行不行?”

可以协商,但千万别应付。涵涵爸给涵涵讲绘本时,经常讲完了,自己都不知道讲了啥。每当此时,我就会跟涵涵说:“来,爸爸累了,下一本妈妈给你讲。”

经常讲绘本你就会发现,讲过的绘本,当你读错的时候,一个细微的错误,孩子都会给你指出来——他们可用心了。你若是不用心,状态不好,可以商量不讲,但应付的话,孩子也会变得应付阅读,不再爱看书,因为他会觉得没意思。

而当我们真正融入其中时,肯定不会把悲伤的话语,用开心的语调读出来,也不会把角色要表达兴奋的内容,平淡无奇地念出来。认真阅读,孩子才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

03 要鼓励孩子翻页、提问和评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每本书中都有他最喜欢的那一页。我们在与孩子一起阅读时,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翻页,或鼓励孩子提问、评论,以此来加强孩子的参与感。

人总是会热衷于自己能参与其中的事情,有一次,我带涵涵去农场体验生活,每个人可以拿回一个自己捡的鸡蛋。归途中,涵涵时不时要问问鸡蛋还在不;回来后,涵涵又追着问啥时候给她煮鸡蛋吃;煮好后,竟然连她不喜欢吃的蛋黄都吃掉了,一口不剩,这只是因为她参与了。亲子阅读也是一样,一定要让孩子有参与感,这样他才会爱上这件事。

04 要绘声绘色地读

孩子三岁前,不太能分清你、我、他等人称词。比如我给涵涵讲《查理和劳拉》时,里面有很多“我说”,涵涵总会问“谁说的呀”。可要是我用男声、女声区分出来,她很快就明白了。

在读宫西达也的《我是霸王龙》这类绘本时,不同角色说的话,也可以用不同的声调表达出来,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理解,更能增添阅读的乐趣。

另外,小孩特别喜欢听拟声词。每次跟涵涵一起读绘本时,我一念拟声词她都会乐得哈哈大笑。比如《爷爷的肉丸子汤》里:“水开了,咕噜噜,肉丸子揉成团,‘扑通,扑通’下锅了。小土豆,削了皮,‘扑通,扑通’下锅了。小洋葱,咕噜噜,‘扑通,扑通’下锅了。”

当你把拟声词绘声绘色读出来的时候,孩子脑中就会自动浮现出老爷爷煮汤的情景,同时,绘本也被讲得惟妙惟肖。

05 要角色扮演

我们还可以跟孩子分角色朗读绘本。去年我跟涵涵去电视台讲故事时,就是分角色扮演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我发现角色扮演后,涵涵更加熟悉这个故事了,甚至能一个人复述出来,这无疑是锻炼了她的记忆力和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绘本中有很多对话式的语言,都特别适合拿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逃家小兔》等。

06 要看到画面

有的家长觉得亲子阅读很重要,那好,我每天就给宝宝读书听吧。这样做虽然也有效果,但却不太好。我们可以把孩子抱起来,让他坐到我们的大腿上,这样孩子在听读时会看到画面,让阅读更有意义。当然若是不方便看图时,只听音频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