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诸葛亮对黄忠的使用,明显透着一股子坏(1 / 1)

01

刘备很多手下,之前都在刘表手下干过,“五虎上将”之一的老将黄忠,也是这样。

黄忠年轻时是个美男子,生得姿容英俊,而且为人忠厚,家庭也很美满,妻子贤惠漂亮,儿子聪明伶俐。

他们一家,过的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很幸福。到了东汉末年,幸福戛然而止,为躲避战乱,黄忠带着一家老小,逃到相对安定的荆州,投靠了刘表,刘表任他为中郎将,让他和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位于今湖南株洲)。

公元208年,刘表病死,曹操攻打荆州,刘表儿子刘琮投降,黄忠也归了曹操,被曹操临时任命为裨将军,仍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

武艺高强、罕有敌手的黄忠,无论是在刘表手下,还是在曹操手下,官职都很小,不受重用,主要原因是他出身平民,在古代因出身而被埋没的人才,比比皆是。

但本事是没有阶级性的,谁若因阶级性看不起有本事的人,谁就是傻子,所以当第二年,刘备与孙权大败曹操,占领荆州再打长沙的时候,诸葛亮说,长沙的韩玄是个草包,不足为虑,但他手下有个老头子,名叫黄忠,虽然快六十岁了,却厉害得不要不要的,有万夫不当之勇哦。

02

据《三国演义》(顺便啰唆一句,正史中黄忠的资料很少,本文的写作参考了演义,请勿完全当作史实)讲,奉命打长沙的是关羽,刘备结拜兄弟中的老二,这人有个毛病,总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一贯心高气傲,所以当诸葛亮叫他多带点人,他不但不听,还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带了五百校刀手就去了。不过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杠杠的,相当于五百特种兵。

对方出马的,是一千人,领头的,是小将杨龄。关羽的大名,这位小将肯定是听说过的,但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何况你关羽再厉害,也不过是个人,所以小杨同志拿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到阵前就骂战,仅三个回合,就被关羽斩于马下。

小杨不行,还是看老黄的。

关羽虽然之前没见过黄忠,但一见对方的白胡子,便心中有数了:“来者何人?莫非是黄忠?”黄忠说,既然知道我的名字,还来犯我边地,胆子不小啊!关羽说,我是来取你脑壳的!

废话少说,打吧。打了百余回合,胜负不分,韩玄怕黄忠打输,鸣金收兵。

整个长沙守军,就这老头子能打,他若有个闪失,我可肿么办啊,所以韩玄鸣金收兵。

但后来还是得继续打,一直打了三天,两人一直未分出胜负,关羽还差点被黄忠一箭射死(当然了,之前关羽也有意放过他一马,黄忠一箭故意射偏,是一报还一报),最后的结果是,韩玄那草包怀疑黄忠和关羽暗通款曲,把他绑了,正要推出去砍头,魏延杀进来砍死刀斧手,救了黄忠,顺带把韩玄也砍了。

长沙归了刘备,黄忠也归了刘备。

03

在中国,“黄忠”这个名字,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可以说,黄忠的一身本事真正发挥作用,是在归了刘备之后,而那时,他已过了六十岁,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

然而,刘备和诸葛亮对他的重用,却让人感觉很不是滋味。

当然了,黄忠自己是没有这种感觉的,他只是觉得,老了老了才有人赏识,也许是天意,但若自己不努力,就再也没有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机会了,就会辜负了这天意。

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男子汉,活着的目的,不就是这个吗?所以尽管岁数大了,但他也要像年轻人那样努力,甚至必须比他们更努力,因为年轻人还有时间,还有机会,而他的时间和机会,都比他们少得多。

于是,每当有仗可打,他都是“先登陷阵”,争先恐后,生怕不让他去——他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

然后就是“勇毅冠三军”——一旦得到上阵的机会,就必须拿出吃奶的力气,这样才能整出成绩。

而这种“勇毅”,与他武艺是否高强无关。

有句俗话,叫黄忠七十不服老,他是不敢服啊,一服,就真的老了,就没人用他了,他也就没机会了。

所以他天不怕地不怕,最怕人说他老。

估计他每天都在问:领导,今天有仗打吗?没有?那明天呢?后天呢?大后天呢?

04

生在那个乱世,还怕没仗打吗?

在他自己看来,他虽然老了(尽管不承认,但这是事实),但他还有很大的价值。

在刘备和诸葛亮眼里,他虽然老了,但还有不小的利用价值。

尤其是诸葛亮,《三国演义》显示,他们对黄忠的使用,明显透着一股子坏。

比如——

黄忠采用骄兵之计,连打数仗都假装失败,后来趁曹军懈怠夜袭曹军,大败曹军,然后又趁热打铁杀上天**山,杀了韩浩,烧了曹军粮草,又派人偷袭张郃,迫使张郃放弃天**山。

人家刚从战场上下来,气还没喘匀,心急的刘备又想吃热豆腐,说,黄老将军果然神武,又立大功一件,但是还有一个定军山,若能把它也拿下,那就太好了,汉中就稳了,将军敢去吗?拿下定军山,可以升职哦。

谁说诸葛亮才会玩儿激将法?刘备玩儿起来,一点也不差,说不定诸葛亮,还是跟他学的呢。

黄忠既然最怕别人说他老,当然也怕人说他胆儿小,这有啥不敢的,胸脯一拍,包在老黄身上!

