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一般都是要与人为善,不争执,少惹事,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
这当然没错,在人际交往中,“亲和”是最保险的原则。但是,“不得罪人”与“不敢得罪人”是两码事。一个从来都不得罪人的人,最终只能被贴上这三种标签:极其平庸、唯唯诺诺、没有立场。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要么被忽视,要么被看不起,要么被扣上一顶“世故圆滑”的帽子,人际关系绝不会如他们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好。
杰瑞就是一个试图从来都不得罪任何人的人。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感觉自己遭遇了职场冷暴力。
有一次,部门开会,杰瑞因为拜访客户而缺席了。同事们因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有人提议说,不然过后听听杰瑞的意见吧,立刻就有人不屑地说:“他的意见听不听都一样。”
殊不知,此刻杰瑞正站在会议室门口,他刚从客户那儿回来,想来参加个会议的尾巴,恰好把同事的这句话收进了耳朵。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确实,以往开会的时候,杰瑞不愿意去驳斥别人的想法,每次发言都尽量拖到最后,和和稀泥,不痛不痒地说几句。没想到,因为这样,自己竟被当成了一个没有观点的人。
郁闷了几天之后,杰瑞释然了。他觉得,无论如何自己没有得罪过人,谁找他帮忙都热心帮助,从来都拿出最大的善意与人交往,所以也不会有谁非要跟自己过不去,在职场中,棱角分明不是大忌吗?
没想到,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着他。
不久之后,部门经理离职了,新的部门经理将要在两个部门主管之间产生。一时间硝烟弥漫,竞争激烈,大家纷纷站队,分成两派,力挺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
杰瑞没有站进任何一队,综合分析之后,他认为两个主管都没有明显优势,无论支持谁都风险很大。虽然两个人私下都来拉拢过他,但他始终没有明确表态。
果然,结果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正当内斗如火如荼的时候,突然空降了一个部门经理——两个主管都落选了。原来,公司总部认为,这样下去内耗太大,索性直接派了一个经理上任。
所有人都大感意外,只有杰瑞抚胸长叹,暗自庆幸。他认为,自己这次无比英明,没有支持任何一派,否则必将惹恼另外一派,把人得罪大了!
可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落选的两个主管都对他耿耿于怀,认为他不堪重用。从此,杰瑞就在办公室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派给他的工作是最棘手的,奖金是最少的,公司的聚餐、游玩都没人叫他,平时也没人搭理他,杰瑞仿佛办公室隐形人一样。
立场模糊的人,也许没有明显的敌人,却也失去了稳健的支持。这样下去,杰瑞觉得,自己离拎包走人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在职场中,衡量一个人能力的硬标准永远都是工作业绩,讨好别人并不是你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的,想要获得一定的成就,你就不要怕得罪人。越是怕得罪人,越是会有麻烦。敢于得罪人,才能赢得和谐的环境。
害怕得罪人的这种“友善”,会成为阻挡一个人持续成长、获得成功道路上的致命障碍。究其深层原因,一般有三个:
第一,有些人不愿意与别人产生情感冲突,希望可以得到所有人认可,哪怕是在一百个夸赞他的人中出现一个批评的声音,都会令他焦虑不安。
这世上,有些事情的重要性远远胜于别人的感受,如果一个人时刻以照顾别人的情绪为第一目标,圆滑世故的处世哲学或许能够免于得罪任何人,但也必将得不到任何由衷的欣赏。一个从来都不违背别人意愿的人,注定与成功无缘。
就像杰瑞,小心翼翼地做人,并没有给他带来好人缘,相反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魄力的平庸之辈。结果,他虽然没有得罪任何人,却也不被任何人欣赏和喜欢。
第二,有些人怕被别人打击报复,担心一旦得罪了人,自己无法承担后果。
确实,得罪这个词,常常与“报复”联系在一起。有些人有一个惯性思维,觉得得罪人之后可能会受到惩罚,后果很严重。在这种思维下,得罪人就变成了很可怕的一件事。
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与其活得战战兢兢,整天担忧得罪这个得罪那个,还不如努力修炼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能够应对“得罪人”的后果。在与人产生矛盾时,一味妥协不如接受现状,承认自己遇到了困境,并努力从中破茧而出,敢于维护自己的利益。试着这样做,你会发现,比起逃避,迎战的焦虑感也许更低。
第三,常常是因为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有句话叫作“两座山走不到一块,两个人总会碰面”。有些人觉得,万一得罪的人以后还有利用价值,再见面的时候不好说话,这就是“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其实,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核心价值在于双赢、互利。如果自己对于他人而言,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即使脾气再好、性格再柔,对于人家来说,也未必有多大的交往价值。
人与人相处,不可能完全不得罪人,我们总是有说“不”的时候,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有站队的时候,甚至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时候,这都有可能会得罪别人……
得罪人不等于冒犯人,得罪人也不等于不善良,而是为了保证我们在涉及原则问题的情况下,有尊严、敢发声、敢反驳。千万不要把怯懦、软弱、无原则,当成善良的同义词。一个人,可以既善良,也有独特的个性;可以既善良,也有泾渭分明的立场;可以既善良,也有敢于拒绝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