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国内乃至国际的各大媒体纷纷用“蛇吞象”“中国农民拥抱欧洲公主”等令人咋舌的词语,来形容一位中国人做的一件使天下人吃惊的事情——才经营十多年的中国民营低档汽车企业“吉利”竟然以18亿美元收购了世界级名车——瑞典沃尔沃的100%股权。
这是中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在海外最大的一起知名企业收购案。吉利集团一举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制造业的耀眼明星,这位导演“蛇吞象”的汽车狂人就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
李书福的人生波澜起伏,充满传奇色彩。
他从不讳言自己贫困农民的出身,他说:“我是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的。”但是,他又说自己:“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穷,第三当然是喜欢致富了!”这样的人生需求和性格决定了他敢闯敢拼,不按常理出牌,凡事想在他人前面,也走在他人前面,他能做别人不敢做,做不了,甚至不敢想的事,即使遇到全军覆没的挫折,也会很快振作起来,调整方向,重新上路。
他的生意是从1982年的照相开始的。当时,他19岁,高中毕业,他父亲给他120元,他买了个小相机,骑个破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半年后,他赚到1000元,正式开起了照相馆。
一年以后,他迈出办企业的第一步,他选的工业项目是别人做不了的:他在洗相的过程中发现用一种药水,经过它的浸泡,可以把废弃物中的银分离出来。他把分离提取出来的银背到杭州出售,后来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
1984年,他发现生产冰箱的零部件可以赚钱,于是就自己一个人生产,然后装包里,骑自行车把零部件送到冰箱厂。后来,李书福和其他几个兄弟一起成立了冰箱配件厂,他出任厂长。工厂效益很好,但他不满足只生产零部件,很快就做出了一个更大决定——生产电冰箱。那时,电冰箱是国家统一配售商品,不允许民营企业生产。但他决定冒险。
1986年,李书福研发、生产出电冰箱关键零部件蒸发器后,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电冰箱。冰箱生产也大获成功,还成为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产品。1989年,26岁的他已经是一个千万富翁。但1989年6月,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他的冰箱厂没能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
于是,他离开“北极花”,怀揣上千万元外出求学,此后,他分别在深圳、上海、哈尔滨三地的大学进修学习过,一个明显的好处是——他能说一口较流利的英语。
其实,现在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美的与科龙,当时同样没有上国家的定点目录,但它们还是通过各种办法坚持生产了。这可能对后来李书福虽然没有取得轿车生产许可,却坚持要通过各种办法生产汽车是一个推动。
在深圳学习期间,因为装修宿舍,李书福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市场前景不错。随即返回浙江台州,联合兄弟开始重新创业,生产这种材料。装修材料给李书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成功,直到现在,这份产业每年还有上亿元的利润。
李书福经商并不是没有栽过跟头,而且这个跟头还很大,大到伤筋动骨。那是1992年,海南房地产热潮正猛,李书福带着数千万元赶赴海南……结果,几千万全赔了,人都回不来了。还有一次,他发起一支以吉利命名的足球队,但也以失败告终。这两次的失败,给他最大的教训就是:“我只能做实业。”
1997年,在一片嘲笑和奚落声中,李书福以“汽车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的理解,进入被合资汽车厂商长期忽视的低端市场,以低价策略将吉利打造成拥有6个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年产30万辆整车的自主汽车生产商。集团拥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整车产品。所有产品全部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Ⅲ排放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Ⅳ标准,吉利拥有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
经过10年的超速发展,2007年初,吉利遭遇到史上最大的危机:自2006年年底开始,小型及经济型轿车销售量开始明显下降,2007年上半年,发动机排量少于1.0升的小型轿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跌近30%——吉利赖以生存的“低价制造”开始失去市场。
意识到危机的李书福着手调整公司战略。2007年5月,吉利宣布进入战略转型,声称:“吉利将不再打价格战。”吉利的宣传口号由“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悄然变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他说:“造汽车其实很不简单,不然世界上为什么就剩下这几家。”
作为起步才十几年的中国民营汽车品牌,吉利想成长为汽车业的高端品牌,短期内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李书福经历了撕心裂肺的骨肉决裂,将和兄弟一起打拼创办的家族企业转变为现代化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历经两年,构建起一支专业的汽车研发、经管团队,开始了急速奔跑。
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伴随全球金融危机而到来,在这场危机中,吉利获益颇丰:从日本、欧洲引进了大量技术人才。因为仅靠自己培养,费时不说,水平也难以短时间提升;还从国外进口了许多以前花钱也买不到的设备,现在宁波新工厂的大部分设备都来自德国、日本。此外,吉利进行海外大抄底,买下了生产英式出租车的英国锰铜公司的股份,再收购世界第二大变速箱巨头——澳大利亚DSI公司,以强化吉利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最划算的买卖便数18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的沃尔沃,此购买价不到10年前福特购买沃尔沃价格的1/3。
吉利此次收购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2009年12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商务部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周日),对于李书福来说,这是其一生中永远值得铭刻的日子。这一天,他的手和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ulally的手握在了一起;这一天,他带领吉利将世界最安全的汽车品牌沃尔沃收入囊中;这一天,他站在世界汽车行业之巅,成为全球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对象;这一天,他被路透社称之为中国的“亨利·福特”……
虽然不按常理出牌,但是纵观李书福产业化的道路,是一步一步向上走的,这与他的眼光、预见、决断和魄力是分不开的。
如果,用简单的话来概括李书福这些年来的发展,应该是:敢为天下先,抓住机遇,认准了方向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