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是着急的妈妈(1 / 1)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妈妈,就是着急的妈妈。

适度的焦虑是好事,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会督促我们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变得更好。但一味地焦虑,而不想着如何去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养孩子也是一样。前几天,我跟一个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聊天,聊到了涵涵吃饭的问题。我说:“涵涵周末在家,总是不好好吃饭,啥菜都不吃。带她去北京玩,想让她尝尝地方特色美食,她也只是吃汤泡饭。”

朋友说:“娃们都这样,一段一段的,你越着急,她越不好好吃。”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就是啊,你看我,整天回答别人的问题,说别人太焦虑,自己反而也着急上火,还因此跟涵涵发过脾气呢!”

朋友哈哈大笑,说:“我还不是一样,整天做家庭心理咨询,遇见自己娃的问题,也是忍不住会犯错,但稍微一思考,就会想明白。”

每当回复妈妈们的私信问题时,我都能感受到她们的焦虑。接下来,我把大家比较关心的四个常见问题汇总如下,算是做个统一的回答。

01 关于英语启蒙

有的妈妈会问:“涵涵妈,我家宝宝已经三岁了,现在听英语儿歌进行启蒙还来得及吗?”对此,我经常会开玩笑地说:“才三岁呀,又不是下个月就高考了,你太着急啦。”

虽说语言的学习永远都不晚,三十岁开始学英语,并且取得一定成就的大有人在。但学习一门新语言,真的是宜早不宜晚。为什么呢?有研究表明,如果小孩子的第二语言是五岁以前学的,那第二语言就会和母语储存在大脑的同一区域;十一二岁才学,储存区域就是分开的。

因此,儿童时期学习外语,最有可能运用和母语一样的机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得”,而不是“学得”。

我过年回老家时,亲戚们都说:“你在外面待了这么些年,洪洞方言还说得如此地道。你看你表姐,才在外面待了几年,回来说话就半土不洋的。”亲戚们都以为表姐是故意装腔作势的。其实,这只是每个人的语言驾驭能力有所不同而已。

对于那些外语是“习得”而不是“学得”的人来说,外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说的时候,就会像母语一样脱口而出,并不是汉译英,先在头脑中翻译一遍,再讲出来。还有就是我们的口腔肌肉和舌头,如果已经形成了母语的发音习惯,就很难再改变发音位置,把外语的音发准。

咱跟别人学说方言又何尝不是这样?明明听见是那个音,自己说出来的味道却是不一样的。所以,现在我给涵涵讲英语绘本时,她总是会纠正我的发音。这就是早学和晚学的区别。

不过,才三岁的孩子,开始学英语真心不晚。十岁之前,都不算晚。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而不是“学得”。如果仅仅是学习,那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02 关于安全教育

平时回答妈妈们的私信问题时,我总是喜欢听大家多介绍一些背景情况。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以及家庭环境不同,所以行为形成的原因和具体解决方法肯定会有所不同。

比如昨天一位妈妈问,她家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往马路中间跑。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并没有想太多。若是时间和打字的空间充足,我会跟她多聊几句。问问她,有没有耐心地跟孩子讲过安全问题?有没有陪孩子认识红绿灯?有没有拉着孩子的小手,边过马路边提醒他应该注意什么?还是一看见孩子往马路上跑就直接着急上火?

如果这些都做了,很多男孩依然调皮不听,那就要想想是否要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阻止他。毕竟关乎孩子生命的底线问题,我们是一定要坚持的。

有一次,我带着涵涵在马路边走,她手里的皮球掉了,滚到了马路中间,孩子想都不想直接挣脱我的手要跑过去捡。这时后面来了一辆公交车,还好我及时一把拉回了她。当时我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严厉地批评了她。

训完涵涵后,我自己也意识到不对了,就找了个僻静点儿的地方,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说:“涵涵,任何时候你都要记住,无论什么东西都没有你重要,再贵再好的东西没了,妈妈可以给你买,但你要是被撞着了,就永远也买不到了。”

前几天,我们一起过马路,她手里的玩具掉了,涵涵下意识地往前走了半步后,又退了回来。我知道,她这是想起我说的话了。当然,此时不鼓励不表扬更待何时,我们要正向强化孩子的好行为呀!

