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大作为 失控不是因为自控力薄弱
我们有时候会误以为“失控”是因为自控力薄弱。比如:减肥,有时候会出现越想抑制吃东西的冲动,结果吃得越多。
人为什么会思想,会有感觉,会对一些事物热烈追求。这些行为某些方面有可能是我们身体内一些化学物质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同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浓度又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这种神奇的物质可以使人感觉兴奋,传递开心激动的信息。当我们强迫自己想“不能”“不允许”的时候,就会触发“奖励中枢”释放多巴胺,强烈刺激中枢神经,使得本来无所谓的东西,会变成强烈的“我想要”。这就造成越不能做越想做,导致决心失效。
“奖励中枢”是自控力陷阱的根源。奖励系统是人类最原始的动力系统,会促使我们通过行动追逐“想要的”东西,大脑分泌多巴胺,带来对得到“想要的”东西的美好期待,让“奖励”变得极其重要,只想得到这个刺激,而不顾其他的。实际上得到东西也未必真的就幸福快乐。而多巴胺不仅带来期待,还会刺激压力区域释放压力荷尔蒙,让我们面对刺激**时,产生焦虑压力。但在多巴胺刺激下,更多聚焦快乐而忽视焦虑压力。
在追求快乐的时候,“奖励中枢”极易被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刺激,驱使我们不断追逐所谓快乐的期待,而这些快乐的期待真的对我们有用吗?
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运动员为争取奥运冠军而长年累月都必须有强烈的自控力的体验,但我们或许有这样一种感受: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高考前,是我们学习力和自控力最强的时候,每天做很多题,读很多书,学习到深夜,第二天还能继续上课,继续刷题背书到深夜,周而复始,一直到高考。上了大学之后,时间宽裕了,但人却懒散,提不起精神来了,到了放假回家,更是懒得一发不可收拾,熬夜看剧,晚睡晚起,暴饮暴食……再也回不到高三的学习状态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时间越宽裕,自控力就越薄弱?真相不是这样的。
其实,保证我们高三阶段高效运转的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在高考之前的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里,我们被动地养成了很多习惯——每天有规律地上课、刷题、吃饭和睡觉,我们目标明确——每个月、每个星期乃至每天复习什么,做什么考题,都是已经安排好了的。这些事情在那段时间里,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就像我们吃饭一样,拿碗、装饭、拿筷子、吃进嘴、吞下肚……这一套习惯的流程执行起来毫不费力,并不需要自控力。当进了大学,课程安排变得自由了,你丧失了那些老师早已替你安排好,而你一直被动接受的习惯,开始自己规划学习和生活时,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时候。无论是校园里的“成熟期学霸”,还是社会上的精英人士,其高效的学习和生活,并不像我们往常以为的那样,依赖于天生强大的自控力,而是得益于后天构建起来的习惯体系。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人的自控力和肌肉力量一样是有限的。当我们背或提重物走很长一段路后,我们就会腰酸背痛,最好马上卸下重物并躺下休息,这就是肌肉力量耗尽了,自控力也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美食的**,淘宝五折的**,明星八卦新闻的**,朋友圈里海外代购的**,淡季出国低价游的**……我们要反复抵抗这些**才能专注于另一些重要的目标,比如学习和减肥。每拒绝一次**,自控力就消耗一分,如果面临的**太多,总会有一个时刻,我们会累到无力抵抗,任由不良行为支配我们的生活。
不过,好在经过休息,肌肉酸痛可以复原,而自控力经过休息也能恢复正常。就像每个人天生的力气大小不一样那样,自控力强弱也不同,有人的超强,有的人极弱,大部分处于中间状态。力量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增强,自控力也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