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孙嘉淦是雍乾之际敢言直谏的名臣,有人如此评价:“嘉淦初为直臣,其后出将入相,功业赫奕,而学问文章亦高,山西清代名臣,实以嘉淦为第一人”。
实际上,早在康熙朝,孙嘉淦就步入仕途了,于康熙五十二年殿试高中一甲第四名的他,起点也不错,被分配到翰林院。可是这人长得太丑了,有碍观瞻。原来作为士人群体,每逢皇帝老儿过生日,翰林院的工作人员都得入宫祝皇上生日快乐,若是让皇帝看到这个丑八怪,就别想生日快乐了。为了让皇上过一个愉快的生日,翰林院掌院学士便把孙嘉淦调到户部,而且还是“降调”。就因为长得稍微对不起观众,就被“降职使用”,你说冤不冤!
一直在户部工作了九年,孙嘉淦都未得到升迁,主要原因是他为人太刚正不阿,说话直来直去,上司和同事们都不喜欢他,工作再勤奋也没用。直到康熙挂掉仍是一个最小的官。
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孙嘉淦才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因为他发现了国家一个重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立了大功。雍正皇帝一高兴,居然觉得这个丑八怪长得很可爱,连升他三级,予以重用。于是,孙嘉淦从毫不起眼的“小爬虫”,一下子混到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吏部侍郎。
可是后来,雍正却要杀他——他给雍正提了三条意见,一下子把雍正惹毛了。
02
谁都知道忠言逆耳,肚量再大的人,听到那些不好听的话,也难免心里不痛快,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老儿,尤其如此,所以大臣们都明白,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给皇上提意见,即使非提不可,语气也要尽量委婉,尽量选择让皇上能够接受的方式。这不是世故,不是圆滑,是沟通的艺术。
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孙嘉淦应该是个懂事之人,不会不明白,可是他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截了当地给雍正提了三条:一,请皇上善待自己的兄弟;二,请皇上免除苛捐杂税;三,请皇上结束西边的战事。
其中第二条和第三条,皇帝老儿就算暂时做不到,也还能勉强接受,因为这毕竟是国家大事,他姓孙的提出这两条,是为国家着想,发作不得。可是那个第一条太气人,我升你当都察院御史,是叫你监督官员的,你倒好,监督起我来了!
当然了,皇帝也不是不能监督,问题是他这样的监督,可谓犯了大忌,因为它涉及皇帝的家事。何况本来就有传言,说什么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九子夺嫡争来的,你居然公然劝他要善待兄弟们,言下之意是他没有善待兄弟们啦?
孙嘉淦这三条一提,大臣们纷纷冷汗直冒,心想姓孙的这回你死定了,你死了不要紧,可别连累咱们啊。
孙嘉淦才不怕呢。他知道皇帝大人脸色铁青,是大发作的征兆,但是他不怕。否则,他也不会如此“胆大包天”了。给皇帝老儿提意见,可不是他头脑发热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不了人头落地嘛,怕啥子呢?还能青史留名呢。
雍正当然不傻,不会轻易让他因直言进谏而青史留名,否则他雍正就会落个杀忠臣的骂名,就会遗臭万年。再说杀了这个敢提意见的,今后还有哪个敢提意见呢?他要等这一页翻过去后,再找机会收拾他。所以,当他斥责翰林院怎么“培养”出了如此狂妄之人,大臣朱轼连忙站出来打圆场说,孙嘉淦虽然鲁莽,但直言进谏的勇气还是值得点赞的,雍正顺水推舟地哈哈大笑:“朕也觉得他值得点赞!”
雍正不但未降罪,反而把孙嘉淦升为国子监司业,既博得了气量大如斗、善于纳谏的美名,又给大臣们树立了一个直言进谏的好榜样。
其实,雍正心里是这样想的:等着瞧吧,机会总会来的,到时候有你好看!
03
机会不久就来了,国子监出了一点小事,孙嘉淦替下属背了锅,雍正马上给他戴了一顶“欺君罔上”的大帽子。这帽子可不轻,在清朝是死罪。
正当孙嘉淦被雍正下令革职,等着处斩的时候,救星出现了。一位大臣不想他死,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上报皇帝老儿说孙嘉淦杀了可惜,因为他有个视金钱如粪土的特点,与其一杀了之,不如让他去户部银库管仓库,那里正好缺这样的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孙嘉淦不贪财,正好适合管理银库的仓库。
雍正最恨贪污腐败,一听孙嘉淦是这样的人,顿时转怒为喜,好好好,这人不杀了,正是朕需要的人,免了他的死罪,让他去户部银库履职吧。
可见,人不贪财,阎王爷都会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