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式”善良,其实是心魔作祟(1 / 1)

情人节前夕,晓梦决定离开待了三年的北京,因为一段失败的爱情。

大学毕业后,男友选择到北京闯**,她一个人留在了家乡。都说异地恋成功率不高,晓梦不信这个邪。刚开始,两个人每天都视频通话。但好景不长,渐渐地,晓梦发现总是联系不上男友,最长的一次两人竟然失联了一个月。她心里隐隐约约地觉得不对劲,一横心,把工作辞了,收拾行装来北京找男友。见面的当天男友就跟晓梦摊了牌——他劈腿了。

男友提出分手,晓梦不同意。她一直很听男友的话,从来都不“作”,不刷存在感,不给男友添乱。在她的字典里,没有“骗人”两个字,所以也给了男友极大的信任,认为自己不骗别人,别人就不会骗她。她觉得,她与男友之间还是有感情的,他只是因为身在异乡,难以排遣孤独才会劈腿,只要自己来到他身边,好好陪伴他,早晚会感化得他浪子回头。

从此,晓梦就自说自话地开始用行动来“感化”男友了。男友不让她跟自己一起住,她就在附近租了房,有空就去帮男友收拾房间,洗衣服,做饭……慢慢地,男友对她的存在也习惯了,有时候连打电话也不避她,她渐渐听出男友同时在跟两三个女孩交往,甚至都到了喊“老公”“老婆”的地步。

晓梦心里很痛苦,但她连问也不敢问。生怕一问,连“感化”男友的资格也没有了,甚至打扫房间时在枕头底下发现了女式内衣,也若无其事地放回去,假装没看见。

这样的状态竟然持续了三年。这三年里,为了维持生活,晓梦找了一份工作。她自己省吃俭用,为男友花钱却毫不吝啬,给他买了一衣柜的衣服,冰箱里也总是塞满好吃的。男友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半点回头的意思也没有。

有朋友劝晓梦,这样的男人不懂珍惜,不值得托付终身,但是晓梦听不进去。其间,有个男孩子追求晓梦,对她百般呵护,晓梦连看都不看,她眼里谁也没有,就对男友一片痴心。

突然有一天,男友对晓梦的态度亲切起来,说父母打来电话,有点儿急事需要用钱,问晓梦有没有钱。晓梦受宠若惊,马上把自己攒的2万块钱转给了男友。拿到钱之后,男友就在微信上拉黑了晓梦,还换了门锁。

朋友提醒晓梦事情蹊跷,认为她不该轻易给男友那么多钱。晓梦却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即使男友的父母将来成不了自己的公婆,毕竟也是同乡,有事应该帮一把。

几天后,晓梦从别人的手机里看见男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视频,画面中男友单膝跪地,在向一个女孩求婚,而她给他的钱,变成了女孩手指上明晃晃的戒指,一下就把晓梦的心晃碎了。

这回晓梦彻底死心了,与男友复合无望,她失去了留在这个城市的意义,她收拾好行装,黯然返乡。

即便是这样,晓梦并不怨恨男友,言语间,还都是男友的好。朋友怒其不争,说她可能是得了心理学中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在感情上表现为“越对自己不好,越离不开”。在生活中,这个“不好”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伴侣冷漠、不关心人,或者有酗酒、赌博的恶习,或者生活能力弱、依赖心强,另一方则表现得宽容、隐忍,很心疼伴侣,认为对方需要自己的帮助,自己不能离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来经营感情。所以,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人,看上去都特别善良,是公认的大好人,似乎他们总是习惯于为别人考虑,把自己的需求压缩到最低。

心理学家认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为了保命或者守住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人类的天性可能会让我们选择乖乖就范。

在遭遇绑架的时候,施虐者往往会采用威胁的方式,让人质相信只有听话才能活命。但是,我们被绑架的概率毕竟很低。除了生命威胁,情感威胁的杀伤力也不小。更可怕的是,这种情感上的威胁感,往往不是他人施加的,可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

比如,在晓梦的例子中,晓梦心中早已认定,除了男友,没人能带给自己爱情。所以,失去男友这件事就成了晓梦面临的最大威胁,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和男友的关系,生怕把一切搞砸。

在其他朋友看来,晓梦和男友的关系很不平等。晓梦可能要花一百分的力气去讨好男友,才能换来男友一分的“回报”,甚至零回报。朋友劝晓梦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但是,“不能失去男友”变成了晓梦的心魔,她认定,得不到男友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自从男友提出分手,晓梦觉得自己的世界坍塌了,男友把那个“不可能拥有爱情”的威胁毫不留情地抛到她面前。晓梦万分痛苦,觉得自己别无出路,唯有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挽回男友的心。殊不知,用讨好的方式维持一段关系,会让自己低人一等,给了别人伤害、背叛自己的机会。这样的相处模式会毁掉一个人的生活。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这种心魔只是内心的认识失调,我们并不是没有“降魔”的办法。

我们常常会发现,特别容易出现这种症状的人,一般内心都比较脆弱、敏感。他们在情感上喜欢依赖他人,并且容易被感动。在出现冲突的时候,他们没有能力守住自己的底线,一旦生活出现变故,内心就空洞了,不再拥有力量。这个时候,只能掩耳盗铃地安慰自己:起码我还拥有善良,我对得起任何人。

请问,你对得起你自己吗?你的善良,只是掩饰卑微的借口吧。

西方谚语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善良,缺的是理智和克制。”善良当然没错,但这种脆弱的善良,不如坚强的克制。

不辨是非的善良,太愚蠢;失去立场的善良,太盲从。真正的善良应该是在理性的思考下做出的选择,要有自己独立理性的判断,既不过度也不盲目,是一种能深刻洞悉人性的能力。

过于感性的人往往缺乏这种能力,有句话叫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能够跳出自身的迷局,以他人的视角客观地审视整件事情,也许会有新的想法。

如果喜欢写东西,不妨试试叙事疗法,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像写一个故事一样。然后,站在不同的视角去重构自己的故事,就会发现自己的认知中有偏差的地方。

这是一个以独立获取自由的时代,无论在经济上、情感上还是精神上。我们一般都比较注重经济独立,认识到情感独立的人,相对就少了很多。一个人在经济上独立不算彻底的独立,感情上也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

智慧的善良会让人生熠熠生辉,如果“善良”成为一种桎梏,把人囚禁在无望的生活中无法自拔,那么趁早摒弃这种“善良”吧,这种所谓的善良,不过是心魔作祟。

希望所有被“斯德哥尔摩式”善良所困的朋友,都可以在死胡同里掉个头,走出来,获得更加广阔的幸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