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搞雕塑艺术的都是外国人,或者大学里那些酷酷的、身价高昂、难以接近的美术教授。却不料,蜚声海内外,曾为国内外数不清的寺庙、纪念馆、博物馆等制作过泥塑的雕塑艺术家也可以那么平凡地生活在身边。他的手艺高超,捏过很多名人,也有很多名人上门找“捏”。第一尊雷锋像、闽王祠中的王审知、林则徐祠堂中的林则徐像、福建省博物馆门前的呼天瑞兽……都出自他手。
某年春节,福州市博物馆举办了他的个人雕塑艺术展。在那里,我幸会了满脸笑容、身体硬朗、待人热情的民间雕塑艺术家80岁的陈世善老先生。
展厅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物面具。鸡蛋大小的世界名人面具,有阿基米德、卢梭、苏格拉底、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中国名人面具,有周文王、孟子、勾践、司马迁、怀素、许褚、郭守敬等,面部表情各具特色,栩栩如生,与书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同出一辙。拳头大小的面具,有异域风情面具、图腾面具、彩塑陶面具、中国的瑞兽壁挂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惊骇。不少泥面具里还“暗藏机关”,用手碰碰,嘴巴和眼珠都会摇动。
除了各种面具外,还有人物塑像、僧侣和佛像。在众多的塑像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尊为万圣节制作的鬼面具塔,上面有555个鬼头,连每只鬼的眼珠都是五官俱全的鬼头。还有一尊“千顶风天”塑像,真人大小,除了蜷曲的胡须、彪悍的身材、细致的衣裳褶皱,以及从头到脚缠绕的许多条蛇,这些极具印度人特点的细节外,还有头顶的1000个小佛像,每个像都只有指甲盖的六分之一大小,精致的程度令人惊叹,不禁想起了敦煌莫高窟里的那些隋唐时代的佛像。
除了泥像、陶像外,还展出了他自己制作的小提琴,金属玉石雕刻,以及“文革”时期制作的数十个毛泽东的钢模像章,还有难得一见的玛雅象形文字。
一个民间艺术家是怎样炼成的?
时光倒流到80年前,在福建宁德出生了一个小孩儿。上小学前他就对捏泥人充满了兴趣,村子中水田里的泥巴和海边的海泥,都是他最好的玩物。
读小学二年级时,为捏泥人,他逃学了20多天。那时,每天上学,他表现得跟平常一样,吃完早饭就背起书包出门。不久,他就翻墙回家,悄悄上楼溜进自己的房间,沉浸在泥人世界中。这样过了20多天,母亲竟都没发现。后来老师找上门,母亲气坏了,在楼上房间找到满身是泥的他,将桌上的十几个泥人扫落地上,全部踩碎。
为了让他专心读书,父母把他送到缺少泥巴的县城。没想到,他却在县城发现了一家塑佛像的店铺。只要一有空,他就跑到店里看师傅干活,学会了彩塑、沥粉、贴金的工艺。回家后,他就利用“寿桃花”(熟食礼品)来捏各种小动物。
20世纪50年代,他从福安师范学校毕业后,做过文工队文艺员、电影放映员、钳工、锻工等。在此期间,他上各种美术班学美术基础,跟各流派各行业的名师学艺,不断提高自己的泥塑技艺。
雷锋逝世那年,他去省博物馆参观,看完之后非常激动,就要来照片,回家自塑雷锋像。福建日报的记者丁仃看到作品后说:给雷锋塑像你还是第一个。作品随即在报纸上亮相,他从此名声大振。
此后,好学的他继续跟各位名师学习传统雕塑和西洋雕塑。他将西洋雕塑中人体解剖的透视原理和传统雕塑相结合,使雕塑人物的肌体布局、身体部位比例更显合理,人物更加逼真和传神。
1974年,他为老师严孔谈塑肖像。肖像塑好后,他留了一尊摆在自己家中。一日,好友叶贻彪医师到家中,见到这尊雕塑,不禁赞叹手艺绝妙,当下就为素未谋面的严老师“看起相”来。不但对严老师的年龄、身高、职业等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还看出了严老师的健康状况——有鼻腔肿瘤和面神经瘫痪,竟然全部猜对了!
陈世善老先生做泥塑只为好玩,不为赚钱。他每天上午9点—12点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的省非物质文化博览苑“上班”,他把展厅当作工作室,手里的活不停。不少游客看到他的手艺很感兴趣,想买他的泥塑作品,他舍不得卖,但如果有人想学,他就会很热情地教。
虽然没有罗丹、米开朗琪罗的名气,但80岁的陈世善老先生也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民间雕塑艺术家了。
雕塑艺术家,就是在数十年如一日跟泥巴打交道中“炼”出来的。专注于玩“泥巴”,并玩出成就,也是一种超强自控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