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让心情回归轻盈和安宁(1 / 1)

我们有成千上万种理由在购物时代买买买。体验了短暂的购物快感和**后,便很快陷入物品堆积如山的烦恼。客厅挤满了各种装饰品,衣柜快要撑爆,让人心烦意乱。

当居住空间被无用的东西占据,人心就会塞满垃圾情绪,心塞、抓狂。而断舍离可以使人脱离物品执念,让心情回归轻盈和愉悦。

一位读过《扫除力》的失恋女孩把衣橱中整理出的东西一口气丢掉,随着密不透风的衣橱恢复整洁,积郁的心情明快了许多。从字面上理解“断舍离”,断的是各种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件。当空间被打通、简化,生活自然充满活力。

2016年,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风靡一时,主人公麻衣躺在空****的公寓地板上,享受轻松时光。房间四壁空空,不同于其他人的拥挤不堪。她喜欢空空****的房子,所以总是将各种物品控制在最低需要,平时会抓住一切机会收拾与整理。

剧中有一些亮眼的台词:“大多数东西,有了会很好,没有也无妨。”“扔了,犹豫的话总之就扔了。”“不断地得到东西,所以不思考物品的价值。”麻衣将“断舍离”发挥到了极致。对她来说,不需要的东西就要果断扔掉。即使妈妈和外婆觉得扔了可惜,但麻衣依然锲而不舍地贯彻“扔”之道。

很多人不愿意丢掉没用的物品,两方面原因:第一,东西隐含着过去的幸福回忆,比如前男、女朋友的照片;第二,在未来可能会用到,比如囤积纸巾。两种做法都以物品为主角,需要考虑如何保管,而断舍离以自己为主角,只留当下合适、必需、实用的东西即可。

著名文学家哈罗德·布鲁姆曾经说过:“我快70岁了,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因为时间不允许。”生命有限,知识无限。庄子也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会深陷浮躁不安的旋涡,在自我苦恼中荒废时间,大脑也要及时“断舍离”。

卜玉雪曾经励志做个精于知识的文学家,她喜欢囤书,搬过几次家,书架上的书却始终没有丢过。在她的移动硬盘里还有上千G的电子书,按照一本电子书几百kb的大小来算,囤书量抵得上一个图书馆了。近几年来,随着知识付费潮流兴起,卜玉雪转而开始囤课。她在各大知识服务平台订阅了大量技能提升课,不管有没有用,看起来顺眼就订。书、课程囤了不少,可是她真正看进去、掌握的知识连1%都没有。

有一天她正躺着听一门美食课程,忽然觉得这门课没意思,对厨艺提升没一点儿帮助,进而联想到:“那么多的知识储存量似乎并没有什么用,纯粹浪费时间嘛。”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把那几个大硬盘锁在了柜子里,书架上的书也全部打包捐给了贫困山区。忙完这些,卜玉雪长出一口气,一直以来堵在胸口的石头终于被搬走了。

回想一下这几年匆匆看过的书和课,大多没什么具体印象。因为知识的数量大大占据了思考空间,人心不免急躁。越急躁,学得越粗糙。

有人会问为什么“断舍离”越进行,剩下的东西反而越多呢?断舍离和一般的整理收纳存在很大区别,整理更多注重清洁、分类归置,断舍离不以收拾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舍弃的过程实现自我肯定感。

断舍离的间隔时间没有具体要求,可能每天都在执行,也可能半年或一年一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把握。

感性的人会对物品产生一定的感情,就像舍不得阿猫阿狗那样。因此断舍离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个告别仪式,或者选择送给亲朋好友,这样在良心上也过得去。关于丢弃物品浪费的问题,可以选择捐献、赠送,或收拾整齐放在卫生区,清洁工可以将物品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除了有形的物品,无形的东西也可以通过断舍离来处理。我们可能经常在深夜入睡前收到几年不联系的好友微信:“在吗?帮我第一条朋友圈状态点个赞吧。”这种群发消息着实令人烦恼。在生意场的饭局上跟“张哥”“李哥”套近乎、拉关系,真正到了需要人脉的时候,却谁都派不上用场。还有手机中未曾打开过的应用、通讯录几年不联系的号码,类似于这些无用的东西,我们可以果断屏蔽拉黑。

梭罗说:“我们每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什么。”我们在为生计奔波中产生了倦意,与其在闷闷不乐中过一天算一天,不如过上断舍离的简约生活,给自己更多自由,让心情回归宁静,用更多精力提升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