这好比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工,搬完一堆砖,老板说,那里还有一堆,你接着搬,搬完了给你加鸡腿,那个小工明明累了,应该歇一歇,养好精神,明天再干,但听说有鸡腿,就想接着干。

然而,想不想干是一回事,有没有力气干完剩下的活,又是一回事。

别急,诸葛亮有办法。

05

如果说,刘备让一个已经筋疲力尽的小工继续搬砖,是有点坏的话,那么诸葛亮给这个小工打激素,让他重新“获得”力量,就不是一点点坏了。

他给黄忠那针激素,是这样打的:“老将军虽然英雄盖世,但守定军山那个夏侯渊,也很厉害哟,比败在您手上的张郃,厉害得多。我看啊,还是我亲自去一趟荆州,把关羽换回来,让关羽去吧,不然这一仗,是打不赢的。”

这两人,不但都会激将法,还都会演戏,而且双簧演得特别好。

黄忠果然“上当”——你们咋回事?真的以为我老了,不中用了?廉颇八十岁还不老呢,还能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呢,我还不到七十岁,这叫老吗?给我三千人,副将都不要,我给你把夏侯渊的脑壳提来,不然就提我自己的脑壳来见你们!”

大话既然说出去了,那就非赢不可,而对一个刚搬完一堆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小工来说,要马不停蹄地搬完另一堆砖,唯一的办法是拼命。

从《三国演义》来看,黄忠完全是不要命的节奏——

“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这不是什么都不顾,跟你玩儿命是什么?

作为曹军西线最高统帅,曾在庐江、太原、渭水、安定、塞北、江左到处作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夏侯渊,本事并不比黄忠差,之所以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完全是因为措手不及,等于被黄忠搞了个突然袭击。

哪怕夏侯渊有一点点准备,事情也可能不至于这样。

黄忠赢了,但赢得实在有点侥幸。

实际上,刘备和诸葛亮也明白,黄忠未必是夏侯渊的对手,要战胜夏侯渊的唯一可能,就是和他拼命,是输是赢,就看老将军的运气了。

于是问题来了:诸葛亮不是一生谨慎,从不冒险吗?

不能细思,因为细思极恐:这位自己不服老的老将军,毕竟是老了,可利用的价值越来越少,趁他还有一点剩余价值,一次性榨干,也未尝不可。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不用年轻将领去与夏侯渊“拼命”的原因。

傻子也会算账:年轻将领的剩余价值,比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大得多得多!

06

还好,老将军运气不错,拼赢了。

也就是说,他还有剩余价值,那就继续榨。

公元220年,关羽被吴兵杀了,为了替二弟报仇,刘备起兵伐吴。

临阵前,刘备又玩那一套: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将无用。

你要真觉得老将无用,你就别当着老家伙的面说,就别让他听到,可他不,他偏当着老家伙的面说,谁说他不是故意的?

那一年,黄忠已经七十五岁,相当于现在的九十岁,对一个上阵杀敌的将军来说,的确是老了,而且是太老了。

让这样的老头子去拼命,于心何忍?但刘备不管,他只管榨取他的剩余价值,再不榨就没了。

黄忠最怕别人说他老,七十岁的时候怕,七十五岁的时候依然怕,所以他听了刘备那话,一言不发地出门,提刀上马,带了五六个人,直奔前线。

这么老了,的确不适合亲自冲锋陷阵了,所以前线的人见了他,都很奇怪:“老将军大老远赶来,有何贵干?”

黄忠气呼呼地说,居然有人说我老了,我今天就要让他看看,我是不是真老了!

巧的是,他想杀个吴将证明他还不老,前线就报告说吴兵到了,黄忠一听,立马出帐上马,去证明他还不老,人们拦都拦不住。

当他仅三个回合就把敌将斩于马下,惹恼了另一个吴将,另一吴将大喝一声,挥舞着大刀杀了出来。

那吴将挥舞的,居然是关公的青龙偃月刀!

那年在长沙,黄忠与关羽恶战落马,本以为必死无疑,但迟迟没有落下的,正是这把刀。

那时,他和关羽虽然是敌人,但他这个敌人,又何尝不是他的救命恩人?

睹物思人,黄忠怒不可遏,浑身散发出无穷的力量,那吴将打不过,转身就逃,黄忠纵马就追。

老将军毕竟老了,众将怕他有失,都劝他回营,黄忠哪里肯,边追边厉声大叫:“贼将休走!吾今为关公报仇!”

一口气追了三十多里,突然喊声大震,敌人的伏兵倾巢而出,把黄忠围在中心,黄忠中箭,仍奋力拼杀,援军赶到时已失血过多……

撒手人寰之前,黄忠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刘备说的:“令老将军中伤,朕之过也!”

真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呀,之前你当着老将军的面,说老将无用,刺激老将军为你去拼命的时候,可没有如此假惺惺啊!

在正史《三国志》里,黄忠是病死的,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却给黄忠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是想借此说明人性的丑陋吗?相信不同的读者,会品出不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