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4日,他出生在夏威夷。母亲是一个美国人,而父亲来自肯尼亚。他是个异类,他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时年48岁的奥巴马。
从10岁起,奥巴马基本是在外祖父母的关怀下长大的。没有父母的关爱,让他的心灵倍感孤独和压抑。一直到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奥巴马也不知道哪里是他的家园,这辈子究竟应该怎样度过。
在芝加哥南部的黑人社区,为了区区3万美元的年薪,奥巴马选择了为社区服务。为了实现更高的理想,1988年8月底,27岁的奥巴马离开他工作了3年之久的芝加哥,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哈佛法学院,攻读3年制的博士学位。
即使排名比较靠后的哈佛法学院的学生,也大多能在毕业后找到年薪16万美元以上的律师类工作。奥巴马3年前的3万美元年薪与之相比,自然是天壤之别。天资聪颖的奥巴马在哈佛法学院如鱼得水,很快就在这群法律精英中崭露头角,先后当上了《哈佛法学评论》的编辑和主编,为他以后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哈佛法学评论》是哈佛法学院最古老、最有分量的刊物,能做这本刊物的编辑,是每个哈佛法学院学子的梦想。可是奥巴马开始对当编辑并不感兴趣,他只想从哈佛毕业后,带着那个金字招牌和新认识的精英朋友,再回芝加哥,在政界施展拳脚。
1989年,学期还没有结束之前,同学们就在谈论竞选《哈佛法学评论》编辑一事。奥巴马的同窗好友与他有过一番谈话:“巴瑞,”朋友们喜欢这样称呼奥巴马,“你有没有想过竞争《哈佛法学评论》的编辑?”
“没有。我只是想毕业后回芝加哥,当编辑好像对我没有什么帮助。再说,做编辑很辛苦的,而且竞争也很激烈。”奥巴马不以为然地说。
“不过编辑这个头衔是个荣誉。一个表明自己优秀的标志。所有有实力的同学都把这个看得很重,如果错失一次良机,可是代价很大,很难弥补的。”朋友规劝道。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可是奥巴马还在犹豫不决,直到截止日期快到的最后几天,他才意识到那个职位对于他的真正意义。那是个证明自己能力,同时磨炼自己,打开一个更大社交圈的机会。那种付出值得!于是,奥巴马花了不少时间来准备相关的申请资料,直到报名截止那天上午他最终弄好。
规定要求是在下午一点钟之前,以邮戳为凭,寄出的申请才算有效。等奥巴马赶到邮局时,已经是下午,快过了最后期限。那时邮局有很多人在排队,如果按正常排队等下去,奥巴马肯定会错过截止期。
在奥巴马的苦苦哀求之下,排队的人和邮局的工作人员给他提供了方便,给他加盖了下午一点钟之前的邮戳。这个违规行为改变了奥巴马的命运,也改写了美国的未来。没有它,就没有那个编辑职位;而没有编辑职位,奥巴马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后当上主编;而正是主编一职,让他第一次作为一颗巨星闪闪发光,为他日后当上美国总统做好了铺垫。
那天下午的一点钟,是奥巴马生命的拐点。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的一些拐点,都有这样的一些机会,关键是你要做好准备,同时在机会来临时牢牢地抓住它。那么我想,即使你成不了总统,也会让自己的生命大放异彩。