对于很多小孩来说,他们对危险的感知能力比成人都强,记性也比我们好。比如你苦口婆心说一百遍暖水瓶不能碰,都不如把他的小手放在上面感受一下高温,来得更有效。

所有的安全教育,不是你一味地禁止、命令就可以的,而是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可以”,然后形成自我约束。因为你总有走神的时候,不可能跟着他一辈子。

当孩子的心智都被父母的呵斥和焦虑情绪占据时,就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判断能力。所以,与其我们每次都着急上火地提醒,不如平时一点一滴地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孩子的脑海中,让他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己留心,注意安全。

03 关于吃饭和睡觉

吃、喝、睡对于孩子来说是大事。因为这些不仅关乎着长身体,还关系着长智力。

你有没有发现,吃饭其实是本能,人饿了都需要食物。那些不好好吃饭的娃,要么是家长从未让孩子享受到吃饭的乐趣,一味地追着喂,强迫着吃;要么是孩子整天嘴不停,吃零食过多,导致肚子不饿而不好好吃正餐。不然,只要孩子没有积食,没有生病,吃饭是不用我们操心的。

睡觉也是这样。当我总想着涵涵今天睡晚了,会影响她身高,对智力发育也不好,就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可事实是,你越发火,越影响孩子睡觉,倒不如给孩子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

妈妈要稳住情绪,不过分焦虑,不急于求成,慢慢引导孩子更好地入睡,更健康地成长。比如白天让孩子多活动身体,消耗过剩的能量;睡前不做游戏、不看剧情激烈的电影,以免孩子太兴奋而失去睡意等。

04 关于成长和阅读

孩子三岁之前,很多妈妈着急的问题主要是:我娃怎么这个月没长体重?我家宝宝怎么十个月了还不出牙?我家孩子一岁多了怎么话还是说不好?

后来,孩子不疾不徐地按照自己的节奏长齐了牙、说好了话,妈妈又着急新的问题了(为什么是妈妈?因为爸爸压根儿不管)。

比如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跟涵涵一起亲子阅读时,涵涵会提问,我也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然后有些妈妈就开始着急了,“为啥我的宝宝在阅读时,从来都没问题?”“为啥我提开放性的问题时,我家孩子总说不知道。”

亲爱的,你有没有想过,或许只是孩子的年龄还小,又或许是孩子平时提问时,你会感觉到不耐烦而没有认真对待,甚至发了火?至于孩子说“不知道”,可能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没到那个程度,不知道该如何说呀。

慢慢来,静待花开。你越着急,越坏事。说到亲子阅读,我发现有些妈妈会嫌孩子五六岁了都不能自主阅读,会嫌孩子读了那么多绘本还不认识几个字。我想说的是,你们看到涵涵自己看书的照片,那只是自己看书而已,并不是认识了字后的自主阅读。

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比阅读能力强,一直到八年级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因此,孩子能够听懂并理解自己无法看懂的复杂、有趣的故事。所以,你干吗非要着急着让孩子自主阅读呢?陪孩子读书,是多么美妙的亲子互动时光呀。

在这里想温馨提示大家一句:世界上识字的人那么多,但把阅读当成习惯的又有几个?所以,你觉得快乐阅读、把阅读变成一种像吃饭一样自然的习惯重要,还是逼迫孩子认那几个迟早会认识的字重要呢?

涵涵读的绘本不少,但认识的字并不多。我也没有刻意让她去写字,都是她自己拿着笔在纸上画。涵涵能自己拿着书看,要么是我讲得多了,她记住了书里的内容,要么是在看图说话,并非识字的结果。

等孩子到了识字敏感期,都不用你逼,他自己就会去认、去问,甚至自己动手写。我从来不逼迫涵涵写字,幼儿园的作业也不要求必须做,结果她反而越写越工整。我觉得,没必要让孩子这么小就写写写,家长从小注重孩子精细动作的锻炼,写字工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孩子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关键性的发展任务,我们只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其能顺其自然地发展即可。

愿我们都能静下心来,莫着急,允许孩子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